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张马黄赵、诸葛法正魏延地位排行榜(极细完整版)
网上有人问:关张马黄赵、诸葛亮,法正、魏延等差不多同一时代的人地位和权力怎么排?
题主问了八个人,不过考虑到这一时期,具有相同性质、地位类似的还有刘琰和李严,故而把这两个人拉进来一起解决。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不同时期这几个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先列极简版:
注:同一行用分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相同,仅排名先后不同;用||隔开,表示排名不分先后。不同行用句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不同。[]中表示地位或级别存在的不同可能性。

一:极简版排位

荆州时期(208-211)

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张飞 征虏将军、领宜都太守。
赵云 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诸葛亮 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诸葛亮 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黄忠 裨将军。
刘琰 豫州从事。
魏延 部曲。
马超、法正、李严尚未加入。

征蜀时期(211-214)

[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
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镇荆州;诸葛亮 军师中郎将、镇荆州;张飞 征虏将军、领南郡太守;马超 征西将军。
赵云 牙门将军、领留营司马。
黄忠 裨将军||李严 裨将军。
法正 军议校尉。
刘琰 豫州从事。
魏延 部曲。

蜀中时期(214-219)

诸葛亮 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张飞 征虏将军、领巴西太守;马超 平西将军、督临沮。
法正 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黄忠 征西将军。
李严 兴业将军、领犍为太守。
赵云 翊军将军。
魏延 牙门将军。
刘琰 固陵太守。

汉中时期(219-221)

关羽 前将军、假节钺。
马超 左将军、假节;张飞 右将军、假节。
诸葛亮 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黄忠 后将军。
(卿)
法正 护军将军、尚书令。
魏延 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李严 辅汉将军、领犍为太守;刘琰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赵云 翊军将军。

昭烈时期(221-223)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假节;马超 骠骑将军、假节;张飞 车骑将军、假节。
(卿)
李严 辅汉将军、领尚书令、中都护、镇永安。
魏延 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刘琰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赵云 翊军将军、督江州。

诸葛前期(223-230)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公)
李严 前将军、督江州、假节。
刘琰 后将军。
(卿)
魏延 镇北将军、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赵云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诸葛后期(230-234)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李严 骠骑将军、假节、中都护署丞相府事。
刘琰 车骑将军。
魏延 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卿)

二:四大衡量标准

第一,秩级。
秦汉时期,官员等级使用“秩级”,其基本形式是就是“××石”,三国时期沿用了东汉的秩级。比如大体上,秩级分为上公、公、中二千石(卿)、二千石(太守等)、比二千石(五校尉、五署中郎将),然后以此类推,低至百石、斗食、佐史。
但是要解决这几个人的排序问题,秩级基本没用。比如二千石的太守,关羽、张飞的杂号将军可以领,赵云的偏将军(级别最低的将军之一)可以领,霍峻的中郎将(低于将军)可以领,廖立没有将军号也可以任专职太守。
又比如,侍中、五校尉(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校尉,简称五校)都是比二千石,但是二千石的太守,却可以升为比二千石的侍中和五校。汉末由于群雄往往自领州牧,使得百石的州治中从事也得与二千石的太守互转。
总之,单纯用秩级来衡量职位高低(尤其是刘备集团及后来的蜀汉),是办不到的。不过,原本拥有秩级的“公”(即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卿”(即中二千石诸卿),“五校”(即五校尉)仍然可以作为一种衡量尺度。
特别要说明的是,虽然曹魏搞出了“九品官人法”,但是这个“品”是中正品,对人不对官。官职仍用秩级。
直至曹魏灭亡前夕的咸熙元年(264年),司马炎集团才搞出一个《魏官品》,作为改朝换代以后《晋官品》的前身。
所以聊三国官制级别,不管是实行九品官人法的曹魏、东吴,还是不实行的蜀汉,都不能用“第×品”的官品来衡量。
第二,朝位。
秩级是一种过渡形态的衡量标准,它没有把所有的职官系统包括在内。比如除了有秩的官职外,还有爵位,还有将军号,绝大多数都没有秩级或者对应的秩级。
这样,把这些官员放在一起排顺序就比较困难。上面提到的秩级失灵,一定程度上也是秩级本身先天不足造成的。
因此汉代以来,又用朝位来作为补充。简单来说,朝位就是官员的大排队,谁在前谁在后,有时并不严格按照秩级来排序(用现在打比方,可能一个处长因为地位重要,会排在部长前面)。这个朝位在日后催生了官品。
顺便一提,之所以没用爵位来衡量,是因为蜀汉爵位总体上不影响权力大小及排名次序,可参见《李严传》裴注引诸葛亮废李严表。
第三,将军号班位。
这个是针对蜀汉来说的。虽然《魏官品》很晚还出现,但是《魏官品》的前身是朝位,因此曹魏方面有比较整齐的朝位排序是一定的。
蜀汉这边显得比较松散,各将军号呈现出班位特征,具有前面提到的朝位的性质。放在魏晋南北朝大环境里,蜀汉将军号逐渐阶官化。但是这种阶官化很松散,没有形成严格的班位系统(至少没有相关的文字资料保留至今)。
在这方面,洪武雄在《蜀汉政治史考论》中做了尝试,初步建构了蜀汉将军号班位的框架。
当然这种尝试不仅细节上仍存在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致命问题——洪武雄是依据蜀汉的升迁惯例来推出将军号班位的,但是没有考虑到在刘备集团跨有荆州、益州的早期,这种班位体系并不规矩,将军号的高低先后是动态的。
另外,由于史料太少,记载模糊,而且从杂散到有序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这个将军号的班位也只是推测,难以有完全确定的排位。

