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豆爸读书会

文/编辑:豆爸读书会

全文音频

欢迎来到豆爸读书会,每周四在亲子学乐公众号首发更新。

曾经看过一个调查: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呢?答案很扎心,竟然是父母亲手堵住了孩子的嘴。

有这样的场景,你或许很熟悉。比如:“孩子兴冲冲地拿着一块石头,跑过来向你炫耀他的战利品。”你扫了一眼,对孩子说:在哪弄的,脏兮兮的,赶紧把它扔掉。

还有孩子因为跑得太快,把腿磕破了皮,在那里疼得掉眼泪。你看到后不仅没安慰,还叨叨他:让你慢点,你不听,这下能长记性了吧!

明明父母心底是爱孩子的,为什么还会做出这些“无心之举”呢?

今天的这本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或许能解答你心中的困惑。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育儿书,而是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亲子教育的核心就是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本书一上市就在英国掀起了巨大轰动,还登上了《星期日泰晤日报》畅销书的榜首。父母只有先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才能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稳定的关系中成长。

本书的作者是菲利帕·佩里。她有着二十年多年的心理咨询治疗经验,担任过亲子节目的主持人,还是一位自由写作者。著有《心理治疗图解》《如何维持情绪健康》等书籍。

她详细地为我们剖析了家长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孩子的教育,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让亲子关系成为孩子获得力量的源泉。

无论你的孩子处于怎样的年龄,你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这或许也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父母拥有的书。

父母情绪不当,是伤害孩子的隐形杀手

俗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得从原件去追根溯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

如果我们不反思自己过去的成长,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上一辈错误的养育方式,竟然影响着你的下一代。

在综艺《一起出发吧》,演员杨烁和儿子的相处方式,看得人窒息。

在四千多米的高原上,连大人都会有高原反应。可是杨烁看到儿子走得慢后,非但没有一丝关心,而是大声呵斥孩子:如果让我先踩到门槛,你就给我重走。节目中,他对儿子一直没有好脸色,不是命令就是训斥,而儿子望向杨烁的眼神一直都唯唯诺诺。

后来杨烁在采访中谈道:他的父亲就是如此对待他的,打骂是经常的事。所以杨烁也不知道怎么对孩子正确表达爱。

正如这个形象的比喻:“有毒”的原生家庭仿佛是高速公路发生的连环车祸。这个“毒”,如同“传家宝”,一代又一代传承。

杨烁在童年被暴力对待,在面对自己孩子时,他重新复制了这段记忆,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如果你回顾过往发现童年有不愉快的经历,那么你就得重视一下了。你需要好好观察一下,自己对孩子当下的行为产生反应,是因为过去的影响还是出于本能?

我们需要理清楚过去的家庭中曾经有哪些难忘的事,当时的自己什么感受,现在又是什么感受。

因为我们经常陷入一个误区,容易对自己的情绪做出错误的判断,却不曾想过是原生家庭留下的阴影。所以,当你看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让你愤怒时,就会下意识地发飙,而不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导致你们的关系愈演愈烈。

那么父母该如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呢?

首先,父母得努力改变自己的反应就是说,父母先要找出触发情绪的源头,是自己状态不好还是童年父母的“忽视”“遗弃”,根据这个认知,我们再作出反应。

其次我们要注意倾听自己,尤其是内在的自我批评比如:“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或者 “我真是一无是处”。当父母察觉到自己有自我评判的声音时,不要理会,也不要争论。试着去做那个声音让你别做的事情。

因此,想要缓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应该先去检视自己的情绪根源,尽量不要去批判自己,以及你的孩子。父母怎么看待自己,就决定你怎么定义孩子。

总而言之,父母只有先认识到内心的创伤,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当孩子的行为让你生气时,试着用同理心理解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无比重要。

 正确地回应孩子感受,是维持亲子关系的关键

每个人天生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小孩更是如此。

中科心理研究所曾经对1511名儿童做过问卷调查,结果却发现: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大暴力行为中,“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大。

父母长期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关爱和理解,或许还会造成一辈子的心理创伤,这种“冷暴力”比打骂孩子还可怕。

那么现在是时候,改变你面对孩子感受的反应了。

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下,你过去是如何回应孩子的感受,书中提到了三种回应方式。因为你回应孩子感受的方式与你回应自己感受的方式很相似,根据情况你会在这三种方式之间切换。

