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缑氏往事(五)

             缑氏往事之五---- 坐桌


        在过去,我的家乡人平日里吃饭,是不就桌子的。无论男女老幼,每人端一大碗,可能是粥,也可能是面条,就在自家或邻居家大门外,无需邀约,即时成摊儿,或蹲或坐,边吃边聊。

       一顿饭,更像是一场自助式茶话会,家事国事花边事,都在一顿饭中得以展开。海阔天空,或讲或听,人们都禁不住要聚拢在一起,尤其是男人们,如果不去人堆里吃饭,就生怕会错过什么新闻似的。

      边吃边聊中,传出的多是哄笑声;少数情况下,也会因为抬杠不欢而散;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下一餐的相聚。这或许是我的父老乡亲们追求的另一种饮食文化,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吧。

       当然,家里也有桌子,通常过节才用,偶尔用来招待亲友,这种桌子通常小一些,矮一点,大多便于折叠。

      还有一种大型的餐桌,被称为八仙桌,漆成红色,是专供过大事儿使用的。婚丧嫁娶,弥月周年,宴请宾客的主人家,需要提前把村里各家适用的桌凳都借过来。桌子即八仙桌,凳子通常是长板凳,一张桌子配四条长板凳,一边一凳,每凳两人,四边可围坐八人,这或许就是被雅称为八仙桌的缘由。

      去亲戚家赴宴,就叫坐桌。在我们的童年生活里,坐桌是最让人向往的事情,没有之一。不但可以出村长长见识,最重要的,可以吃到肉。

 


      主人家所邀宴的多是礼法上的至亲,本村一大家子除外,最亲近的便是舅家,姨家,姑家;稍远房的有舅爷家,姨奶家,姑奶家。我常想,如果一直独生子女政策,三代之后,世上最亲的社会关系,就仅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种六种称呼了,没有舅姨姑,似乎有点恐怖,好在放开了二胎。

       赴宴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儿。单在衣着方面,就仅次于春节的规格,甚至几个月前都要筹备,全家人都要做一套或借一套像样的衣服。只因平日的衣着太不讲究,不是太旧就是太小,或是打了布丁,出门做客见亲戚,确实不大相宜。记得我有一件短袖,是母亲几经周折,从多个亲戚家找来碎布,费了很大劲儿,才拼接而成的,村里人都说好看,就曾被借去给其他孩子走亲戚穿。

      到了正日子,我们可以放下学业,请一天假,吃桌是大事儿,老师必定准允。大人的家务农事也同样可以停下,再忙也要参加。礼节是一方面,也为了能吃顿好的,大家心照不宣,也是欣然前往的动力。

       全家起个大早,个个穿着新衣服。再就是,准备一篮子或两篮子自家做的礼物,其实也就是蒸的馒头或炸的油条,这种礼物是可以代替礼金的,不必再准备红包。有时,还需要请个同村男的跟随着去,说是担篮儿的,我们年纪小,不大明白这个角色的必要性。听说,担篮儿的不但可以跟着坐桌,还有红包收,的确是个美差。有时,别人家走亲戚,父亲也被请去担篮儿。

        一般情况下,到亲戚家还很早,大人们喝茶聊天嗑瓜子,表兄弟姐妹们就聚在一起玩闹,男孩儿四处拾捡未燃尽的鞭炮,女孩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我们表兄弟姐妹间的情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中午时候开席了,人们纷纷找位子坐下。第一桌上的是八个碗菜,碗碗香浓汤重,大人们先帮孩子夹些肉和菜在小碗里,然后才顾得上自已。其实,无论大人小孩,嘴馋是相同的,逢年过节改善伙食,顶多只是碗肉面条,只有遇上坐桌,才会这么齐全。

      人多热闹有气氛,个个都掩饰不住内心的食欲,或许早上都没吃饭,先得填个馒头下去。但几口好菜下肚,大家又开始不紧不慢的吃,因为后面还有第二桌更好的,得留点肚子。

 


       

        第一桌散了,就到村里其他认识的人家走走,看看家境的变化,叙叙家人的动向。夏天里乘着凉,冬天里烤着火,不紧不慢中一份闲适,有意无意间一份情怀。孩子们也是趁着这个时候,重新认识一些朋友。现在提起亲戚村的某个同龄人还有印像,大概就是那种情况下熟识的。

        下午两点左右,第二桌开始了。这也是宴会的重头戏,先上来四个荤菜,装在小碟子里,叫压桌碟,多是凉伴的各种动物内脏,一下子就抢吃光了。四个小盘子撤去,客人不用离席,紧接着就会端上来十三个盘菜。在过去,凑足十三个菜也十分不易,有的主家如果没准备充分的话,会临时用点心或水果来充数。

       因为两个钟前才刚吃饱过,这次就可以放慢一些了,大部分人都不再吃馒头,只是吃菜。最后,每个人都饱到撑的程度,才不得不离席。主人家也早已备好回礼,放进各家的篮子。自已找到自家的篮子,同主人非常隆重作别后,就可以回家了。

       我更喜欢吃的,是散席后,那些乱七八糟吃剩的热菜凉菜搅在一起的混合味。说白了,就是书面语里的残羹冷炙,有时主人会让带一些回家,热过后就着馒头,很特别的味道。

        我很惊诧于儿子自小就不喜欢吃肉。我们小时候,肉可是最好吃的食物,没有之一。平淡的生活里,我们有太多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如今我经常念起儿时坐桌的事儿,母亲说,现在老家人很多都是到饭店里请客,图个省事儿。亲戚都直接去饭店,随便吃点就走,谁也不稀罕肉了。


       现在,我们也参加各种宴会,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能早早得到通知,再不用为穿什么衣服而动脑筋了。开席前半个钟才赶到,去早了也不合适。直接到酒店,递上红包,嘴里顺便念着恭喜恭喜,便坐下等着开饭,合口的不合口的,总之就是普普通通一餐饭,准确的讲,似乎更像一场差事儿,完全是为了人情,同美味无半点关系。

        我总以为我思念的是家乡坐桌的美味,当我提起笔时,才意识到,我所真正思念的,其实是一种人情,那种为了赴宴花费一天功夫,用尽一天心情的感觉。现在人都太忙碌,时刻都不愿意浪费心情。物质丰富了,礼节简化了,同时,也顺便简化了人情味。

      当代人重视人情,过去人重视的是人情味儿。之间的区别,在过往和当今的坐桌差别中,被我们深深体味过。

喜欢我的文字

作者:周银霞  (网名:周清明,念北)  洛阳 偃师 缑氏 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培磊 || 上戈记忆(四)过事
老家事系列之《走亲戚》
“八仙桌”的有趣传说
坐席
【温和风物之七十一】温健康:拜年和叫亲戚
八仙桌原来是这样来的 普遍用圆桌的当下 你家还在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