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文:谢如杺 聂传安


  今年春节,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没能回老家。

  那种对家乡的思念会随着年味的加重而越来越浓。

  于是想到二班谢如杺同学的一篇文章。

  她外公外婆是江苏人,多年来一直在惠州照顾自己姐妹俩。

  老人家,又是怎么思念自己的故乡呢?

  来来往往的船只穿行于江面。在嘈杂的江边上,少女却仍能捕捉到那一句乡音。(开头这句话一出,这两班孩子是否马上想到我们学过的一首小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少女急忙拦下这乡音所处的船。“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正是我们学过的崔颢的《长干行》之一。“或恐”后的省略号是如杺自己所加,很有味道,人物的情态语气模样都出来了)

  这是唐朝时的“老乡见老乡”。(偶遇后的惊喜)

  来来往往的人们行走在南湖边。在各种人们的交谈中,外婆却仍能捕捉到那一句乡音。(与第1段相同的句式,暗示着相似的故事会出现)

  “你是不是江苏人啊?”外婆欣喜地朝一位正同手机中亲友视频的陌生奶奶走去。(用得可是吴音?)

  “哎哟!是的呀!你是哪里人?”那位奶奶同样惊讶于在这异乡听到的乡音。(遇到可真不太容易)

  “我是盐城的!”(多么希望对方也说是盐城的呀。盐城,江苏中部,东临黄海,南接南通)

  “盐城哪的?”(能这么问,说明自己也是盐城人。看看是不是能更近一点)

  “大丰!”(盐城东南部的一个区)

  “啊!一家人啊!我是东台的!”那位奶奶激动得边说边和手机中的亲友打招呼:“不说了我这儿有朋友了!”(盐城最南部一个县级市。紧挨着大丰,两城区之间距离约60公里。别问我为啥这么清楚,因为我特意度娘过)

  短短半分钟,两位老乡成了好朋友,一起在南湖散步。等话匣子打开了,这才发现两家孩子在同个班,原来是朱燠的奶奶。(天哪,这也太巧了吧)

  “你外婆回去也和你说了是吧!我奶奶回家兴奋死了!”次日早上,我和朱燠聊到这个话题。(祖辈的欣喜成了孙辈的谈资)

  “对哦,她们今天还相约一起去买菜。她们好神奇啊这都能搭上话!换我我就不敢。”(对老人家充满赞佩)

  “对对对,太神奇了!”(真的与“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如出一辙!时隔千年,故事不变)

  此后的每一天,外婆都早早出门,和朱燠奶奶一起买菜、散步(有次我们跑南湖时还遇到了她们),甚至唱歌。(偶尔也“老妇聊发少年狂”。这是何等的惬意)

  外婆这一代的人,年轻时没能过上好日子。老了后,离开家乡帮子女带孩子。老了才离开早已扎下了根的土地,心中的乡愁自然比任何人都深。(文章变得深沉)

  我总认为外公外婆只有在家乡时才有真正的归属感,异乡中无法扎根的他们,老乡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家乡的一个小缩影,见到老乡,也就仿佛见到家了。(想想他们为孩子们的付出,真是不易)

  千年前飘泊异乡的少女,去拦住那一只载着一声乡音的船的冲动,如今依旧未能减退。(这一段是对前文巧妙的照应)

  人们对故士的思念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消减。乡愁,大概是千古不易的吧。(易,改变。篇末的点题让文章顿时厚重)

  南湖边上,两个老人,几问几答,竟是同乡!然后时时相处,同行同歌,让人感动,让人感慨!

  故土三千里,南国十数年!

  如杺将那一刻真切地展示出来,让我们看到老人家遇到同乡时的欣喜,也让后人们心中会有丝丝慰藉。

  乡音易入耳,乡愁自难忘。

  而唐人笔下的“停船暂借问”,又让乡愁充满了历史的传承,生生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诗歌: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最美唐诗:《长干行》
要是在唐朝邂逅了初恋,你应当这么说......
每日诗词 | 唐·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