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物迁建:重生的幸与惑
文物迁建:重生的幸与惑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9-04-16  点击次数: 253
  以悬楼闻名的兴远寺不久就要被拆除,实施异地重建。 
  
  城市建设在踏上现代化快车道的同时,文化历史遗存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近20年间,大片崛起的水泥丛林取代了明清古建筑群。同那些被拆除的古建筑相比,迁建的文物是幸运的。“异地重建”也就意味着在异地重生。如今那些迁建文物过得还好吗?
  
  实际上,文物迁建后,自身所特有的文化信息就消失了。重建仅仅恢复了它的躯壳,而灵魂的恢复则需要漫长的岁月。
  
  重生幸运
  
  4月13日中午,如火如荼的孙家台边,污水横流的雷坛河旁,兴远寺形单影只。兴远寺的背后就是如同猛虎一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兴远寺原为藏真庵十方院,由明万历年间肃藩创建。清初,重修为藏传佛教寺院,取名兴远寺。兴远寺中最出名的建筑是悬楼,悬楼是明清至民国时,兰州人在山腰或山崖边建的悬臂式建筑。兴远寺悬楼面临滚滚雷坛河,背依万亩梨田,占尽一方风韵。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兴远寺和雷坛河边的遍地梨花,以及周边望不到边的田园风光,就渐渐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高楼,甲壳虫般的车流。如今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正在消磨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城市的岁月记忆。“为更好地、有效地保护这处文物,政府已经决定异地重建兴远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保护方案!”兰州市文物局吉福荣副局长说。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古建筑的拆除,异地重建实在是一种幸运。
  
  《兰州历史文化遗存文献检索报告》古近代建筑的撰稿人关振兴说:“据现有文献记载,兰州地区民国及其以前较有名目,且有一定价值的主要建筑有453座,按照时间来区分,清代尚存的421座,民国建筑32座。其中的395座集中在城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
  
  现在,兰州城区内究竟还保存了多少古建筑?这是个谜!原因有两个:其一,近十几年中人们没有对兰州古建筑进行过彻底调查;所依赖的《兰州市文物志》其统计数据截止到1990年,最迟到1994年。其二,从1995年后,兰州市道路拓建,旧城改造进入高峰时期,其间被拆除的古建筑不可胜数,彭泽故居、吴可读故居等都是此时被拆的。
  
  “对1995年以后古建筑损毁情况,只能是个大概的推测,而缺乏准确的数据。”一位文博界人士说,“如今,兰州市城区内的古建筑屈指可数。”“目前,在兰州市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大普查将对原有已知的以及新发现的古建筑、乡土建筑等做一个较为明确的统计。”吉福荣说。
  
  这些似乎应该为兴远寺庆幸,异地重建总比灰飞烟灭的好,毕竟保留了一个躯壳。
  
  庄严寺的壁画危局
  
  “扑棱棱”地飞舞,“叽喳喳”地鸣叫,不知道的人以为到了荒山野岭的废弃小屋内,实际上,这是异地重建后庄严寺的一个殿堂。4月13日上午,记者在庄严寺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庄严寺在兰州动物园内的二郎岗上,远处看上去,颇有气势:宽大的台阶,高耸的牌坊,沿着山势从低到高排列开的三座大殿,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座寺院与众不同。走近才发现,却是一座连个匾额都没有挂的寺院,殿堂空锁,建筑破落,鸟雀飞舞,狼狗狂吠,显示着它的破败,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西秦霸王的王宫、唐玄奘取经住宿、谭嗣同玩耍过的地方。
  
  “庄严寺是兰州市区硕果仅存的唐代寺院!”关振兴说。
  
  原先坐落在张掖路上的庄严寺,曾经是隋代金城校尉薛举的住宅,薛举起兵反隋后这里就变成了王宫。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自称西秦霸王,举兵东出陇山同李唐争夺关中。次年,西秦被秦王李世民击破。唐武德二年(619年),李渊下令将薛举王宫改建成了庄严寺。后经元至元年间、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3次重建,才使这座古寺得以保存至今。
  
