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需不需要信仰?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一直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我问过身边不少朋友,他们大部分的想法都认为信仰是对宗教的盲目崇拜,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作为在红色旗帜下生长起来的中国人,从小到大都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唯物世界观的熏陶,自然不会信仰所谓的上帝、真主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有信仰,只是与西方所定义的狭义信仰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信仰国家,有的人信仰家庭,有的人纯粹信仰金钱。
所以仅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中国人大部分是没有信仰的,至少没有那种狭义上的对超验事物的信仰。甚至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信仰是一个贬义词,是理性的对立面,我们也时常以“无神论者”的优越去嘲笑那些“无知愚昧”的宗教信徒。

一开始,我也是持同样的观点,一方面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观点,对神佛之物向来嗤之以鼻,另一方面也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我上小学的那几年,天主教在农村开始传播起来,在很短时间内几乎村子里的每个村妇就开始人手一本《圣经》了,我妈便是其中之一。
刚开始我妈还很虔诚地念诵经文,餐前祷告,但“坚持”了不到俩月,就将那本花了不少钱的《圣经》扔进我的旧书堆吃灰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传教的那名老太太告诉我妈信了上帝之后,她的背痛会消失,我家的境况会改善。然而我妈的祈祷并没有得到回应,她的后背仍然酸痛难忍,家里赖以生计的小猪还死了好几只。
与我妈情况类似,我们村子里其他人也像感冒退烧一样慢慢褪去了刚开始的那种信仰狂热,去得比来时更快,此前讳莫如深的宗教仪式成了她们在田间地头调侃的笑料谈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信仰大部分都是功利性的,也就是说我信仰你,你要给我带来现实的回报,就像是精神上的一种投资,是需要看到收益的。如果我信仰你并为之付出了很多时间和感情,却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效果,就会立马弃之如敝履,甚至感觉自己吃了亏。用村里的话说,有那祈祷的时间,还不如多喂两头猪呢!
我也从这件事情中认识到了,可能我妈信仰的那个“god”真的不存在,因为你信仰了他,并没有带来回报,你不去信仰他,也没有得到任何惩罚。

此后就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课堂和书本的教育中加深了对无神论的认识,于是信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工作之后,面临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种种压力,现实世界的烦恼几乎占据了身心的全部,根本就抽不出一丝的闲暇去考虑超脱现实的问题。
但随着年龄的渐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此前坚信不疑的各种观点也慢慢发生了动摇,比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当然我并没有完全彻底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转向纯粹的唯心主义者,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是不受我的意志所影响的。
然而,我的内心又倾向于唯心的观点,因为这可以为我的人生不如意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面对工作上的困窘、生活中的挫折、感情上的羁绊,我完全可以像笛卡尔那样怀疑这一切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这一切都是那个无所不能的魔鬼做的恶作剧,或者坚持贝克莱式的观点,认为周围一切事物都只是我心灵观念的集合。
这样一来,我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看开了许多,内心也就平静了许多。即便遇到再大的事情,再多的烦恼,也可以用唯心主义的阿Q精神安慰一下自己“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何必计较那么多”。
我在读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什么》时,对书中的一个观点深有感触。成功者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因为只有这样,他所拥有的金钱、豪宅、名车、美女才会是真实的,他的人生才有意义;只有平庸者和失败者才会饮下唯心主义这碗心灵鸡汤。我无疑是后者,但这碗鸡汤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有着某种治愈心灵的作用,所以喝下去也是甘之如饴。

