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减后第一次期末考试,看到成绩我慌了

期末考试,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今年的期末考试,因为是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变得更有指向性意义;另外,由于疫情在多地反扑,导致期末考试的成绩变得失真,也让不少爸妈五味杂陈。

有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期末考试而暗自庆幸的:

有因为不知道成绩而对孩子无可奈何的:

有因为发现孩子成绩下滑而仰天长啸要疯的:

还有因意外之喜被砸的一愣一愣的:

而作为学乐编辑部的一员,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妈妈,我感受到的则是一身忐忑和愧疚。

因为身处郑州,孩子目前已停课在家上网课,日程上的期末考不知道是要考还是不要考。

且停课之前,学校进行了本学期唯一的一次模拟考,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相比于之前是下滑了的。

虽然因为孩子所在学校比较严格地执行了双减规定,老师也说如果考试难度不变的话,今年孩子期末考试的成绩普遍是会下滑的。

但这段时间以来我还是思考了很多,回顾了学校老师的日常反馈,自己也去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去看了一些优秀父母的案例,思考了学校双减之后家长该怎么做的问题。

最终我想明白了:

期末考试成绩只是日常学习的结果和反映,比这个成绩本身更重要的,是关于孩子学习的三大残酷真相。

真相一: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最后的收获就在哪里

还记得模拟考第二天,我还没去看试卷,孩子班主任就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段小总结,其中有几句话,瞬间砸疼了我:

家长您好,如果您对孩子的本次测试不满意,请先别发火,麻烦先反思下处于“双减”这个特殊时期,对于孩子的学习,您付出了什么?

忽然之间,我的心像被粗暴地抓起揉了几下。

对于孩子,我好像真的亏欠太多。

这段日子里,我付出了什么?

时间吗?能给他的真没多少。

因为和孩子爸爸都上班,家里老人也因种种原因不能过来照应,还有小宝需要送幼儿园,所以我家大宝基本上都是自力更生的状态:

每天早上7:40自己背起书包去上学,午饭和午休也都在学校解决,下午放学再上1个半小时的延时课。

等我终于一下班就立马往回赶把他卡点接到,再接上小宝,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了6:30。

再然后,就是买菜、做饭、吃饭、洗衣服、照顾小的……稍一墨迹,抬眼看,都能看到客厅的表指向了9点,而小宝又在等着你讲故事、陪睡,甚至还有需要共同制作的亲子手工。

哪怕到了周六日,也因为他的作业、他的舞蹈课、足球课、绘画课而把亲子时间压缩再压缩。

那么,时间没有,耐心呢?

很可惜,在兵荒马乱的日复一日中,对于大宝的种种耐心,也都在逐日消耗。

其它的暂且不提,单单学习上的,我就已经伤过他不止一回。

好几次,他拿着作业过来问:“妈妈,这道题我不会做,你能给我讲讲吗?”

疲于应付其他事儿的我就会说:“等一下好不好?这会儿正忙呢。”

可等我终于忙完了再去问,才发现孩子早已自己对过了答案,而那道题他到底有没有理解,有没有懂,也早已失去了最佳的互动时机。

还有一次,他让我帮忙打印老师在微信群里发的【读书札记】格式模板,因为正忙着其它事情,就随便在群里翻了几屏,发现老师虽然说了这项作业,却实在是没看到什么模板,就说老师没有发什么模板啊,课堂上没说应该是什么格式吗?你回忆下应该怎么写啊。

甚至在他一再坚持“老师说在群里发了模板,要家长打印后给我们”之后,改口说等会我再看看,结果一等就把这件事儿给彻底忘了,导致第二天他挨了批评,我也不得不私聊老师说明情况。

都说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责任人,而我,在“双减”的这段日子里,把孩子交给了谁呢?

交给了老师,交给了学校,唯独没有让自己尽到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我的孩子,就这样在我的彻底放手中坚强地自我成长着,现在想来,他能在父母不怎么管、学科类培训班没上过一天的情况下,考出那些分数,真已经算得上不错了。

虽然,现在的他成绩中等,还有着不少臭毛病:

不能写作业,一写作业就要喝水、上厕所,好像作业连着肠胃,还有通便利尿的效果,整个脑袋跟屁股直通;

不能安安静静地每日阅读,一拿起书就犯困,好像手里的书不是书,比老母亲的摇篮曲还有催眠功效;

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客厅只要有一点动静,他都能立刻第一时间给出反馈,绝对千里眼顺风耳的水平;

