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家河文化中的外来因素
userphoto

2022.11.08 四川

关注

石家河文化中的外来因素

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北,在总面积8平方公里范围内,遗址分布密集,是一处由三十多处遗址构成的大型聚落群,主要遗存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局部地方还有稍早些的大溪文化遗存,也有个别周代遗存。遗址群于1954年发现。1955~1957、1978、198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发掘了罗家北岭、贯平堰、石板冲、三房湾、邓家湾、谭家岭和土城遗址。1987年起,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地区博物馆组成石家河考古队,对谭家岭、邓家湾、土城和肖家屋脊四处遗址进行过多次发掘(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第108页撰写者赵辉。1992年石家河考古队结束了田野考古工作,决定编写三本考古报告。第一本为肖家屋脊遗址报告,由张绪球负责;第三本为石家河遗址群调查报告,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教师赵辉和张弛负责,此调查报告已完成,发表于《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

玉雕神灵头像

  

“玉雕神灵头像”(图1a、1b.舒之梅、张绪球《楚文化 奇谲浪漫的南方大国》第33页)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长3.7厘米 最宽3.6厘米 天门萧家屋脊遗址 “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唯一一件神灵头像。类似的玉雕神像在国内外的博物馆,也多见收藏,但均不清楚其年代和出土地点,在陕西和江西的商周商周墓葬中,也有数件出土,但年代都较晚。这类神像的共同特征,是耳上方有弯角形饰物,口中露出一排或两排牙齿,口角有上、下两对獠牙。不同的是,年代较晚的神像,服饰较为复杂。此类神像可能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人们共同尊奉的神祇形象。”玉雕神灵头像的主体是人的头像,在这个主体之中添加了弯角、獠牙等非人类特征。耳上方出现歧角的造型在仰韶文化彩陶盆中的人面鱼纹中就已出现。

“陶盆上的人面鱼纹 1.半坡遗址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 2.临潼姜寨彩陶盆上的人面纹”(图2.刘溪诚《中国原始艺术》第151页)、

“彩陶的人面鱼纹”(图3.刘溪诚《中国原始艺术》第133页)就出现了耳上歧角。“彩陶的人面鱼纹”中所谓“人面鱼纹”的歧角向上内弯当是牛角,人头像加牛角表达的是哈索尔,“人面鱼纹”和“玉雕神灵头像”表达的当是哈索尔。“玉雕神灵头像”和“人面鱼纹”存在神秘的关联还反映在石家河文化祭祀活动中手抱大鱼的石家河陶偶之上。最初的哈索尔是一个带有公牛角的人头。

  

从埃及早期王朝纳尔迈石板(图4、图5)正反两面顶端两侧各有一个哈索尔雕像(共计出现4次),可以看出哈索尔在埃及早期王朝时代的尊崇地位。当时的哈索尔可能是前王朝时期的古埃及人所尊崇的主宰天神。

 乌尔的“铜双角神头像” (图6《中东艺术史 古代》第35页)是苏美尔的哈索尔,且是最古老的哈索尔。尼阿玛特·伊斯梅尔·阿拉姆称纳尔迈石板中人面牛形的哈特胡尔神跟乌尔的人面牛头铜像可谓是同出一辙,真可谓一语中的。

旧石器时代的大神是孕妇身动物头的大母神,到了父系社会的苏美尔开始出现牛身人头的大神“野牛人”。“野牛人”演化出哈索尔(Hathor,又译哈托尔、哈特胡尔)和斯芬克斯(sphinx)。乌尔的人面牛头铜像的牛角亦是公牛角,当是苏美尔早期“牛头人”/“牛面人”之简。从中国的成语“牛鬼蛇神”来看,“牛头人”/“牛面人”当是鬼。从“牛头人”/“牛面人”的牛角和满脸胡须来看当是雄性。头上长有牛角、下半身为牛之神是在较晚时期才出现的。法拉出土的描绘“长发英雄”和“牛面人”与狮子和野牛搏斗场面的印章(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戴维·罗尔《传说文明的起源》第33页)。这些神话人物是最早在早期第二王朝时出现的,应该是吉加美士和恩奇都的时代。早期王朝的圆筒印章,表现“长发英雄”和“牛头人”正在和一头狮子、一只鹿和一头公牛搏斗的场面(弗赖堡大学圣经研究所收藏。戴维·罗尔《传说文明的起源》第159页)。古亚述时期的“牛形人”(戴维·罗尔《传说文明的起源》第216页)。这是古亚述时期一个精美的圆筒印章图。左边是一个牛形人正在和狮子搏斗。狮子腿旁的苏美尔符号意为“魔鬼”(苏美尔语为dim),牛形人右边的两个符号意为“野牛人”(苏美尔语为am.sag)。在吉加美士史诗中,神祇英雄吉加美士经常被说成是“野牛”。乌尔出土的琴共鸣板上的百兽之主形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戴维·罗尔《传说文明的起源》第282页,这是列奥纳多·伍利爵士从乌尔王室墓中发现的),表明牛身人亦是百兽之主。赫梯的牛身人形象(《中东艺术史古代》第172页)。赫梯塔德哈里亚王印章 柏林博物馆 塔德哈里亚王的印章,明显受到埃及艺术的影响,刻了一个赫梯人的神,取胡里特人的名字,神像上面那个带翅膀的太阳,则是埃及神的象征。“牛头人”/“牛面人”/“牛身人”是代表男性力量的新型神祇,当是父系社会的产物。

