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朝黄土背朝天

       年逾不惑,犹记幼时求学,老师醇醇之教诲。

老师最常说的一段话: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到大城市去,不要在家乡,还是像父母亲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面朝黄土背朝天,七个字,形象又生动,完美刻画出农民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场面。

那时候每年夏收,乡下学校都要放假,老师和学生们都要帮助收麦子。
低年级的学生烧水送去地头,高年级的学生帮着做饭、洗衣服,只为大人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夏收中。有时赶上抢收时间紧迫,有些学生甚至直接被大人拉到地里一起干农活。
来到田里,人们面对金黄的麦田一字排开,身强力壮的男人收割得宽一点,女人和孩子窄一点,大家齐头并进,一起向前收割。
为了防止太阳灼伤,避免被麦芒刺伤,人们大都戴着草帽,穿着长袖长裤,还没开始劳作已是汗流浃背。
烈日在背后无情的暴晒,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结出一层细细的白色盐花。
人们把腰深深地弯下去,只差一点就能亲吻大地了。一只手使劲拢住一大把麦子,另一只手挥舞起锋利的镰刀,镰刀从麦子根部掠过,轻易地将麦子割断,再转身把这把麦子放到身后的空地上。
十余把麦子排列在一起,码成一小垛。随着镰刀不停地挥舞,身后的小垛越来越多。
割麦子这件事乍一看似乎蛮轻松的,开始也的确轻松,但时间一长,由于持续的快速挥舞手臂以及一直弯腰,就会觉得腰疼手酸。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腰越来越疼,手臂仿佛灌了铅一般酸涩,镰刀也变得越来越沉。
可这一眼看不到头的麦子,怎么能放弃?因为这不是简单的麦子,这更是一家老小一年生计的维系!只能咬咬牙,最多直起腰来锤几下,喝上一口水,再弯下腰,继续战斗。
夏收永远是抢收,每天都是从天蒙蒙亮开始忙碌,午饭也不过是匆匆几口,稍作休息,又一头扎进麦田中,一直到夜幕降临。

收割完小麦,人们扯出一小把麦子,熟练地一拧一交叉,简单的绳子就做好了,把地上的麦垛捆起来,再一捆捆地搬到地头的平车上,又一车车拉去自家的稻谷场上。
有脱粒机的就用脱粒机,没有脱粒机的,用石碾子慢慢碾。还有人家会把麦子全部散落到马路上,让过往车辆帮助碾压脱粒。每到这个时候,马路化作麦秆的海洋,时常有孩子们在这片“海洋”里疯狂的打闹,乐不思蜀。
脱出来的麦粒整齐地躺在地上,等着被太阳晒成考究的金黄色,才能装袋入仓。而麦秆也要收好,变成房前屋后的稻草堆,以备用作烧火做饭。
然后这一袋袋小麦就成了家家户户万能的等价物,或者去面粉厂换成白面,或者磨成糊烙成煎饼,或者去换点朝牌,或者直接换成一张张微薄的钞票……

收完小麦,容不得喘口气,马不停蹄地翻地,放水,马上插秧了。
人们卷起裤腿,深深地弯下腰,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稻田地里慢慢移动,把水稻一根根插进地里。当然,此时依然有炽热的太阳晒在背后,而充满希望的稻田则展望在眼前。
孩子的快乐或噩梦源自于水里不知不觉间爬到腿上的蚂蟥,或不知名的小虫子从脚趾间划过……
那广袤的平原上,星星点点的都是忙碌的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直到落日洒尽了最后一滴余晖,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田地,满身疲倦地回家。
低矮的房屋,昏黄的油灯下,巴掌大的小木桌,几张煎饼,一小碟咸菜,还有一碗稀饭,随手赶走几只恼人的蚊子,耳边传来邻居家小狗的吠叫。
夜色深了,人们在收获的喜悦和未来的憧憬中,沉沉睡去。
过上几个月,水稻熟了,学校依旧放假秋收,面朝黄土背朝天,再来一遍割,脱,晒,收……
所以说咱们乡下人皮肤都是小麦色,没有白净的,那是太阳晒的,大地映的,健康且充满泥土的力量。
多年以后,学生们纷纷长大,各有各自的生活,自然也有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的。
只是时代发展得太快,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七个字和早就被国家取消的农业税一样,都已成为历史名词。
联合收割机开进去,再开出来的时候粮食已经被打包完毕,手机转个账,一切结束了。
前些日子,团购一个399元挖土豆的活动,大早上起来带着娃去郊外,小家伙们挖的一身泥,挖出几袋子土豆,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现如今,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件要花钱才能参加的活动了……

原创推荐:

遥远的横沟中学

遥远的横沟水库

操场上的小河

故乡的杨树

故乡,已是他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70、80年代麦收老照片唤起年代记忆
冯晖:【夏收的故事】
难忘童年的收麦时光
烈日下的收割(散文)
麦 口
割麦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