  关振兴先生介绍说,庄严寺有“塑、写、画”三绝。塑绝指寺内塑像,这些塑像体态匀称生动,衣褶细腻逼真,有迎风飘举之感。写绝指寺的匾额“敕大庄严禅院”,为元代书家李溥光所书,字体遒劲,直逼颜鲁。画绝指大殿内的观音大士像,相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纵然不是,也出自宋元高手。由此,庄严寺又称“三绝寺”。
  
  庄严寺还是著名志士谭嗣同青少年时玩耍过的地方。民国初年,甘肃省第一所电影院也设在这里,民国十五年(1926年)将庄严寺改作甘肃省教育馆。抗战期间这个地方举行过各种展览,向民众宣传抗战。改为甘肃教育馆后,由于入驻单位一换再换,塑、写、画三绝逐渐损毁,最后只有部分壁画幸存。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庄严寺面临拆迁的命运。1996年12月底,庄严寺三座大殿拆迁完毕。2003年历经多年的施工,庄严寺异地迁建才大体完成。
  
  异地重生的庄严寺,经历了重重磨难。从庄严寺异地重建至今,几乎每年专家学者都要把庄严寺列为首要问题,或作为提案,或作为议案,在人大政协会上呼吁,但时至今日,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壁画是庄严寺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之一,异地重建后庄严寺残存的壁画被搬迁到了山上。如今庄严寺还没有使用,壁画已经出现了空鼓突起的病害,硕果仅存的庄严寺壁画,基本没有复原的希望。
  
  “我们请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对庄严寺壁画保护问题进行会诊,专家提出对壁画进行拍照和临摹,只能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资料。”吉福荣说。
  
  山高路远的困局
  
  实际上,在异地重建的文物中庄严寺的新址是最好的。同皋兰文庙、天齐庙相比,可谓是独占一方繁华。
众多的迁建文物中,皋兰文庙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因为这是全国首开文庙搬迁的先河。 

  4月10日上午10点多钟,记者来到了皋兰文庙,众多的工人在忙碌着,一部分人在搭设三脚架,准备移动一块五吨重的石碑,几个来自临夏永靖的砖雕工匠正在忙碌着,整个文庙内如同一个工场。 

  一个最新的项目正在实施中,人们准备将文庙改造成国学馆,这个项目计划在2010年完工。只是不知道届时我们将又会看到怎样的一幅情景。 

  站在棂星门前,沿着漫长的上山台阶,星星点点的人,缓慢蠕动着身体,往山上走。“我们都在附近住,天气热了,每天就坚持爬山,不是专程来看文庙的。”热心的郭方华老人说。 

  皋兰文庙是陕甘分治的一个见证。乾隆三年,甘肃省会从临洮府迁到了兰州,同时设立皋兰县作为府治所在地。时任甘肃巡抚的元展成遂于乾隆五年(1740年),在今城关区张掖路西段南侧的延寿巷,利用清初靖逆侯张勇在兰州修建的府第,改建成皋兰县文庙,同时兼做庙学。 

  2000年,因城市建设需要,将县文庙保护性地迁到了九州台的南端。“易地重建的县文庙,补建了早已毁坏的棂星门、泮池与泮桥等;在护墙上镶嵌了翻刻的《孔子圣迹图》。”吉福荣说。 

  同庄严寺相比较,皋兰文庙处在人迹罕至的半山腰,一年四季游客稀少。一年最兴旺的时节莫过于高考前夕,许多家长都带着高考学生前来烧香,祈求孔子能够在这关键时刻给予照拂。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特点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远离人群困守山头的文庙,要真正发挥它普及传统、教化民众的作用,恐怕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与文庙相比,天齐庙就更可怜了,它既没有文庙的名气,也没有文庙的位置。天齐庙,1998年迁建到了徐家山半山上,2003年记者曾经到天齐庙采访,当时大门上锁,蒿草齐膝,异常衰败。 

  天齐庙原先在张掖路,也称为东岳庙,明洪武初年创建,嘉靖十二年重建,为祭祀泰山神东岳齐天大帝建设,故此得名为东岳庙。 

  在张掖路时,天齐庙内最出名的就是有一株唐槐,这株唐槐高约15米,胸径达1.5米,形似卧龙,冠如伞盖,将整个寺院大部分笼罩在下面,是兰州一大盛景。1933年,人们在树下立了唐槐碑。 