第四,就是真正的权力。
这个和秩级、班位也不完全吻合。
基于以上四个衡量标准,我们来看看,不同时期,关张马黄赵、诸葛、法正、魏延、李严、刘琰(由于这两人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人物,也加进来排队)的次序、权力做个比较。

三:详细排位

荆州时期(208-211)

即赤壁之战后,刘备平荆南(208)至入西蜀(211)之间的时期。

此时期,马超、法正、李严尚未加入刘备集团,其他人物情况如下:

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张飞 征虏将军、领宜都太守。

赵云 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诸葛亮 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诸葛亮 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黄忠 裨将军。

刘琰 豫州从事。

魏延 部曲。

注:同一行用分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相同,仅排名先后不同;用||隔开,表示排名不分先后。不同行用句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不同。[]中表示地位或级别存在的不同可能性。

关羽: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

《关羽传》:“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张飞:征虏将军,领宜都太守。

《张飞传》:“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当时刘备为左将军,因此刘备之下的关羽、张飞必然是杂号将军。但二人的杂号还是要比同时期的偏将军、裨将军、校尉、中郎将要高。

在刘备集团早期的军事序列中,在刘备之下,基本一直是关羽第一,张飞第二。不仅“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张飞传》),而且刘备不分兵则已,分兵必令关羽统之。因此,关羽又高于张飞。

赵云: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裴注引《云别传》:“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赵云传》:“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云别传》史料的可靠度有争议。我们暂且搁置争议,以《云别传》为真,那么赵云先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在刘备入蜀前夕,又迁为牙门将军回到南郡(下详)。

在刘备“借荆州”之后,治下有南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宜都郡,还有一个没有占领的遥郡襄阳。在诸太守中,同时有将军号的,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因此三人的地位还是比较突出的。

黄忠:裨将军。

《黄忠传》:“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

黄忠投奔刘备后,仍任裨将军。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一般而言,中郎将低于将军(特殊的,如东汉七署郎的五个中郎将即为比二千石),诸葛亮刚刚加入刘备集团不久,此时期的军师中郎将在排位上必然是如一般的中郎将,位在将军之后。

从实权上看,诸葛亮督三郡,负责“调其赋税”,即负责三郡财政收入,以供军需;而不是管理三郡的所有民政。因此这个“督三郡”并不代表就高于太守。再加上资历不深,诸葛亮此时或在赵云之下,当与黄忠在伯仲间(当然重要程度在黄忠之上)。

不过这个比较模糊,这就是前面说的,不仅史料模糊,而且由于当时没有一元化的职官体系,在没有明确的朝位、班位记载的情况下,本身的排名就很模糊。

刘琰:豫州从事。

《刘琰传》:“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厚亲待之,遂随从周旋,常为宾客。”

