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土有魂—河南民间泥塑赏析

(朗读者:赵朋)

河南人对土地怀有别样情结,活着在泥土中刨食,死后在泥土中安魂,出门在外,也一定揣上一包家乡的泥土压在枕头下面,不离不弃,睡得安稳。

大学期间,一位学友水土不服,总是闹肚子,打针服药,也不利落。给爹娘打电话絮叨,爹娘说枕头下面不是有祖坟上的泥土吗?喝水的时候冲进去一小撮,自然就好了。学友照办,果然见效,从此高枕无忧,一夜无梦,天亮了还要赖床。

在中原,关于泥土的故事众多,和泥抟土的方法繁杂,从最早的脱坯筑房,到后来的烧砖盖屋,彰现出人和泥土的亲密关系。开春的时候,老农查看墒情,将一把泥土捧在掌中,深深嗅着,细细端详,就像面对新生的婴儿。

河南有两个县城,一个是浚县,一个是淮阳,都以泥塑闻名,造型古拙,彩绘本色,因为流传久远,很多作品都失去了具体的意义,模糊成一团。浚县的泥塑器型小一些,当地人叫“泥咕咕”。泥咕咕身上有孔,用嘴一吹可以发出单纯的声音,荡人神魂。我想,这也许是埙的雏型吧,或者是埙的发展。

老艺人一位接着一位谢了,泥咕咕顺着惯性、沿着时间一代一代延传着,年轻人继承了他们的手艺,也继承着他们的审美,只要看着“好”就行,已经不去关心一团泥巴的意义。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古黎阳(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风雨之后,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野草凄凄,尸体累累。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队中一些心灵手巧的战士就用当地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供养起来,表示怀念。还有的在泥马扎上孔洞,吹之发声,以吟代哭。这团泥土里就有了他们的悲欢苦乐。
   

淮阳的泥塑更加古老,和人类生育有关,与人类祖先有关。淮阳从春秋起,每年有祭祀太昊和伏羲氏的古庙会,历经三千年而不衰。仅帝王御祭,就达52次。设想一下,几十万人聚在一起祭祀人文初祖,该是怎样的场面?撼天动地,令人动容,那种气场一定充满了宗教般的神圣。

每一起古庙会兴起,总会有些泥玩具出售。这种泥玩具有个奇怪的名子,叫灵狗,这让我想起《老子》形容芸芸众生的一个词“刍狗”。这两个词汇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灵狗非狗,只是一个统称,造型多端,虚幻神秘,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人面鱼、人头狗,九头鸟、猴头燕达二百多种,总之都有人兽合体的特征。每件泥塑前面一定彩绘女性生殖器官符号,夸张具体,毛发清楚,有了原始图腾的古拙,混沌初开,电闪雷鸣。这或者是上古信息的一种传递方式 吗?口口相袭,心心相印,生生不灭。佛教也是讲究不著文字的,所谓衣钵不过是一个幻象,一个印证,一个提示,并不是事物本身。

在乡村,每次古庙会,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交流的物品多与大家切身生活有关,针头线脑,农具骡马。灵狗虽然只是一件简单的泥捏玩具,但淮阳西。北、南三个方位,自古以来均无制作"泥泥狗'的艺人。身向东方,心向东方,淮阳灵狗到底和祖宗们的精神有多远?

2014年,淮阳灵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神性的昭示下,我们的解读还要继续下去。有时,死亡便是永生。

 在中原,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亡者不入土,活着的人就会心神不宁。直到亲人们看着田野中堆起那个孤零零的坟包,才会长出一口气,确信一个故事有了完美的结尾。

在河之南,厚土肥沃,河南人对泥土的理解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使用的,也是敬爱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泥土,是他们生命的故乡,安魂的地方。

上一篇:一只守规矩的名猫

古陶,让你现在的生活更有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阳泥泥狗: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活化石”
河南淮阳民间泥塑工艺品十二生肖泥塑口哨
河南淮阳太昊陵二月二庙会游
这只半蹲半卧的老虎为啥戴草帽?从肚兜到泥塑的瑞兽和神物-今日头条
玩具的历史
国家非遗泥泥狗在当今工业文明的发展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