此外就是关于信仰的问题,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世俗中的人们提供某种精神的寄托,这也是宗教诞生的初衷——引导普罗大众摆脱现实的苦难,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
三体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很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同样的,我打小生活在一个只为日常生计发愁的原生家庭,学校中接受的也是原汁原味的唯物主义教育,社会上也充满为了金钱、名誉、地位拼搏的世俗成功学风气,这种现实的引力太强大了,你很难挣脱它的影响去追求超脱现实之外的东西。所以我和普通人一样,哪怕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变了很多,也无法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真的敢遁入空门,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信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这种强大的现实引力下我仍想寻找一种信仰可能,让我的心灵在浸染了世俗的种种诱惑和烦恼外,可以有一个超验的永恒的依靠。
我开头就说过,有人说中国人是信仰的,只是信仰的形式不同,有的人信仰国家,有的人信仰家庭,有的人信仰金钱。这样的信仰当然可以存在,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信仰对象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当这些信仰对象发生改变时,很容易对我们心灵造成很大困惑和烦恼。
比如,二战时的很多德国士兵在发动战争,在屠杀犹太人时,都信仰自己的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然而当他们面临战争的失败,正义的审判时,就意识到了此前他们奉之如人间上帝的人只是魔鬼的代言人,他们为之抛洒热血的国家在其他国家人民看来只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侵略者,当这种信仰崩塌之时,他们会面临多么沉重的心灵忏悔和指责可想而知。

再比如说,有的人信仰金钱,且不说这是不是一种信仰,即便它是一种信仰,也是建立在一种转瞬即逝、毫不稳固的基础之上的。因为金钱有多有少,今天我可能是亿万富翁,就志得意满,明天可能便身无分文,就垂头丧气,如果我们以金钱为信仰,我们的心灵就会处于一种起伏无常、永无安宁的状态。
我们说的国家、金钱、宗族、党派或者某个具体的人,这些信仰的对象都是世俗的而非超验的,都是变动的而非永恒的。所以我们将自己的信仰寄托在这种世俗变动的事物上,就很容易受其影响,无法根治心灵上的烦恼和痛苦。
因此从寻找精神慰藉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需要一种永恒超验,不动不变的事物作为我们信仰的对象,可以是对某种宗教神祇的信仰,可以是对来生彼岸的向往或者是对一种人生价值观的笃信。
比如,我信仰上帝或者信佛,在面对生活的苦难和不公时,可能就会相信这是上帝的安排或者是修成正果的一种考验,这样我们就能在求而不得时欣然接受。
或者我们勤勤恳恳,恭顺善良,但穷尽一生都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那些狡诈之人,坏事做尽,却享有难以企及的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或许我们就可以寄希望于彼岸来生——此生不过一瞬,来世彼岸才是永恒,或许在那里每个人才会获得应有的命运。
或者,坚信一种可以让我们摆脱烦恼的人生价值观,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认为人要过一种理性有德性的生活,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们能够直面人生,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很多斯多亚哲人在面对死亡之时毫无畏惧,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更能保持心灵的宁静。斯宾诺莎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实体,作为个体只是整个实体的一部分,他持有这样的观点,也以这样的观点指导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不在乎功名利禄,一直以磨镜片为生,过着贫苦而又平淡的生活。
亦或者,在我目前的基础上,有勇气和能力再向前迈一步,去坚信一种在常人看来极为可笑的唯心论观点亦无不可——世事的无常,人生的苦难,这一切都是心外之物,都是虚妄缥缈的,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强大和安宁,这些表象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影响。

你可以说这些都是阿Q精神,都是毫无营养的心灵鸡汤,但当我们拼尽全力仍然求而不得时,我们除了自怨自艾,在苦难压力下变得褊狭凶戾,心灵扭曲外,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我们的心灵疗伤,寻找一种永恒寄托和慰藉。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讲的信仰都只是在为心灵寻找慰藉,而非将其作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为人处世的准则,因为信仰是对某种事物毫无理性的盲目相信和崇拜,甚至是不分是非对错的,如果将其作为世俗生活的信条指南,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学到很多经验教训,如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圣巴托洛缪惨案、宗教战争以及现在的教派之争,这些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宗教信仰上的不调和。信仰是盲目无理性的,所以指导世俗生活就很容出现狂热极端,信仰是针对一个超验事物的,是排他性的,所以在面对不同信仰时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因此,我们只需用这种毫无缘由的坚信为我们的心灵构建一个无法动摇、永恒美丽的城邦即可,切不可跨界去影响世俗的行为和判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人生:唯心相交,友不失矣
生命手册!人生必读的一本书! - 将军东征 - fish0513 - 和讯博客
信仰是精神生活的高度
<转贴>邸永君:信仰的力量
甲戌夏月佛弟子傅继英敬绘观音
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慢慢走,淡定而从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