但我这个做妈的,却实在是没一点立场和资本去说什么。

当年,高考状元杨晨煜一朝成名,被问到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他妈妈说: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地监督着他,留意着他,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给孩子一个手机就OK了,给他定型以后,后面这一路才很好走。

心理学家对此也给出过相应的解释,他们在研究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后发现:

孩子的3-6岁相当于“潮湿的水泥期”,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在这一时期被很好的塑造。

而7-12岁则被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时候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一旦形成,孩子长大后,将很难再更改过来。

但很显然,在双减的大潮之下,这个学期,我只是在随大流,并没有做好引领和监督,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高估了孩子的自觉性和自控力。

确实,学习一定是孩子为自己而学,但让孩子知道并相信这一点,却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应有学习自驱力,但如何让孩子学会自驱并自律地去执行,也是父母的义务。

有人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收获自然丰硕。

而我没把时间和耐心用在这儿上面,自然也没有抱怨的本钱。

真相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当然,如果说对于第一个真相,我的愧疚值还在能接受的范围,起码有推脱的理由:

我也要忙工作,不可能一天天地就盯着孩子。该陪的、该做的,没有做到最好,但也都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尽力去尝试了。

可对于第二个真相,我却真觉得无地自容,因为我好像就是孩子的猪队友,从长远来看,甚至是害惨了他。

简单来说就是: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一箩筐,生生把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逼成了一个只是需要完成作业而不是有兴趣去学习的孩子。

那么,我到底做了什么呢?

批评、惩罚、吼叫孩子。

或许,在我有限的陪孩子学习的时间里,做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蠢事。

虽然每次发火之后都会愧疚不已,责怪自己怎么就没忍住,对于一个小孩子那样,至于嘛。

可每次看到孩子因为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出错,就忍不住急火攻心,一次两次还能忍,等第三次的时候就真的是再也控制不住怒火喷发的洪荒之力,不吼个石破天惊都不罢休。

像最简单的算式:13×5,他能算出个45.

像最基本的古诗默写,他也能写出“轻舟己过万重山”的绝技。

像最没技术含量的选择填空,题目明明写着填序号,他也能生生写上序号后的词语。

那时候,我甚至想我以前那个聪明可爱、活泼生动的小男孩去哪儿了。

明明他上幼儿园之前,我怎么看他都是小可爱、小天使,忍不住的亲亲抱抱举高高;

他上幼儿园的日子里,我也只觉得他学什么都快,智力绝对没问题;

等到了小学二三年级,不知怎的就变成了现在这个一提学习就让人头疼的样子。

而现在,再回想,却终于认识到:

正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亲手把好孩子换掉了。

原以为,孩子语文考得好,就表扬;数学考得不好,就批评。顶多就是批评的程度有可能会过火,但总体来说,也是很公平的。

殊不知大人能就事论事,可孩子却擅长打包记忆,他不会觉得妈妈是因为我这道题太粗心了而吼我,而会认为妈妈在惩罚我整个学习行为,而人最受不了的就是挫败感。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久而久之,那点对学习的热情就渐渐地被消磨殆尽。

一提考试,就想起之前因犯错被打;一想作业,妈妈那张躁狂到模糊的脸就出现在了眼前。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这句话不一定对,但它反面的那句却一定正确——

“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一定是惩罚出来的。”

套用周海宏教授的一句话:

天下就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如果有,那也是因为家长批评的方式出了问题。

家长认为只是在批评孩子学习中的某个行为,但孩子在感受中会认为是在惩罚他的整个学习行为。

为什么孩子能对游戏百玩不厌?就是因为游戏以奖励和获得为主。

在游戏里,没有无边界的奖励,也没有剥夺性的惩罚。

其实,细想一下:

身为一个成年人,面对领导指出的一次次错误、一句句责难都不免想争辩、想逃离,何况一个孩子?

用爸妈的身份去看孩子的试卷,第一时间多得是生气,是指责,是逼问;

可如果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孩子,把试卷当成是交付的工作成果,又会不会那么急赤白脸地去吼去打骂?

