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去的农耕文化,我们在传承

       什么是农耕文化?  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娱自乐为形式的文化。   

     (  秧歌舞,艺术化了)

       我记得小时候,村生产队里准备春耕生产,整秧田下秧苗的时候,要举办一个仪式,比如开个会,敲锣打鼓,说今年粮食生产开始了,先敬天地,生产队长组织大家唱歌跳舞。插秧的时候,往田野走,想起扭秧歌,自觉不自觉地扭了起来。插秧 的时候,累了,有文艺细胞的带头边插秧边扯着嗓子唱歌,大家合着,就是没听懂唱的是什么。也没学,后来当兵走了,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感觉了。农民,如果遇到干旱,要用水车车水,车水的时候,累了,大家又唱起歌,水车欢快地转起车页,从车箱里流出哗啦啦的水,坐在水车上的人,左边一面锣,右边一面鼓,唱着歌,合着节拍,现在想起来,那叫自娱自乐,在娱乐中解除疲劳。现在因分田到户,各干各的,夫妻二人,或者一个家庭,为了把秧插完,拼命地干,谁也没有这套家伙,抽水呢,水车也不见了,稀少的水车成了文物,这一切都成了历史了。

    ( 这是乡村游应景体验生活的水车)

       现在,农耕文化成了历史,农耕文化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化了的产品,看上去很美,不会有更多的人去模仿,我在许多旅游景点看到,这些不过是摆设,或者叫做和应景罢了。也罢,时代进步了么!

          我非常怀念这种农耕生活,下乡种田,觉得应该把这些东西捡起来,但又何等容易,尽管不容易,还是把最简单的东西捡了回来,以示对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的承传。我传承的内容,大部分跟食品安全有关。比如老种子,不能丢失,该不施农药化肥的,坚决传承下来,以保证吃我种的粮食的人放得下心。

(这是我们合作社社员往稻田里挑大粪追肥)

       现在的农耕,用牛耕田的基本不存在了。都是用机器,用机器有旋耕机,用犁田机,旋耕是通过机器的旋转轮子,将泥田的草打碎,泥巴搅乱,犁田机是先将稻田的土翻过来,再搅乱。旋耕可以一次操作完成,即可插秧,为了使土地能够休整,能够接受阳光照射,至少春耕细作得两遍。本合作社社员与我合作的形式,都是这样操作的。用牛犁田,则更细致了。犁完田,要整田,整田有几个步骤,即刮田边、田沿的草,要搭田埂,不然后来田埂下面有黄鳝、泥鳅、草蛇、青蛙、龙虾、田鼠等挖的洞,田里漏水。再就是育秧了,育秧,是农民的技术活。先下底肥,一般鸡鸭猪粪,然后将田底整理的跟水一样的平,接着抛种子,然后秧苗长出,扯稗子,等秧苗长大,移栽在大田里。

        移栽大田后,为了使秧苗尽快生长,农人称(转衣)即秧苗移栽后营养跟不上,发黄,让其由黄变绿,叫“转衣”。转衣前,要施肥。接着便是除草,因为稗子是稻子的天敌,长的跟稻子一样,很难分清,还夹杂到秧苗里面,非常讨厌,稗子比秧苗长的还快,还粗。如果不将此草扯掉,粮食会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现在的扯稗子,全用的是除草剂,因为我从来不用农药化肥,我叫不出除草剂的名字。而本人的操作方式,就是人工扯草,为的是不能有农药残留。扯稗子是秧苗移栽田间一直从事的工作,农人们基本上是发现一棵扯掉一棵。稻子出穗扬花后,稗子也出穗了,继续扯下去,直到收割为止。收割,原来是用镰刀收割,现在全部用机器收割。然后才是扬场晒场,粮食加工成稻米,才能进入人们的口中。下面就用图片一一介绍。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图片反复贴不上,请谅解,凑合着看吧。

育秧前整秧底

用稻草扎成绳子叫捞秧底,即再次平整秧底

泡好的稻种,撒在育秧田里。

撒在秧田里的稻种,

子,此时很小,秧苗也集中,在这里扯比分散了扯更方便,效率更高。

刮田边内外的草。草长深了,把庄稼欺负得不透气了。

拔秧准备移栽

挑秧,将好的秧挑到田里分散起来供插秧人用

正在插秧的人们(不知道为什么,照片贴不上,难道这也是敏感词)

推草,即秧苗站立起来,子也跟着长,此时用耙子推动,将杂草推死,保证秧苗生长,同时还等于施肥松土。

稻子熟了,秋天 的景色真美,一年的农民辛勤劳动,该结束了。

晒场,此时才是农人丰收季节,才能算一下帐成本是多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进军:远去的农耕文化
韩新利||那年那月农耕时…
凌鹰:第七辑 与水稻相关的往事
生命里的稗子草
又到“双抢”(散文)
余桂安||庙宇槽米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