由于刘备一直带着豫州牧的头衔,因此此时刘琰可能仍然任豫州从事,秩级百石。基本是一个闲职。

魏延:部曲。

《魏延传》:“以部曲隨先主入蜀。”

此时魏延只是刘备的一般部曲,地位很低。

征蜀时期(211-214)

即刘备接受刘璋邀请入蜀(211)至灭刘璋(214)之间的时期。

此时期,马超、法正、李严加入刘备集团,诸位情况如下:

[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

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镇荆州;诸葛亮 军师中郎将、镇荆州;张飞 征虏将军、领南郡太守;马超 征西将军。

赵云 牙门将军、领留营司马。

黄忠 裨将军||李严 裨将军。

法正 军议校尉。

刘琰 豫州从事。

魏延 部曲。

注:同一行用分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相同,仅排名先后不同;用||隔开,表示排名不分先后。不同行用句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不同。[]中表示地位或级别存在的不同可能性。

先来看关羽和诸葛亮的关系。

关羽: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镇荆州(董督荆州事)。

《诸葛亮传》:“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
《关羽传》:“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董督荆州事表明,关羽是荆州一把手,也是刘备集团仅次于刘备的人物。不过“西定益州”有一些争议,有朋友提出“西定”表示是刘备定蜀以后,而不是入蜀时期。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镇荆州。

《诸葛亮传》:“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
《庞统传》:“亮留镇荆州。”
《廖立传》:“诸葛亮镇荆土”。

之所以不厌其烦引用史料,是想说明此时诸葛亮和关羽都在“镇”荆州,“镇”字很重要,在《三国志》里,“镇”一般有特殊意义。

比如《曹仁传》,曹操留曹仁统帅荆州北部,即“镇荆州”;

《诸葛亮传》,诸葛亮北伐时,魏明帝曹叡亲自到长安坐镇,即“镇长安”;

《李严传》,李严接受托孤后“留镇永安”。

还有《齐王芳纪》裴注引《世语》及《魏氏春秋》,曹芳让司马昭“镇许昌”等。

一般能镇守一方,用到“镇”字的,都是这个地区的一把手,甚至是皇帝自己。

因此,以上史料说明刘备入蜀后,关羽和诸葛亮一起作为荆州的负责人。至于谁是一把手,就在于关羽的董督荆州事到底是刘备入蜀时就任命的,还是定蜀以后任命的了。

不过有一样,诸葛亮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方面,要比关羽拥有优先权。

《廖立传》:“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

孙权遣使,不“通好于羽”,而是“通好于亮”,侧面说明当时外交权力在一直主导孙刘联盟的诸葛亮手里。

再来看赵云和诸葛亮的关系。

赵云:牙门将军,领留营司马。

在“荆州时期”,我们提到赵云或是在刘备入蜀前夕,由偏将军迁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当源于牙门将,主要职责与主营安保工作有关。只不过牙门将是“将”,牙门将军则要高一些,是“将军”。也因此,牙门将军是将军中级别比较低的一种。

《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

留营司马与牙门将军的职责倒是高度吻合的。也就是说刘备入蜀前夕,将赵云从桂阳调回南郡,以在自己入蜀后,负责大本营的安保事务。

《先主穆皇后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在“截江夺阿斗”事件中,诸葛亮“使赵云勒兵”。如果咬文嚼字的话,这个“使”字,表明诸葛亮对赵云有指挥权。诸葛亮虽然仍为军师中郎将,但权力上已经高于牙门将军赵云。(当然,这是咬文嚼字的结果,这个“使”字是否就有指挥命令的含义,又或者《云别传》的史料是否靠得住,都值得更深入考究。)

接下来看张飞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是比较纠结的。

张飞:征虏将军,领南郡太守。

在“截江夺阿斗”事件中,除了诸葛亮和赵云,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张飞。

《赵云传》:“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带兵夺阿斗的是张飞和赵云两个人,赵云是诸葛亮“使”的,但并没有史料证明张飞也是。诸葛亮能否也“使”张飞,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个能显示二人关系的,是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

《赵云传》:“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县。”

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是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入蜀的。但是在《诸葛亮传》和《张飞传》里,这个事情又变得模糊了。

