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子》释疑三则4

《孙子》释疑三则

作者:于汝波 来源:本会原创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9日


  
  古代汉语大多一字多义,另外还有许多通假字。注释古文字词,必须要根据其上下文意进行抉择,做出判断。愚以为,孙子所说的“践墨随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是关于作战指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在进行作战决策时,他既主张“践墨”,又强调“随敌”,二者是对立的统一,缺一而不可。“践墨”之“践”是践履、遵循、执行之意,《说文解字》:“践,履也,从足声。”段注“履之着地曰践。履,足所依也。”“墨”在此应训为绳墨,引伸为规律、规则、法度、计划之意。打仗没有计划、不遵循规律是不行的,这是孙子所一贯反对的。孙子在《九地篇》中说的“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汜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等,即是讲的作战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是“墨”,指挥员必须要掌握。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指挥员不能死守这些原则,而必须善于根据形势灵活应变。该篇中讲的“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等,就是讲的“随敌”。“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指的是制定计划,这个计划也是“墨”,指挥员不能随意改变,后人称之为“先计后战”。有了计划,就要实行,这就是“践”。但在实行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而应机动灵活,即孙子紧接上文说的“敌人开阖,必亟入之”,这就是“随敌”。后文“始如处女”讲的是成算在胸,故能幽静莫测;而紧接着“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则讲的是“随敌”。可见,“践墨”与“随敌”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这言简意赅的四个字正是对上述思想的精譬概括,堪称是点睛之笔。

  实践证明,军队打仗,无“墨”可践,就会打乱仗;但只知“践墨”,不知“随敌”,就是打呆仗。乱仗和呆仗都不可取。只有既“践墨”又“随敌”,才可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孙子提出的这一作战指导原则,体现了计划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如果把“践墨”解释为“默践”,进而说成是“默履敌后”,至少有以下矛盾:①按照汉语的一般用法,“默履敌后”的表述方法应为“墨(默)践随敌”?而不应是“践墨(默)随敌”,即修饰动词“践”的状语“默”应在动词“践”之前,而不应在其后;②如果硬把“践墨随敌”解释为“默履敌后”的话,那么“践”与“随”在意义上是重复的,“默践敌”与“墨随敌”意思都是一样的,何必在“践”后又加一“随”字?这不符合孙子精确简约的语言特点。③更重要的是,这样解释,文意狭窄,思想浅薄,且与上下文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突然冒出一句“默默地跟随敌人,以决战事”的话来,毫无道理。

  总而言之,三说相较,郭说更接近于孙子本意,其对军事实践的指导性也更科学,更有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指挥员择人任势
刘伯承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读后感
十大帅 人性经典语录43条
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军事思想一样吗?
曾国藩的智与谋,谋事如谋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