面对孩子的错误,优秀的父母从来不是去责罚,去消磨孩子对于学习的渴望;而只是想尽办法和孩子一起进步,呵护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就像前不久看到的心理学家贺岭峰的一个演讲。

也是考试,女儿的数学考了59分,小姑娘自己也知道伤心、羞愧和害怕,甚至不敢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想让他偷偷签字。

看到试卷,小学考试从没下过90分的他心里毫无波澜那绝对是假的,可就是面对那样的成绩,他都能稳住心神,先安慰孩子:

“你小学四年级就考59分,你知道吗?等将来有一天你长大了,你到公司工作,你的同事你的老板,不会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学四年级的某次考试是考59分还是考95分,这件事情,不重要。

然后再让她正视这次考试:

“你们班考100分的同学,就没必要参加这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什么都没诊断出来。但你收获就大了,你考一次试查出41分问题来。你只要把这41分改过来,你就是这次考试最大的获益者。”

不得不佩服他的情商,既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又指出了孩子的不足,也保留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

毕竟,在学习这件事儿上,孩子永远都只能是唯一的主角。

不像我,一个妈妈,一方面没能对孩子及时监督引导、养成自律自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更是在持续的负能量输出过程中慢慢把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一点点削减。

真真应了清华大学社科院心理学副主任赵昱坤的一句话:

“为了孩子暂时的成绩或表现而损害他们长期的动力,会得不偿失甚至后患无穷。”

真相三:任何外来推力,都不及自发的主动性来得强大

当然,以上两个真相都是以我为主角的讲述,但对于学习来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刚刚提到的:

在学习这件事儿上,孩子永远都只能是唯一的主角,无法取代,不能替补,不可代劳。

“双减”来临,很多家长如临大敌般恐慌,就是因为他们所依赖的培训班和考试没了。

可对于孩子来说,有效学习应该靠什么呢?

靠培训班开小灶?靠日常考试检测成绩?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靠孩子自己。

他想学、愿学,就能主动思考找方法,有强烈的求知欲,效率就会高;

他不想学,再多的培训班都只能是走过场,再多的考试也只是把他的实力一遍遍外放而已。

我家孩子的一个朋友,他妈妈就曾对培训班一言难尽:

我家大宝的语文、数学、英语报的都有班儿,数学还报了俩,因为学习重点不一样。但是,就这还一点效果都没有。不光钱花了一堆,孩子没时间休息,成绩也一样都没提上去。

后来,他数学老师问我“XX平常睡得很晚吗?”我说“嗯,他培训班的作业很多。”他老师当时就劝我:“把他的班都停了吧,先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布置的作业掌握了再说。”

当时我的心啊,唉,没法说。你说我家小宝,一个班儿都没报,成绩还一直很好,平常都是一个人乖乖写作业,那个省心啊,再看我家大宝,简直愁死人了。

今年中考后刷屏的江苏女生,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为减轻家里负担,张心妍没上过任何辅导班,但她有着强烈的求学欲望,她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她想让全家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终于,命运也给了自律、自强的她一份回报:一共12科的考试,8门科目满分,中考总分770分,她考了757分。

一辆车,怎么才能跑得远?靠别人助推,只能慢慢走一段路;靠旁车牵引,也只能慢慢跟在后面,可如果靠自身强大的发动机呢?路有多远,它就能跑多远。

所以,现在的我,在闹明白关于学习的三大残酷真相之后,对于未来,也早有了切实的打算:

1.改正之前犯过的两大错误,帮助孩子重拾已经日渐稀薄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专家李雪说:

“正常发展的孩子,天然会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心。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其实都是孩子与生俱来想要探索的。”

但很不幸,作为妈妈,我没有让孩子保留住那份蓬勃的学习热情,我没有在最合适的年龄陪着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在最不应该的时间里用不恰当的相处模式消磨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那是对孩子的伤害,也是给自己自找的磨难。

但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其实重生也一样。既然错误已经铸成,现在就是改正的最佳时机。

成绩和当下只是对曾经的总结,未来如何走,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2.培养孩子强大的自我驱动力,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既然知道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而如何引导和督促则是父母应尽的责任,那么关于自律、自我驱动的有些事儿就必须做起来了,毕竟就像曾经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经典名言: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而教育孩子最根本的,是自己的示范作用。

我为原先总是在孩子面前刷手机、看视频,托辞妈妈只是想放松一下的自己羞愧,当时怎么有底气要求孩子赶紧去书房学习;

我也为将来可以让孩子自豪地说我的一切好习惯都是跟着妈妈学的场景而努力,没有谁天生自律,但没有自我管理,人生就不会更好。

最后,让我们为所有孩子点赞加油,期末努力,寒假愉快。

关于双减之后孩子的学习表现和自己的思考,您有什么想法和观点,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参考资料:

《面对面》——董卿:永远的成长

《知识就是力量》——罗振宇: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生命成长》——何岭峰:父母过好自己的生命,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宝参加中考,我差点哭了
一位“学渣”家长参加完孩子家长会的感受,引无数父母共鸣与深思
道德经学用的收获——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妈妈,我不想学习”:你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一生
你还在吼娃做作业?NO,NO,NO,为什么不打一顿呢?
育儿攻略分享:说出感受 了解感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