《诸葛亮传》:“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泝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这一次,诸葛亮不是“率”,而是“与”,只是诸葛亮的排名在张飞和赵云前面。但排在前面,不一定就说明是率领张飞、赵云,因为在《张飞传》里,排在前面的是张飞。

《张飞传》:“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泝流而上,分定郡县。”

这就麻烦了。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诸葛亮传》里,诸葛亮是传主,所以排在张飞;《张飞传》里,张飞是传主,所以排在诸葛亮前面;《赵云传》里,赵云是传主,所以他可以排在张飞前面,但是仍排在诸葛亮后面,称“诸葛亮率云”,则明确说明赵云不是三人的统帅。

这就更麻烦了,史料只能证明,赵云是“被领导”,至于张飞和诸葛亮,谁领导谁,就不好说了。如果是诸葛亮统军,那么按照《赵云传》的书写惯例,在《张飞传》里应该写作“亮率飞与赵云”,而不是“飞与诸葛亮”。

换个角度,“亮率云与张飞”,如果断句成“亮率云”“与张飞”,那就是诸葛亮带着赵云,和张飞一起入蜀。在西征军中,诸葛亮与张飞是平级。

我们再来看一条史料。刘备入蜀之前,孙权曾让孙瑜强行通过荆州去取西蜀,遭到刘备阻止。刘备当时的军事部署,据《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潺陵。”

刘备之外,独立统兵者,为关羽、张飞、诸葛亮,这或许可以从侧面说明,在军事权力上,诸葛亮与张飞确实是平级。当然,这里江陵与南郡同时出现,是比较诡异的。

不过相反的史料也是有的。

比如有的史料,可以作为张飞是西征军领导人的证据。《法正传》中,法正给刘璋写的劝降信说道:

“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

三道,即是诸葛亮、张飞、赵云的三路人马。而法正在这里提到率军数万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张飞。

但这个观点也同样可以商量。法正写信给刘璋,是为了劝降;劝降,就一定要威逼利诱。用诸葛亮威逼刘璋一定不好使,用张飞来威逼那就好使多了。

另一个史料则将西征军领导人又重新指向了诸葛亮。

《张飞传》:“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赏赐四大功臣的排名是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特别要注意的是,张飞是传主,而排名仍在诸葛亮和法正之后。这与前面提到的,《诸葛亮传》里西征领导人排名以传主诸葛亮为首、《张飞传》以传主张飞为首,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对比说明,四大功臣的排名,应当就是实际排名。

关羽没有参加西征,但地位重要,且有守荆州之责,因此受赏在最末位。法正最早迎刘备入蜀,又劝降刘璋,故名列第二。至于诸葛亮和张飞的功劳,看上去反而是拧巴的。

从战功上看,诸葛亮、张飞、赵云各统一路军马,而有史记载的硬仗都是张飞打的,如收严颜(见《张飞传》)、破张裔(见《张裔传》)。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却为首功,不得不让人怀疑,诸葛亮是西征军的最高领导;但是三路军中,赵云不在赏赐之列,张飞则与诸葛亮同列,也符合张飞与诸葛亮地位相当、同为西征军领导的假设。

综上,我认为,在刘备征蜀期间,诸葛亮与张飞大体地位是相当的,排名在张飞之前。虽然张飞是将军,诸葛亮是中郎将,两人的军事权力却是平等的;而且诸葛亮毕竟是与关羽同“镇”荆州,又负责荆州内政外交事务的。

剩下的人就好办一些了。

马超:征西将军。

《马超传》:“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马超这个“征西将军”是自称的(朝廷正式任命的官职是此前担任的偏将军)。据裴注《典略》,马超此前投奔张鲁时,张鲁还以其为都讲祭酒。马超投奔刘备,必然不会以都讲祭酒自名;刘备要笼络马超,也不会不承认他自命的将军。因此,马超此时为征西将军当无误。

至于这时马超与关羽、张飞究竟谁高谁低,确实不好说。当时刘备正在围困成都的关键时刻,相信也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这个问题。益州平定后,马超即迁平西将军。因此马超在刘备旗下,担任征西将军的时间非常短暂。