在旧石器时期就已出现了人身动物头的女神形象(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图版1),埃及“举臂女性小雕像”(赤陶,埃及,前王朝时代。《大母神》图版26)、阿姆拉时代女陶像(布鲁克林博物。《中东艺术史 古代》第12页)、欧贝德文化中的所谓“蜥蜴人面像”(《中东艺术史 古代》第25页)皆是这一旧石器时代大母神形象的发展。这种原型后来成为了人身兽头的埃及神祇[孔苏(鹰首)、索贝克(鳄鱼头)、赫努姆(羊首)、托特(头部为朱鹭或狒狒)]的来源,古埃及兽身人头的神祇[狮身人面像,奥西里斯的灵魂形状是一只人头鹰]的原型则是苏美尔早期第二王朝的牛身、人面、长有公牛角的“牛头人”/“牛面人”。后来“牛头人”/“牛面人”的一对写实性牛角变成紧贴头部的抽象之角、牛的身体也变成了人的身体,结果产生出人性化的具有美感的苏美尔神祇。埃及前王朝时期的具有一双公牛角的哈索尔也变成了古埃及的爱与丰饶女神。一根典型的爱神柱柱头的哈索尔像,这位女神被刻画成人首牛耳,发型是特有的希腊字母欧米伽状。这也是伊师塔和阿斯塔蒂的面貌特征(《传说文明的起源》第334页)。迪尔巴里的哈特舍普苏特墓庙中的哈索尔柱(《传说文明的起源》第335页)。哈托尔Hathor爱与丰饶的女神,妇女的保护神,外形为母牛,或长有牛角或牛耳的女神(《古埃及探秘》第200页)。哈托尔Hathor(Het-Heru,Het-Hert)又译哈索尔、哈特胡尔,埃及丰饶女神,是埃及最古老的女神之一,在底比斯它曾被认为是死神;一般均认为它是爱、舞、酒及外国之神。哈托尔因为在诸神之战中帮助过奥西里斯,所以人们把哈托尔当做亡灵守护神敬仰,与河马女神陶耳特一起镇守冥界阿蒙特入口保护亡灵。纳尔迈彩绘简两面顶部两边皆刻哈托尔形象,表明了哈托尔在埃及早王朝时期的尊崇地位。长有一对公牛角的哈托尔有可能曾是埃及前王朝时期的冥王。

“野牛人”到了亚述人、波斯人那里,变成了带翼的斯芬克斯。亚述人和波斯人把斯芬克斯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亚述人、波斯人版的斯芬克斯是对苏美尔“野牛人”正宗的传承,从中不难看出苏美尔“野牛人”的影子。古埃及人则把“野牛人”的身子置换成了雄狮,于是便产生了埃及版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著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今埃及开罗市西侧的吉萨区,在胡夫金字塔的东面,距胡夫金字塔约350米,身长约73米,高21米,脸宽5米。古埃及法老雷吉德夫根据他父亲胡夫的肖像建造了狮身人面像,将其父亲神化成大神。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

“野牛人”的头像即是乌尔“铜双角神头像”和埃及前王朝时期的哈索尔。乌尔的“铜双角神头像”传播到仰韶文化幻化成所谓的“人面鱼纹”。“玉雕神灵头像”和“人面鱼纹”相比,人像部分更加写实。“玉雕神灵头像”和乌尔“铜双角神头像”、埃及前王朝时期纳尔迈石板上的哈索尔相比,公牛角退化抽象为耳上弯角,口中生出象征动物凶猛的獠牙。“玉雕神灵头像”是中国南方改良版的哈索尔。

