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香港科技大学 InnoX 研究生项目招募启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勇敢而富有企业家探索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渴望学习跨学科思维。负责该项目的教授团队不仅具有世界顶尖的学术成就及丰富的产业合作经验,同时愿意以学生为中心,培育下一代技术领军人物和企业家。

InnoX 项目

InnoX 项目是香港科技大学历经25年后的一次重大尝试,意在重塑教育体系,让学校真正成为社会持续创新的原动力。整个的培养模式将是从传统的模式转化到以问题为导向,多学科融合,基于项目学习的全新模式。项目旨在培育新型的创业人才能将跨学科知识整合运用大健康、现代农业、智能建造、智能家居、环保以及其他领域。在新的课程体系设置下,我们聚焦产业,更加注重潜在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引入企业合作伙伴,与教授及学生共同解决行业问题。 

课程特色

  • 多学科交叉-实现工程/商业与设计思维的融合;

  • 于项目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字工具的灵活应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 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协助的学习方法-观察和定义问题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

  • 校企合作、讲座、沙龙、行业研讨会、展会-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理解行业需求、产业动态;

2年的硕士研究生项目

*1量化工程分析(Quantitative Engineering Analysis,简称QEA)是一门通过多个项目载体、把多学科知识巧妙融合起来的课程,该课程通过动手实验、启发式学习、翻转课堂、失败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融合与应用多学科知识;

*2项目设计:学生通过为某一特定群体设计产品、学会观察和理解潜在用户特点和痛点、定义问题、突破极限、寻找颠覆性解决方案、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制作产品原型、快速迭代和优化产品解决方案;

*3传感技术课程: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测试计量学、电子学、机械学、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众多学科。 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充分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项目1&2:基于兴趣与真实行业需求的项目课题,检验前期基础学习成果,形成闭环。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降低试错成本。

2+X 的博士研究生项目

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可以选择对有科研意义的项目进行深化以获得博士学位。

招生对象

理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电子/机械/建筑/农业/环境均可。

学位授予

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项目考核后,可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师资队伍

InnoX 项目在香港科大学内部甄选了具有丰富学术研究和产业合作经验,同时熟悉跨学科研究与团队教学的教授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以下是该团队部分教授的介绍:

李泽湘

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学者启动基金,中国自然科学奖,2019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等。联合创办了大疆,固高科技有限公司,李群自动化等多家成功的科技公司。建立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 XBOT PARK、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等多家机器人孵化基地。

李晓原

博士(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本科(BS)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和博士(M.Phil.)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全部主修物理化学。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完成博士后以后,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成为创系教员之一并于2004至2007任系主任。曾获日本化学学会SPACC-CSJ奖(2005年)、教育部科技成果联合奖二等奖(2000年)、海外青年科学家奖(1999年B类)等国内外大奖。

张黔

博士(武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电机及电子工程学会(IEEE)院士。 曾获麻省理工学院全球100位青年创新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香港科大首届卓越研究奖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联合创办了新元素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科技公司。

陈光浩

博士(京都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水科技中心主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金属污染处理与防治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和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院副院长。陈教授于2015年被评为国际水协会(IWA)杰出会士;2012年获IWA项目创新奖(PIA)全球荣誉奖;2018年获首届国家创新争先奖;2018年获IWA PIA科研突破铜奖,2019年4月29日获香港绿色创新大奖金奖。学术上,他是IWA战略委员会的成员,水领域顶级杂志《Water Research》主编,盖茨基金会资助的IHE Delft(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全球水卫生研究生院课程国际评审专家。

王文博

博士(纽约大学),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市场学系终身副教授。王教授专注于市场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研究,长期研究追踪95后的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王教授被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授予“杰出青年学者”奖。王教授多次荣获香港科大最佳教学奖与纽约大学商学院优秀教学奖。教授移动互联网营销、大数据、社交媒体等高管培训课程,并为多家知名公司提供内部培训与咨询。

杜胜望

博士(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和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教授,SSCI-IAS超分辨率成像中心副主任,光学学会(OSA)会士(Fellow)。研究方向涵盖从基础的量子光学和原子物理到应用的光学显微成像。联合创办了纳观生物有限公司和光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姚舒怀

博士(斯坦福大学)于2000年在中国北京清华大学获得工程力学学士学位, 并于2001年和2005年获得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之前, 她曾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在于了解微/纳米尺度流体动力学和传热、界面表面科学和传输现象, 以及将从基础研究到电子冷却和生物分析设备的新技术应用。

施凌

博士(加州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终身教职)。施凌教授在物理信息系统的建模和控制、传感器调度与优化、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在信息控制领域顶级期刊, 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发表SCI论文超过7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负责人主持了6项由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的项目, 及超过10项由香港科技大学资助的项目,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吴洪凯

博士(哈佛大学)于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随后, 他加入了斯坦福大学的理查德·扎雷小组, 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 隶属于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微流体、生物分析科学和材料化学的跨学科前沿。

杨晶磊

博士(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副教授,工程材料及可靠性中心主任。在中国科技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助理教授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兴趣包括新型微胶囊技术及其多功能材料研发、金属-聚合物基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和界面改性、基于石墨烯的新型结构化功能材料、跨尺度力学。

范智勇

博士(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获得多项奖项,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SAC杰出研究报告奖,香港科技大学青年研究奖,杰出研究奖及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奖及创新奖等。研究兴趣包括纳米材料与光电子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等。

温维佳

博士(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学,1995物理系教授。

胡继善


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应用数学,教授。

励建书

博士(耶鲁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青霞被授予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这位是演讲总冠军,香港大学博士复旦教授,这段话说的太厉害了
一个大学到底好不好?最关键的是生源质量,...
我校2位教师获第六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
香港中文大学3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
国家优青获得者:撰写国自然申请书,不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