即便如此,在接下来的蜀中时期,张飞排名一度在马超之前(详后)。据此,则马超刚投刘备时,排名在张飞之后。

另一方面,以后来蜀汉逐渐形成的将军班位来看,征西将军与荡寇将军、征虏将军算同一班位,而荡寇、征虏略高于征西。

黄忠:裨将军。

《黄忠传》:“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此时黄忠跟随刘备征蜀,未有升迁。

李严:裨将军。

《李严传》:“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于绵竹。严率众降先主,先主拜严裨将军。”

法正:军议校尉。

《法正传》:“后召署军议校尉。”

此时法正已经投奔刘备,但未有升迁,依然担任曾由刘璋授予的军议校尉。

刘琰:豫州从事。

魏延:部曲。

蜀中时期(214-219)

即刘备定蜀(214)至称汉中王(219)之间的时期,情况如下:

诸葛亮 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关羽 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张飞 征虏将军、领巴西太守;马超 平西将军、督临沮。

法正 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黄忠 征西将军。

李严 兴业将军、领犍为太守。

赵云 翊军将军。

魏延 牙门将军。

刘琰 固陵太守。

注:同一行用分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相同,仅排名先后不同;用||隔开,表示排名不分先后。不同行用句号隔开,表示级别或地位不同。[]中表示地位或级别存在的不同可能性。

此期排序的重要史料之一,就是《先主传》所载,刘备攻下汉中后,群臣所上劝进表(《立汉中王上汉帝表》),其顺序如下: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
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
营司马臣庞羲
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
军师将军臣诸葛亮
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
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
征西将军臣黄忠
镇远将军臣赖恭
扬武将军臣法正
兴业将军臣李严

马超、许靖、庞羲、射援四人,关系到刘备称王的名望问题,田余庆先生在《蜀史四题》多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这里只想说,马超领衔上表,并不能作为当时马超比其他人排序要靠前的依据。

我们还是一个一个来说。

诸葛亮: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诸葛亮传》:“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至此,诸葛亮终于结束了中郎将生涯,名正言顺地成为将军。至于在《上汉帝表》中,诸葛亮排名在关羽之前。分析原因,首先是诸葛亮在蜀中,关羽在荆州。刘备称王需要名望,诸葛亮在蜀中数年,论名望,论与蜀中士人的关系,无论是对于刘璋旧部(东州人)还是益州土著(益州人),都要比关羽更高。加之诸葛亮领左将军府事,实际上主持刘备军府事务。因而,以诸葛亮作为幕僚之首实际领衔(即刨除前面马超等四人,诸葛亮为诸幕僚之首),比关羽更为合适。

因此,《上汉帝表》中诸葛亮作为幕僚之首,排名比关羽靠前,可能是上表时的政治需要,而在上表前的数年中,诸葛亮与关羽的排名问题,其实不好以此表为定论。

关羽: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董督荆州事。

《关羽传》:“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刘备定蜀后,关羽董督荆州事已无争议。实际上,关羽与刘备形成了分陕之势。从权势上讲,关羽半独立于刘备之外,仍是刘备之下真正的第一人。这也是我在前面认为,在《上汉帝表》以前,诸葛亮排名不一定在关羽之前的原因。

张飞:征虏将军,领巴西太守。

《张飞传》:“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刘备赏赐的四大功臣里,没有马超。

马超:平西将军,督临沮。

《马超传》:“……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为〕都亭侯。”

无论是东汉后期还是蜀汉,都没有曹魏那种非常整齐的“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将军系统。在蜀汉,这些将军全部是杂号将军。

从四大功臣没有马超来看,刘备定蜀初期,马超虽然与张飞地位相当,但排序略后。理由有二。一是《先主传》中提到,刘备定蜀后:“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张飞排在马超前面。二是《武帝纪》提到:建安“二十二年,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张飞仍然在马超前面。

直到《立汉中王上汉帝表》中马超领衔,可能以此为契机,马超的排名才跑到了张飞前面去。我们后面再说。

另外,按照蜀汉后期形成的将军班位惯例,四平将军、四征将军都是平级,但四平略高于四征,与荡寇、征虏大体相当。

法正: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

《法正传》:“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扬武将军是个什么位置呢?我们在后面会逆推。这里先说结论,扬武将军与黄忠的征西将军相当。而法正同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权势极重,连诸葛亮都不敢与他直接发生冲突。