陶人/陶俑

“陶人”(图7.舒之梅、张绪球《楚文化 奇谲浪漫的南方大国》第34页)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高10厘米 天门邓家湾 “陶人头戴浅圆帽,身穿长袍,细腰,宽裾,耳鼻清晰,颈部修长,正面跪坐,神态庄重。”

  左边一人(图8.百度图片)双手拢在袖内平放在腹前,不成比例地又高又大的大鼻子显得异常突出,如此高大的鼻子毫无疑问地表明这个塑像是印欧人种。

  

  “陶偶”(图9.百度图片)湖北省天门石家河古城邓家湾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邓家湾遗址出土的陶偶数以百计,姿态各异。绝大数头戴浅沿帽,身着细腰长袍,一般脑后挽髻,体现了当地先民的服饰特征。跪坐抱鱼陶偶数量最多,姿态端庄而虔诚,可能是代表献祭者的形象。舞蹈等姿态的陶偶可鞥是表现以舞蹈通天地鬼神的场面。”抱鱼献祭使人联想到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石家河文化的“玉雕神灵头像”和仰韶文化的所谓“人面鱼纹”应有共同的来源。

陶塑动物


“陶塑动物一组”(图10a、10b.舒之梅、张绪球《楚文化 奇谲浪漫的南方大国》第35页)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高2.5-9厘米 天门邓家湾 “石家河文化的陶塑品,以丰富多彩的造型,在中国原始文化艺术中独树一帜,较常见的有象、狗、龟、猴、鸟等。象的出现,反映当时江汉平原气温较高,森林茂密的特征。而这些动物,除予人艺术的感受和启示外,亦反映当时人们祈求畜禽饲养和捕猎丰足的愿望。”石家河文化陶塑动物和陶人/陶俑的红色陶衣使人不得不猜想它混有中国北方彩陶文化的成分。在这组陶塑中,人骑在驮畜身上的塑像特别引人注目。人所骑驮畜很象是马。石家河文化的这一骑马陶塑当是他们和马背民族接触后的产物。

  

玉雕人头像

  石家河文化玉雕人头像(图11.《中国史前遗宝》第156页)舒之梅、张绪球《楚文化 奇谲浪漫的南方大国》第32页),新石器时代,长2.9厘米 宽2厘米 天门萧家屋脊遗址 “玉雕人头像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至今已发现十多件。虽然人物形象与冠饰不尽相同,但全都穿戴整肃,表情庄重,并都佩戴耳环。这类人头像大概是代表巫覡一类的神职人物。古人佩戴这些头像,是为了确保平安。”该玉雕人头像脖子下方正中凿有一圆孔,系上绳索后人头像的头部向下,佩戴这种头像的目的是系住敌人的灵魂。戴圆形毡帽和耳环 、丹凤眼的这一族群最初大概是石家河文化主人的敌人。 最可值得注意的是玉雕人头像所戴圆形毡帽和古代波斯人所戴软毡帽(提阿拉斯)非常相像。

  “乌拉尔图的司芬克斯”(图12.郭物《国之大事》第17页)平顶圆帽、牛角从耳朵下沿着帽壁斜着向内伸向帽顶。

  波斯波利斯大流士一世王宫中的浮雕“英雄和牛”(图13.戴维·罗尔《传说 文明的起源》第121页)表现一位传奇的英雄国王正用剑杀死一头野牛、国王头戴短圆柱状帽子,

  “苏萨的纽扣印章,描绘了百兽之王正在驯服狮子。”(图14.戴维·罗尔《传说 文明的起源》第282页)百兽之王的短圆柱帽上有两根长羽毛、后披搭在肩上。

  “薛西斯已被确定为王太子之后的雕像”(图15.李铁匠《大漠风流》第79页)平顶帽、帽檐在耳朵之上。

  “大流士一世在他所建的宏伟都城波斯波利斯登基”(图16.戴尔·布朗主编《波斯人 帝国的主人》第98页)大流士一世头戴圆筒帽,

  “大流士一世王宫中的仆人”(图17.戴尔·布朗主编《波斯人 帝国的主人》第112页)头戴短圆筒帽,

  波斯波利斯会议大殿门框上的神祇(图18.戴尔·布朗主编《波斯人 帝国的主人》第125页)。

  “波斯波利斯的波斯卫兵”(图19.雅诺什·哈尔马塔主编《中亚文明史 第二卷》第36页)短圆柱帽、上有一圈竖条,此帽就是希罗多德所称波斯人“头上戴着称为提阿拉斯(tiaras)的软毡帽”,帽子的质材为毛毡。

