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最贵夕阳暖

(一)

     那天早上七点半,手机响了,是母亲打过来的,我赶紧接听。

     从2020年5月起,我每天都会和母亲通电话。约定在早上八点钟联络,都是我打给她;有时候太忙了也会忘记,只要时间超过八点十分,母亲便会拨打过来。

     匆匆两年已过,掐指一算,累加起来的话,足足有七八百个通话了。我在这头儿喊一声妈,她在那头儿答应一声,于我便是得到了一整天的安慰,是安慰更是幸福。

     母亲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她越来越老了,我的幸福要按天算。

     所以,我愿意天天打电话。想听她的声音,就总有话题可以聊:前一天吃了什么,好不好吃,吃了多少,见了哪些人,去了哪里走动,天气冷不冷,热不热,晚上睡得好不好---我别不牵挂,唯吃和睡,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

     她若安好,我便安心。正如小时候,她牵挂我一样。

     习惯成自然。每天早上到了时间,母亲都会捧着手机等我。我做好早餐,先和她通话,之后再吃饭。老公早已习惯,常常盯着墙上的挂钟,一到八点,他便会提醒我,该打电话了。

(二)

     时间才刚刚七点半,母亲就联系我,肯定是有事。我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接通了电话。

     电话里,母亲声音有些许的兴奋,更有即将匆匆收线的意思,她只慌慌张张讲了两句。大概是说,她们要去摘水果,不想带手机,怕我八点钟打电话时无人接听,所以提前告知我一声。

      不是什么大事儿。

     我赶紧说好好好,去吧去吧,就挂断了电话。果园就在她们楼下,一大早趁凉快出去走走,的确是很不错的安排。

     大约中午时分,家属群里忽然热闹起来,一张张老人摘水果的图片,被管理员上传进来了。此时,也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开心的时候,大家一边夸赞工作人员组织得好,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在这些图片里寻找自己父母的身影。

     我也看到了母亲,七十八岁的她,面露喜色,双臂伸向枝叶间,一个红色的桃子正若隐若现。母亲虽然做了一辈子农民,但亲手摘桃子,想必还是第一次。

     在她身后,隐约可见有位穿蓝色工衣的,应该是护工;还有一位穿粉色工衣的,应该是护士。老人们出来摘水果,离开宿舍楼,虽然没多远,但也算户外活动,她们都要全程陪护着,真是尽职尽责。

(三)       

     母亲住在养老院将近两年了。

    这养老院离家很近,也就三五里路,它与仁和医院属一体化管理,就叫仁和养老院,是我们缑氏镇的一张名片。

    疫情大爆发那一年的春天,母亲患上了轻度脑梗。三个月内发病五次,亲友们陪她四处检查就医,情况时急时缓,反反复复。期间母亲吃了很多药,输了很多次液,实实在在成了我的心病。

    “治疗脑梗没有灵丹妙药,你妈又有几十年的高血压病史,必须密切注意病态发展,一定要记住,三分治,七分养”---一位医生朋友如是告诉我。

     经过和哥哥商量,2020年10月份,我们将母亲安排住在了仁和养老院。首要的考虑,自然是这里的医养合一。

     老人到了七八十岁,或多或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痛。养老不再仅仅是有饭吃那么简单,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

     每日三餐,热饭送到手上;洗衣拖地,有专职的护工负责;这些在我眼里都不是关键,我最看中的,是每天早上的医生查房。

     每每在电话里听母亲说医生进房间了,我就会感觉特别踏实。虽然她们只是进行简单的问询,以及血压体温等基础测量,但这种专业性的关注,最让家属视之为难得。

     这里的老人,大部分都来自附近村镇,他们同龄人聚在一起,话题沟通完全无障碍,比在村子里人气更旺,也一定比跟着我来广东居住更为合适。

    没参观过这里之前,我想像过很多场景。2021年七月份回老家,我才第一次到来。这里的初始印象,是宽敞与干净,夏日有空调,冬日有暖气,比我想像的要好,老人们果然没受罪。

     这是张实景图,位置坐标养老院西区三楼。其入口处是一个大厅,大厅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休息区,有电视机和沙发;另一部分是娱乐区,摆着一张麻将台。

     走廊很宽,光线很充足。两侧墙壁上装有扶手,供行动不便的老人抓扶。我母亲住在最里面一间,一直走进去,环境方面给人的感觉很不错。

     三个人一间房,每人一床一柜,尚能留出来很大空间。有独立卫生间,有电视机。中间是母亲的床位,床头墙壁上挂个文件夹,上面登记着母亲每天的健康情况,体温血压,基础病状等等。