黄忠:讨虏将军→征西将军。

《黄忠传》:“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又云:“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

在定蜀期间,主要人物因军功而两次升迁,仅此一人。征西将军是此前马超自称(刘备亦应以承认)的职位。黄忠此时排名应在马超之后。

前面马超担任征西时,大体上与关、张地位相同。不过刘备时,杂号将军的班位还在形成期,既不必然固定,也不必然引起广泛认同。黄忠担任征西,至少在关羽眼里,可能并不认为和自己是一个级别,因为后来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真正平级后,立刻引起了关羽的不满。

所以马超担任征西,我是依据蜀汉后来的班位系统,以及马超自身的影响力,将他定为与张飞同级而排序稍后;而黄忠担任征西,则定为黄忠较张飞、马超为低。

李严:兴业将军,领犍为太守。

《李严传》:“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赵云:翊军将军。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从后来蜀汉的班位系统来看,赵云只是晋升了一级。翊军将军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位在五校之下的将军,与同在五校之下的兴业将军李严地位相当(理由详后)。当然,这种逆推可能也有问题,蜀中时期,刘备集团未必有这么整齐的将军班位。

不过李严名列《上汉帝表》,而赵云却缺席,赵云在李严之下。作为革命元老,赵云的班位却明显被许多老元勋和新贵超越。

魏延:牙门将军。

《魏延传》:“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赵云自牙门将军升任翊军将军后,魏延接任了牙门将军。

刘琰:固陵太守。

《刘琰传》:“先主定益州,以琰为固陵太守。”

汉中时期(219-221)

即刘备称汉中王(219)至称帝(219)之间的时期,情况如下:

关羽 前将军、假节钺。

马超 左将军、假节;张飞 右将军、假节。

诸葛亮 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黄忠 后将军。

(卿)

法正 护军将军、尚书令。

魏延 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李严 辅汉将军、领犍为太守;刘琰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赵云 翊军将军。

刘备集团及蜀汉,逐渐形成了将军班位系统。大致来说,最终有如下几个级别(第×班不是正式称呼,是我为了区别叙述拟用的称谓):

“上公”(第1班):包括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由于任此者常代皇帝执政,这里只是皆用东汉“上公”的秩级,以表示其级别不同。

公(第2班):包括太尉、司徒等三公,也包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比公的重号将军。

杂号大将军(第3班):这是从建兴八年(230)魏延担任征西大将军以后,建立的班位,即“××大将军”。

卿以上将军(第4班):前左右后等四方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

卿(第5班):即光禄勋、卫尉等中二千石的卿。

卿以下、五校以上将军(第6班):又可划分为镇、平、征三个级别。如镇东(6.1)、平西(6.2)、征南(6.3)三个将军都属于这一班,通常第8班将军迁第6班,第6班迁卿或第4班;但也有迁入第6班后,由6.3迁至6.1者,如赵云。

五校(第7班):即文章开始提到的比二千石的五校尉。

五校以下将军(第8班);

偏裨将军(第9班):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关羽:前将军,假节钺。

《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按东汉官制,前、左、右、后这四号将军比卿,相当于卿级。蜀汉后来形成的班位系统中,四方将军又要高于卿。

虽然关羽的前将军与左、右、后三将军是同一个级别,但是关羽“假节钺”。整个刘备集团和蜀汉,拥有假节钺的一共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汉中王时代的关羽,一个是刘禅时代的诸葛亮。

因此,关羽此时的权力地位是远远超过其他人的。

关羽于当年(219年)败亡。

马超:左将军,假节。

《马超传》:“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张飞:右将军,假节。

《张飞传》:“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

如前所述,可能是在《上汉帝表》中马超领衔,从此排名超过了张飞。两人地位相当,都假节,而左将军排名在右将军之前。

黄忠:后将军。

《黄忠传》:“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虽然都是四方将军,但黄忠不仅担任四方中最后的后将军,而且不假节,待遇逊于马、张。

