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与魔
佛与魔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1-04-22  点击次数: 334

一、人格化的恶魔与心理上的恶魔  
  大多数人曾听说过恶魔。在巴利文经典与汉译阿含经典,他被人格化成为恶魔、诱惑者、欲望之主。他用色、声、香、味、触以及其它心所作为诱饵来诱惑佛陀,以及佛弟子。今天大多数人不会碰到人格化的恶魔,但是,我们确实会在心理上与他相遇,我们如何察觉魔在心中出现呢?我们又如何驱魔呢?  

二、恶魔如何诱惑佛陀的策略  
  有一次,佛陀看见人们为恶王之刑罚所苦恼,出自於悲心,佛陀心想:「是否可以正法统治,无杀害亦不教唆他人杀害;不横徵暴歛,亦不教他人横徵暴歛;无忧苦,亦不使人忧苦?」然後,恶魔以其心而知道佛陀的想法,向佛陀怂恿以正法统治。佛陀问恶魔什麼原因使他如此说呢?恶魔答道,因为佛的神通力是如此的强大,如果佛决心使山中之王的雪山变为黄金,雪山就会成为黄金。  

  佛陀回答说:「即使有一倍的黄金,也难以满足一个人的欲望,了解了这个道理,不取不舍地以平等的智慧游化吧!见到了苦之生起的根源的人,怎麼会倾向於爱欲呢?了解执取是世间的结缚,人应该要学习解脱。」佛陀了解恶魔并非尊敬他的领袖才能,反而是很狡猾地利用这个机会,以权力欲来诱惑佛陀,以便将佛陀玩弄於股掌之中。  

  辨识欲望的能力得以打败恶魔。我们的原始动机往往是好的,但是潜在的权力欲、物欲会改变我们的初衷。我们的道德良心告诉自己不要倾心於权力、虚荣,因此,潜在的欲望深深地蛰伏於内心深处。然而,它以明显的道德藉口为自己合理化:「是否可能以正法统治呢?让我有点钱才可以帮助穷苦的人!让我在股票市场赚点钱,然後我就可以安心禅修了!」无穷无尽地合理化,这些都是恶魔的说词。我们得增长自己的能力以识破诡诈的诱饵。在经典里,欲望以人格化的恶魔而呈现,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恶魔是潜在的欲望。它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伪装,以道德的原因为自己掩饰。它教唆我们倾向於各种欲望。  

  这就是为什麼佛未成正觉以前说:「我何不将我的思想分为两种呢?一是欲念、瞋念、害念,二是离欲之念、离瞋之念、离害之念。」而这也是为什麼佛陀将「正见」称为「前导者」的原因。正见就好比黑夜的黎明旭日。如果你强化它,它就会越来越光明,终会驱走如暗夜般的欲望习性。  

三、如何打败恶魔?  
  打败恶魔的秘诀就是知道欲望,以及欲望生起的条件。  

四、什麼是欲望?  
  什麼是欲望呢?有五种牵动欲望的绳索,那五种呢?它们是眼根所见的色境,可欲、可爱、与欲相应,以及耳根所闻的声境,鼻根所嗅的香境,舌根所尝的味境,身根所触的触境。这些就是引发欲望的绳索。  

  然而,它们并非欲望本身,它们只是欲望生起的外在条件。  

  欲望并不在於世上可爱的事物。人的欲望在於欲念,世上的可爱事物仍然可爱,但是智者遣除了对它们的贪爱。  

五、什麼是欲望生起的条件?  
  让我说一个恶魔如何诳惑佛陀的故事吧!听完之後,请想一想什麼是欲望生起的条件吧!  

农夫与他的牛  
  在《相应部?农夫经》中,恶魔伪装成农夫。他肩扛大犁,拿著赶牛棒,披头散发,穿著大粗麻布衣,脚涂著泥浆。他走向佛陀说:「沙门,也许你已经看到我的牛了吧!」  
  「恶魔,牛对你而言,是什麼呢?」佛反问道。  
  「眼是我的,沙门,色是我的,眼触以及眼识是我的。沙门,你能从我这儿逃到那里去呢?」  
  「眼是你的,恶魔,色是你的,眼触以及眼识是你的。但是恶魔,无眼之处,无色、无眼触、无眼识之处——这就不是你的境界了,恶魔。」  

  为什麼恶魔伪装成农夫,问佛陀是否看到了他的牛是很有意思的。在巴利文里,牛(复数)是balivadde,它也有根和境的意思。在《相应部?六根相应?拘絺罗经》当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用法。大拘絺罗问舍利弗说:「是眼系缚了色,或者是色系缚了眼呢?」舍利弗回答说:「并不是眼系缚了色,也不是色系缚了眼,而是於其中间的欲贪将此二者系缚。」「譬如一头黑牛与一头白牛,以一个轭连起来,这样说是否合理:黑牛系住白牛,或者白牛系住黑牛呢?」拘絺罗说:「不,并不是黑牛系住白牛,也不是白牛系住黑牛,而是於其中间的轭将它们系在一起,那支轭就是系缚。」  

  在上述经文里,舍利弗以牛来譬喻根与境。因此,是一个双关语。恶魔巧装成农夫,问佛是否曾经看到他的「balivadde」,如果佛陀无法视破恶魔的伪装,佛陀会将「balivadde」了解成为「牛」,心想这是农夫在找他所遗失的牛,这样佛陀就会以一种平常的了解来回答恶魔的问题。然而,佛陀知道农夫不过是恶魔的伪装罢了。因此佛陀反问农夫,「牛(balivadde)对你而言是什麼意思呢?」接著,恶魔因其诡计被识破,而将「balivadde」作根、境的意义的方式来回答佛陀:「眼是我的,沙门,色是我的,眼触以及眼识是我的,你能从我这儿逃到那里去呢?」而佛陀回答说:「无眼之处,无色、无眼触、无眼识之处——这就不是你的境界了,恶魔!」  

  总而言之,在「触」的时候,如果以「我的」来看,我们就在恶魔的境界;反之,如果不以「我的」来看,我们就解脱於魔的境界。   (心行法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法句经要义 第七品 阿罗汉品 名医耆域 阿罗汉断除一切烦恼系缚
法句经故事271.砍断缰绳 离系缚无障碍是真正婆罗门
印拥度有“视透眼”孩女,论无眼蒙睛多布少,能都神的奇看外到界
坏苦与行苦
八正道 能让我们到达涅槃
[转载]六根与六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