(四)

    我是去年七月份才进入家属微信群的,之前对养老院的了解,全部来自亲友们的转述,包括母亲养老费用的支付,也都是经亲友转交。进群之后,我才真正开始关注养老院的各种活动。

    养老院的活动,实在是太丰富了。工作人员特别理解家属们的心情,每一次活动的经过,他们都会拍照留念。

    这些照片总会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群里。同所有老人的子女一样,我每次都是满心欢喜的欣赏,然后认认真真寻找母亲的身影。

    大部分情况下,集体活动都是大合影。在大合影里,母亲笑得好开心。

    我喜欢看母亲开心的笑容,忍不住从大合影里截图放大,并一一保存起来。

(五)

    中间穿粉色衣服的就是我母亲,她坐在前排,笑盈盈手举国旗。那是2021年国庆节的活动。七十七岁的她,很少白头发,住进养老院整整一年了,精神状态真不错。

     这张照片里的母亲,穿着紫色雨衣,同样是笑容满面。那是2021年九九重阳节,养老院里搞的敬老活动,老人们齐聚缑氏镇中心广场,虽然下着濛濛雨, 但她们兴致依然很高。 

    这是一张日常生活照,母亲在和养老院的老人们一起打扑克,旁边还有护工和护士围观。那个戴满头卡子的护工,我见过面,她脸上总是很多笑容,我妈妈经常夸她人好。

    嘻嘻,之前从没见母亲打过扑克呢,住在仁和养老院,她的兴趣居然也增添了,这绝对是让我想不到的事。

     母亲拿着一个粉色气球,走在队伍中间。她后面有些老人坐在轮椅上,都有护工推着,你们是出来踏春的吧。具体时间应该是2022年春节过后,老人们来寻找春天了。仁和养老院自家的后花园,风景真不错哦!

     2022年端午节,养老院不仅给老人们发了荷包香袋,还组织了包粽子呢。母亲挺讲卫生的,主动戴着口罩。记忆中,我们家从来没包过粽子,要不是来养老院,真不会有这种体验,自己动手包的粽子,指定是最香最甜的。

     母亲手里拿着一块香皂,举在胸前,看她笑容满面的样子,这一定不是一块普通的香皂,那是她的奖品。2022年元宵节,养老院组织猜谜语活动,有奖竟猜,礼品是她用智慧换来的,怪不得这么高兴。

     我听说2022年春节,养老院还组织了套圈游戏。母亲特别开心,说她用四个圈套中了三次,奖品是两双袜子和一瓶护手霜,还说这袜子要留给我和我哥一人一双呢。

     疫情原因,老人们过年都没有回家。工作人员放弃了休息,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为了逗老人们开心,她们可谓是想方设法。念起这些,真的很感动,她们都在普通岗位上,尽到了了不起的责任。

     母亲手握话筒,这是在演讲吗?哦,原来是在读诗,她说养老院组织春日游园活动,让每位老人自愿表演一个节目,她这是正在念毛主席诗词,我都不知道她还会这个。

     养老院的厨师现场随机采访,询问我母亲饭菜好不好吃,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母亲连声说好吃好吃,呵呵。

     这张照片是祭灶那天拍的。2021年腊肉二十三,养老院给每位老人都发了一根祭灶糖,就是芝麻糖,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吃了,又酥又香又甜。

     母亲得到芝麻糖,没来及吃先拍照,呵呵。工作人员真费心了,每位老人都拍了照,全给发到了家属群里,我找了很久才看见母亲的,赶紧保存起来了。

     养老院里普普通通一餐饭,主食有面有米,母亲不爱吃米饭,就吃粥和馒头,俺们老家叫馍菜汤,最利口,最好吃。疫情紧张的时候,她们用这种一次性的餐盘,平时是用自己的碗打饭菜。感谢工作人员,把日常照也发上来了。

仁和养老院2021年中秋节团拜会,桌子上摆着水果,我也看见母亲了。

这节目肯定让老人们耳目一新

戏曲,是老人们的最爱

     咦,她们怎么就在餐厅里吃饭了,平时都是送饭到房间里的。母亲身上穿的,是我25年前给她的毛衣,她总说这件衣服又暖和又好看,所以一直带在身边,平时还舍不得穿,可能是过节了才取出来穿的。她可能注意到有人拍照,故意放下了筷子。    