黄忠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

诸葛亮: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

随着刘备自称汉中王、大司马,诸葛亮的职务也从“署左将军府事”变为“署大司马府事”。

诸葛亮的将军号没有变,不过军师将军本身的地位应该是有所提升,与前、左、右、后将军同列。

据《先主传》,在群臣劝刘备称帝的表文中,有这样的排序: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柱〕、少府王谋等……”

太傅为公(这时刘备只是称王,此太傅当为王太傅,而非朝廷中居于上公的太傅),太常、光禄勋、少府为卿,安汉、军师将军在公(第2班)、卿(第5班)之间,此时尚没有杂号大将军(第3班)。安汉、军师当与前左右后一样,属于第4班。

诸葛亮之后,再担任军师将军的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此后进位卫将军。卫将军比公(第2班),此级别尚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既可由第4班的前、左、右、后将军升任,而已可由蜀汉中后期的杂号大将军(第3班)升任。以班位论,军师将军也是比卿的。

再来看安汉将军,这是麋竺的职位。刘备对早年追随自己的麋竺、孙乾、简雍都给予特殊照顾。麋竺任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麋竺传》);孙干任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孙乾传》);简雍任昭德将军(《简雍传》)。三人虽然没有实权,但排序却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

据《麋竺传》和《孙乾传》,三人升任将军当是在“定益州”后,不过劝刘备称王的表文里却不见三人身影。孙乾、简雍或去世较早,麋竺却一直活到劝刘备称帝。三人不参加称王劝进,这其中可能有其他政治考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安汉将军与军师将军地位差不多,只是排名在前面。

诸葛亮去世后,王平曾担任安汉将军,随后升镇北大将军(属杂号大将军,第3班)。因此安汉大将军也同军师将军一样,被当作比卿、高于卿的将军(第4班)来使用,与前、左、右、后将军同级。

唯一不好确认的是,此时诸葛亮与前、左、右、后四将军的排序问题。对此我们只能从假节钺、假节入手(因为后来诸葛亮升任丞相后也假节了),再参考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时实际领衔刘备幕僚劝进。那么排序应该是,假节钺的关羽,假节的马超和张飞,署大司马府事的诸葛亮,后将军黄忠。

法正:护军将军,尚书令。

《法正传》:“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尚书令的级别虽然只有千石,但东汉以来特重尚书台,连宰相都要录尚书事才能有足够的权力。作为尚书台的主官,尚书令权势甚重。

刘备集团及蜀汉,领尚书令的将军号有两个,一个是法正的护军将军,一个是李严的辅汉将军,两个将军号的班位应相当。辅汉将军低于卿(第5班),而此前李严担任的是五校(第7班)之下的兴业将军(第8班,详见后),那么复汉将军当在卿和五校之间,即第6班。这也同样是护军将军的班位。

法正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

魏延: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

《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镇远将军又是什么级别呢?上一任镇远将军,是参加劝进刘备称王并列名的赖恭。在刘备称王后,赖恭由镇远将军升为太常。太常是诸卿之一,以此为惯例,镇远将军当是卿以下、五校尉以上的将军(第6班)。

与此同时,魏延督汉中,而汉中督区一直是蜀中三大督区最为重要的一个。

在此之前,魏延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牙门将军,作为元老的上一任牙门将军赵云,在升任翊军将军(五校尉以下)后便止步不前。

难怪要“一军尽惊”!

李严:辅汉将军,领犍为太守。

《李严传》:“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李严因平定犍为豪族马秦、高胜叛乱,击退越嶲夷率高定叛军,而升辅汉将军。李严后来即以辅汉将军加尚书令。

《廖立传》注引《诸葛亮集》,诸葛亮提到:“至于卿者,正方亦未为卿也。”

正方是李严的字,也就是说辅汉将军低于卿(第5班),即处于第6班;而李严此前担任的兴业将军当在五校(第7班)之下第8班。

当然这种从后往前推的方法,不一定能够准确表示出辅汉将军初设时的准确班位。但李严当在法正之后是无误的。

刘琰:镇东将军。

《隶续》卷十六引《黄龙甘露碑》第一碑:“镇东将军臣刘琰。”

刘琰后以此升卫尉,故镇东将军也属于卿以下第6班这一级别。

赵云:翊军将军。

无升迁记载,居然在十人当中垫底了。

昭烈时期(221-223)

