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志民: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之二——稷下兴衰:与战国之齐共兴亡


◎王志民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

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之二
稷下兴衰:与战国之齐共兴亡

稷下学宫始建于何时?正史并无详载。东汉末徐干《中论》一书曾说:“齐桓公(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孟柯之徒皆游于齐。”这说明,稷下学宫有可能在田齐政权的第一代国君齐桓公田午(在位十八年)时即已成立,但具体的发展情况却不得而知。刘向《新序》记载,“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邹忌”,他们相约一同去见邹忌,并对其发难。邹忌为相,已是威王后期政事,由此可见,此时稷下学宫已有相当规模,人数众多,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且对国家政治能够产生重大影响。齐威王是一位壮志勃发之君,在位三十七年间,在政治上注意招贤纳谏,广开言路,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在经济上则是着力安抚百姓,开荒拓田,奖励农耕。结果,国家振兴,经济繁荣,出现大治景象。与此同时,威王采取开明的文化政策,大办稷下学宫,广泛招揽人才,国内外学者纷纷来稷下讲学求学,形成了兴旺发达的局面。

稷下学宫发展的高峰时期是齐宣王(名辟疆,在位十九年)之时。此时,齐国富兵强,达到鼎盛时期。孟子来齐国,问齐宣王之“大欲”,他道出了“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孟子·梁惠王上》)的大志,实际上就是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为了这种政治的需要,宣王不惜花费大量资财,扩大学宫规模,建筑高门大屋,同时实行更加宽容的政策,吸引人才,汇聚齐都,并鼓励开展百家争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也记载,宣王时“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孟子》《战国策》《史记》等历史著作中,均记载了很多宣王与稷下先生会见、议对、辩论、宴请、馈赠的事迹,都足以证明“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的事实。于是,各国来讲学、游学的学者及其弟子们络绎不绝,人数多至数千人,每派学者在这里开展各种讲学活动和学术论争,稷下因而成为了闻名于各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百家争鸣的园地。

继宣王之后,齐闵王(在位十七年)执政。其初期,稷下学宫仍很兴盛,并有继续发展扩大的趋势。但闵王是一个狂妄骄暴的国君,对内不任贤才,对外用兵不休,致使国家外强中干,日趋衰朽。稷下先生们极力劝谏,均遭拒绝,因而颇感失望,慎到、接子、荀况、田骈等著名学者纷纷离开稷下,学宫遂开始衰落,国事日渐荒败。至闵王后期,乐毅率五国大军攻入临淄,闵王逃亡至莒被楚将淖齿杀害。有关彼时稷下的详细情况,史无明载,但从都城临淄当时被破坏的情况看,学宫遭到严重破坏乃至停办均有可能。

闵王之子襄王(在位十九年)在莒继位为齐王,随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而复国,还都临淄。于是,学宫重新恢复,一些著名学者又纷纷来此讲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看来,这时的学宫,虽不能像威、宣之世那样兴盛,至纳容数百千人般发达,但仍能恢复原貌,保持旧时传统,因而此时期被称作稷下的“中兴”。

襄王死后,王建即位,在位四十四年。这个时期,奸臣当道,整个国家保守退让,苟延残喘,毫无生气。任学宫祭酒的荀况此时遭人谗言,离职适楚(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可见学宫仍旧存在,但已今非昔比,由盛而衰,每况愈下了。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强大兵力吞并齐国之时,稷下学宫也与国并亡。

总观稷下学宫的兴衰发展,大致可以将之描述为:初创于田齐首位国君齐桓公(田午),繁荣于齐威王时,齐宣王时期达到鼎盛。闵王时国破君亡,学宫遭废,襄王复国而稷下“中兴”。直到末代国君齐王建时,存而渐衰,最后随秦灭齐而学宫消亡。其存在时间基本与田齐政权相始终,前后历经五代君王,凡一百五十余年。其影响力普及列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对战国中、后期中华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文章选自《山东画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哲学教育|稷下学研究
文言百练: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梁惠王上
万章下10.9|《孟子》没有那么难
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
庄公十二年
重犯逃跑,宋国君臣无计可施,五岁孩童插话:我有一计可擒此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