2022年母亲节,养老院继续搞活动,同样有演员为她们唱歌,唱戏,表演各种节目。三八妇女节也有类似活动,很遗憾,我没有及时保存到图片。

春暖花开,一有机会就出来晒太阳,2022年一个普通但温暖的日子,大家走出宿舍,下楼聚会了。返老还童,和孩子们一样,少不了彩色气球,这些老人们真幸福。

仁和养老院正门夜景。一颗服务百姓的乡镇明珠。

仁和养老院后花园夜景。它隐身于乡间,既拥抱了绚丽,又抵制了喧嚣。能置身于此,不羡皇帝不羡仙。

仁和医院,仁和养老院一体化管理。

叔叔阿姨们想来后花园转转,辛苦护工们了。

每个房间都有电视机,老人们也愿意在大厅里看大电视。

看看这场景,老人们纷纷举手,又是在有奖竟猜吗?

咱养老院不但有果园,还有菜园,绿色食品,采摘乐趣多多,叔叔阿姨们好开心哦。

(六)

     今天是2022年7月17日,也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养老院选择在这一天,为阴历6月出生的老人,过了个集体生日。

     关注这一天好久了,因为母亲的生日就是阴历六月初六。

     按月给老人们过集体生日的惯例,大概是从去年秋季开始的。同月生的老人们,走出宿舍,相聚言欢吃大餐。他们围桌而坐,个个戴着寿星皇冠拍了照,一起吃蛋糕,吃炸酱面,接受大家的祝福。

每位过生日的叔叔阿姨,都戴着寿星皇冠拍了照

集体生日大蛋糕, 每人一碗炸酱面。

这个月过生日的,叔叔伯伯多,阿姨婶婶少。

昨天(2022年7月16日)入伏,天气热,西瓜来啦。

(七)

    图片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贴上来了。虽然我身在千里之外,但我总觉得和母亲离得很近,这同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离不开,她们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能了解到老人的生活状况。

    我今天特意记录本篇,从形式上看,很有点像软文广告。必须声明的是,我没有得到过任何个人或单位的授意。如果实在还是很像广告,那只能说,我发自内心,因为它值得。

    我永远忘不了2021年春季的一天,母亲下楼晒太阳,回到宿舍后,她忽然发觉自己舌根发硬,话也讲不了了,这明显就是脑梗的症状。

    医院的门诊室同在三楼,母亲来不及呼唤护工,自己就直接跑去了。医生认识她,马上就知道发生了什么,紧急给她含服下一粒药片,母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如果是在自己家里发作,即便以最快的速度就医,不误分秒送往医院,加上挂号办手续坐电梯等,恐怕都要延误一二十分钟,真是不敢想像。

(八)

    2022年6月份,有个关于我们家乡的好消息:洛阳市共有16个村,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其中就有我们偃师区缑氏镇缑氏村。

    经网友投票,我们的缑氏村在这16个村里,排名第一。

    除了骄傲,还是骄傲。不必说历史古迹,也不必说革命圣地,单单现如今两处所在,马蹄泉旅游度假村偃师仁和养老院,就足以体现她的不平凡。

    一个中原小镇,隐身于十三朝古都的一角,纵然她姿态低调,却难掩其灵魂的奢华。

    能将养老事业置于前列,就是一个最有爱心的社会。人人都会老,养老非小事。生活在故乡缑氏的老人,无疑是幸福的。

     我们也是幸运的。在家乡养老机构的协助下,我们才能完成让自家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很久之前,我就有一个心愿,想把母亲年老时的生活,用图片作以记录,仁和养老院帮我做到了。

      人间最盼夕阳暖,感恩!

     注:以上所有实拍图片,均来自仁和养老院家属群。时间大致从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我仅收集保存了与我母亲有关的一少部分图片。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转载。在这里,我想再次代表全体家属,感谢工作人员一年来的辛苦付出!

(完)

喜欢我的文字

作者:周银霞  (网名:周清明)  洛阳 偃师 缑氏 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重阳节发生的养老院故事,让我这位养老人感概良多
“虚拟养老院”里的实在服务
【卧底生涯】我在洪湖市安康老年公寓的两个多月
老人抓养老院大门呼喊救命,再好的养老院,也比不上居家儿孙满堂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
补充条款是养老机构的挡箭牌吗?老人在养老公寓摔伤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