即刘备称帝(221)至驾崩(223)之间的时期。

此期关羽已经败亡,黄忠、法正病逝。其他诸将情况如下: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假节;马超 骠骑将军、假节;张飞 车骑将军、假节。

(卿)

李严 辅汉将军、领尚书令、中都护、镇永安。

魏延 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刘琰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赵云 翊军将军、督江州。

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假节。

《诸葛亮传》:“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假节。

《马超传》:“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次年(222年)病逝。

张飞: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

《张飞传》:“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同年(221年)被刺杀。

诸葛亮为丞相,马超、张飞的将军比公,三人均以升至公的级别,且均假节,地位相当。丞相为百官之首,故当列于马、张之前。

李严:辅汉将军,领尚书令,中都护,镇永安。

《李严传》:“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

又云:“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魏延: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督汉中。

《魏延传》:“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

镇北将军与镇东将军一个级别,虽然仍在卿下,但比镇远将军略高。

刘琰:镇东将军。

赵云:翊军将军,督江州。

《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诸葛前期(223-230)

即诸葛亮执政(223)至李严入汉中(230)之间的时期。

此期关羽、马超、张飞、黄忠、法正均已去世。其他诸将情况如下: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公)

李严 前将军、督江州、假节。

刘琰 后将军。

(卿)

魏延 镇北将军、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赵云 镇东将军。

(五校尉)

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诸葛亮传》:“建兴元年(223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又云:“三年春,亮率众南征。”
裴注:“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

蜀汉在丞相之外,又设有太尉、司徒等“三公”官。诸葛亮执政时期,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实际上已位在公上。

李严:前将军,督江州,假节。

《李严传》:“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又云:“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

刘禅继位后,李严由辅汉将军升为光禄勋(卿),假节;到了建兴四年(226年),李严又升任前将军(卿上),督江州。

刘琰:后将军。

《刘琰传》:“后主立,封都乡侯,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

刘琰的晋升紧随李严。当在李严为光禄勋时,刘琰升任卫尉;建兴四年李严为前将军,刘琰为后将军。但是刘琰仍旧是虚位无实权。考虑到李严假节、督江州,故排刘琰在李严之下;而不作为同级排名在后。

魏延:镇北将军、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魏延传》: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诸葛亮以丞相进驻汉中、北伐曹魏期间,丞相司马是丞相府军事方面的首职。

赵云:镇东将军。

《赵云传》:“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又云:“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在此期间,由翊军将军(第8班)迁为征南将军(6.3),又迁镇东将军(6.1),后贬镇军将军(6.2),于建兴七年(229年)去世。后主时代,赵云的班位始终在五校(第7班)之上、卿(第5班)之下的第6班三个等级间升降。

诸葛后期(230-234)

即李严入汉中(230)至诸葛亮去世(234)之间的时期。

此期关羽、马超、张飞、黄忠、法正、赵云均已去世。其他诸将情况如下:

诸葛亮 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李严 骠骑将军、假节、中都护署丞相府事。

刘琰 车骑将军。

魏延 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卿)

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假节钺。

李严:骠骑将军,假节,中都护署丞相府事。

《李严传》:建兴“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眞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

李严进位比公的骠骑将军,排名仅次于诸葛亮。

次年(231年)被废。

刘琰:车骑将军。

《刘琰传》:“迁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比公。刘琰的晋升紧随李严,排名第三;李严被废后排名第二。无实权。

建兴十二年(234年)被杀。

魏延: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魏延传》:建兴“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建兴八年(230年),魏延以军功迁征西大将军,假节。这种“杂号+大将军”的方式,称为杂号大将军,蜀汉是从魏延开始的。位在前、左、右、后将军之上、公之下。

当时魏延排名仅次于诸葛亮、李严、刘琰。此后李严被废、刘琰被杀,魏延成为诸葛亮以下地位最高的将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时,魏延是蜀汉地位最高的官员。

同年死于与杨仪的火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国中蜀国的名将大排行,最后一名竟是他!-头条网
关于赵云的一生及其评价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守荆州却大意失荆州,刘备为何不用赵云守荆州?说出来别不信
刘备是否打压赵云?看他给赵云发明的三个官职,会得出什么结论?
史实:刘备为何不曾重用赵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