  

  

湖北天门石河镇罗家柏岭出土的玉人(图20.图21.图22.散文吧《玉人之文化期》)亦是戴的这种直筒式圆毡帽。


  

  

湖北天门石河镇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玉人(图23.散文吧《玉人之文化期》)所戴毡帽并非阿拉克石刀中的毡帽

阿拉克石刀的雕刻中百兽之主戴的毡帽(图24.戴维·罗尔《传说 文明的起源》第282页)。这种毡帽在两河地区一再出现。乌鲁克雪花石膏男人雕像(图25.戴尔·布朗主编《苏美尔 伊甸园的城市》第99页)“这尊雪花石膏男人雕像是从埋在一座公元前3100年的乌鲁克神庙墙下的罐中发现的。此像中的人双臂肌肉发达,形象非常逼真,无疑是一位历史上的人物——很可能是一位国王——的肖像。这尊7英寸高,残缺不全的雕像人物双手紧握,可能是拜神的姿势。”所呈现的红褐色当是其真实肤色的反映。拉格什统治者古地亚(?)(图26.戴尔·布朗主编《苏美尔 伊甸园的城市》封面)所戴毡帽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巴比伦第一王朝汉谟拉比国王也有戴这种毡帽的头像(图27.戴维·罗尔《传说 文明的起源》第283页).

  

  

  

湖北天门石河镇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戴圆锥帽的人头像(图28a、图28b散文吧《玉人之文化期》.图28c.图28d.百度图片)。百度“石家河文化”搜索出的“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遗址 石家河考古”页面上的滚动介绍:“人头形玉饰 长5.7厘米、厚0.5厘米 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肖家屋脊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青黄色,表明有乳白色斑点,抛光。人头像雕像于一块璜形器上,以璜形器的外缘为对称轴,将一个完整的人面一分为二。人像头戴尖冠,冠后有披;梭形眼,短鼻…”戴圆锥帽的人像为杏眼、鹰钩鼻、大嘴,这一人种和所戴圆锥帽都是外来的。

“卡鲁姆-卡奈什印章上的轻型轮辐战车”(图29.郭物《国之大事》第42页)所戴无后披、无护耳的圆锥尖帽(即浑脱帽)是目前所知同类帽子中最早的。在安纳托利亚(Anatolia)半岛中部,马匹在公元前第二千纪早期已用于驮载物资和牵引车辆。在安纳托利亚南部的一个古代重要贸易中心卡鲁姆-卡奈什遗址中发现的三枚印章上刻有的轻型轮辐战车图样是迄今年代最早的。两辆车的年代在公元前1950-1850年;因为公元前1850年-前1600年左右印章上的御手一般背有弓和箭囊,这付行头和使用矛、标枪、匕首的乌尔武士不同,这表明引弓之民是在公元前1850年左右抵达安纳托利亚中部的。那个头戴圆锥尖帽、手持战斧的武士是典型的印欧人种;其所戴的圆锥尖帽与Saka人所戴的圆锥尖帽不同。马拉两轮轮辐战车配有射手,这是和以标枪为主要配置的乌尔驴拉实心四轮战车在武器装备上的重大不同。

湖北荆州马山镇枣林岗出土玉人(图30.散文吧《玉人之文化期》)所戴帽子和河南光山(黄君孟夫人墓)出土的春秋黄玉人(图31.《中国工艺美术史图录》第332页.人首高3.8厘米)所戴帽子完全相同,是同一款式。

石家河文化陶象所反映的当时汉平原气温较高特征和石家河陶人、玉人普遍戴帽的习俗似有冲突。石家河文化普遍戴帽的习俗或许反映出石家河文化的主人源自寒冷的北方。

【本文于2017年5月16日09:12发表在“张老大”(本人)的博客中,同时自动分享到“杠上花6663”(本人)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石家河玉器看长江中游玉文化对古蜀青铜文明的影响
绿松石与骨笛
埃及十大著名神庙:精美绝伦的《哈索尔神庙》
12张精美的无水印玉雕微信头像——万事如意,家和富贵
古埃及的爱神神庙有多精彩?
颜值爆表!天门石家河遗址新发掘250多件玉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