  三年前,人们把天齐庙发展成一个书画创作基地。如今天齐庙是书画家们舞文弄墨的地方,很少有人专程来寻访天齐庙。 

  五泉书院的险局 

  在所有的迁建文物中,五泉书院似乎是最幸运的一个,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地处闹市中。 

  4月14日下午,雁滩公园内垂柳依依,湖面绿波荡漾,五泉书院就隐身其间。 

  五泉书院是甘肃书院的一个缩影,也是科举文化的见证。 

  五泉书院创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是兰州府的官立书院,旧址在今城关区贤后街东口北侧,由甘肃布政使屠之申、翰林秦维岳等捐银修建。建有讲堂、退省斋、明道楼和东西厢房等,两旁各建一组三进四合院。额定生员正课10名,副课10名;童生正课10名,副课15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为兰州府中学堂。秦维岳、卢政、马世焘(回族)、吴可读和刘尔炘等先后任过五泉书院山长。解放前,兰州有兰山书院、求古书院、五泉书院、皋兰书院四大书院,可见这座寺院在当时巨大影响力。 

  在漫长的岁月中五泉书院牌坊、仪门、照壁等大都损毁,20世纪90年代末,兰州市政府将残存的建筑原样迁建于雁滩公园的南湖北侧。后来,给兰州龙文化研究院、甘肃飞天书画学会使用。 

  使用者充分发挥了书院建筑的优势,开设了龙源奇石馆,依托飞天书画学会开设了青少年书画学习班!尽最大限度使五泉书院发挥了教书育人的功效! 

  实际上,在绿柳掩映下的五泉书院,正在面临着新的险局。 

  龙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克复介绍说,五泉书院的西侧是一排厢房,如今这个厢房被用来作为龙文化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与五泉书院相邻的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这家房地产公司直接将花园修到了五泉书院厢房的后墙上,浇花的水四处渗漏,已经将厢房的后墙浸泡侵蚀,大片的墙皮脱落。 

  记者在现场看到,厢房的后墙上到处都是水渍印痕,如果再不进行治理,这座已经异地重建的建筑将不堪重负。“市文物局已多次协调,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解决上述病害。”吉福荣说。 

  迁建易重生难 

  早在解放初期,兰州市就曾经把部分文物建筑搬迁到了白塔山上。现在人们在白塔山上看到的三台大殿,都是从城区迁移上去的。 

  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刘尔炘主持修整五泉山时,就把甘肃举院内的明远楼,迁建到山上改为万源阁,供奉着众多先哲。 

  大规模的迁建是在最近十几年。“至今尚无人对兰州市迁建文物的数量进行过系统的统计,人们只知道有彭泽墓地、城隍庙、庄严寺、皋兰文庙、天齐庙、五泉书院等。” 

  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的迁建文物都陷入了迁建困局:有些地基出现问题,南北两山大多为黄土地层,迁到南北两山上的文物大部分存在着地基隐患,如文庙的围墙地基,就曾多次出现问题,天齐庙部分围墙地基也出现了下陷。有些建设周期长达十几年,几乎到了烂尾楼的境地。有些选址偏僻,山高路远游客稀少。有些异地重建过程,还存在诸多的遗憾。比如迁建的天齐庙、庄严寺(除牌坊外)至今没有彩绘。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彩绘不仅起着美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护作用。 

  吉副局长认为,迁建文物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迁建后和周围环境协调的问题,文物迁建后原先固有的人文自然环境消失了,而新的环境却没有形成,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同时,使用者和文物监管者之间存在认识差异,文物法规的原则是“谁使用,谁维修”,迁建文物保护应该由各个使用单位负责,出现问题自然要找使用单位,文物局的主要责任是监管文物保护是否到位。 

  “不管怎样,对于那些迁建的文物来说是一种幸运。我们应该为保存了这些文物古建筑而庆幸,也应该给它们营造一个更好的重生环境。”关振兴说。 (稿源:兰州晨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这些景区景点入选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它们有何魅力?
那些兰州现存的历史遗迹,多的是你不知道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城文庙
干货!国庆假期古建筑观光指南(上篇)
【方志四川•古建】资中古建筑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