第一种是压抑如果你是压抑的人,遇到强烈的感受时,你的自然反应就是推开那些感受。你也会这么对待孩子的感受。

再看第二种是反应过度,就是你很同情孩子,这是一个极端比如,孩子刚去幼儿园的时候,由于不习惯会哭,然后你会陪着他一起哭。这会让孩子觉得,他给父母造成了负担。

第三种是包容,就是说你肯定或确认自己的所有感受,认真对待它,保持克制与乐观而孩子所需要的,恰恰就是父母能够包容他们的感受。比如孩子愤怒时,父母能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还会为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愤怒。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包容孩子的情绪,孩子才会管理好自己的感受。

作家张德芬曾在《儿童有力量》的演讲中,分享过自己和儿子的故事。

有一次,儿子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给了她张纸条。原来老师在上面反馈道:你的儿子在学校跟同学打架,还爆粗口。

张德芬看到后第一反应,不是立马质问,而是关心儿子此刻的心情。她接着对儿子说:“宝贝,你一定很难过,很伤心吧。”

原本儿子还强忍着,听到妈妈这么说,眼泪控制不住哭了出来。

张德芬接着对儿子说:没有关系的,妈妈知道你有情绪管理的问题。妈妈也是这样的,我们慢慢来处理这个问题。

后来在张德芬的安慰下,孩子的情绪慢慢地恢复了平静。所以,及时地与孩子共情,与孩子谈论他的感受,会让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作者也认为:当孩子有情绪时,你需要做的是安抚孩子,感受他的情绪,而不是急着去处理,去否认。如果你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回应,他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倾听,感到了被爱,慢慢地他的情绪就会好转。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情感回应的最佳态度。

简而言之,当孩子告诉你自己的感受时,父母就要及时抓住机会与他共鸣。让他知道,父母很重视他的感受,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永远在他身后。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有效的亲子沟通。

 父母做好这四点,亲子关系更和谐

前面我们知道了,健康的亲子关系是需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感受,养成倾听的习惯,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孩子才会快乐成长。

我们全身心与孩子产生联结时,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孩子有了归属感,情绪才会稳定,行为才会得体。

所以这就需要父母从自身做起,在影响孩子行为所有的要素中,家长的以身作则最重要,它决定着你与孩子的沟通。

作者也分享了,培养父母行为得体的四项特质:

第一项特质:抗挫折的能力它就是人们能够坦然接受失败,并且能够从容应对,能再次出发的一种能力。

接着看第二项:灵活应变的能力。就是人们能够根据各种状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变化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灵活应变让事情更加顺畅。

再说第三项,叫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根据问题,人们提出解决方案。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先不要去想未来的事情,先优先当下的可行做法。

我们再看最后一项,叫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父母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看问题。

我们来举个例子,作者的女儿弗洛三岁的时候,因为不想做儿童推车,她俩就步行去了商店。然而在回家的路上,弗洛却不想走了,要停下来休息。

当时作者已经很累了,恨不得马上回家,把东西放下。那么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这就说到了四项特质。

首先,作者先接受了女儿坐在台阶上休息的要求,并且安慰自己,晚点回家也没关系。其次她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了回家的预期。然后,她放下购物袋陪着女儿,满足了女儿的休息需求。

最后她试着从弗洛的角度思考,停下来休息是什么感觉。因为弗洛太小还不习惯走太久,所以累了想休息,又加上周遭的景象对孩子也是一种诱惑,所以才有了当下的感受。

父母需要多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解决问题才更有效率。当孩子处在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中时,就越容易培养稳定情绪,孩子获得了归属感,行为才会更加得体。

其实,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只要举止得体,孩子自然就习得了这些能力。遇到麻烦行为时,他就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管他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要安抚与接纳他,帮助他进入下一阶段。

育儿路上,父母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改正错误。亲子关系出现裂痕时,不要一味把焦点放孩子身上,我们需要自我反省,还要思考与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有处理好自己的感受,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和他的感受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未来才能豁达乐观,向阳生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能“救”妈妈?拯救失控的妈,还需主动育儿的爸
孩子哭泣的时候,往往是呼唤爱的时候
你说东,孩子偏要往西,到底谁说了算?
亲子关系的问题根源,说白了就是“你不懂我”
孩子经常熬夜玩手机不上学怎么办?父母忽略这2点,再努力也白费
青春期的孩子为何会更“恨”妈妈?心理学家这样解释,宝爸应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