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丨《群书治要·礼记》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二集

(全文共1486个字,阅读需8分钟

  “尊贤”还体现在另外一句话中,就是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刑不上大夫”。为什么刑不上大夫呢?很多人说这是古人太讲等级观念了,大夫就是高级领导犯了错误、犯了罪,就可以不受处罚,这个是官官相护,而一般老百姓却要依法惩办,这就是体现了“礼”的不平等。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误解,这是我们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有所误解所导致的。

  其实,这一句话早在《孔子家语》中,就记载着冉有曾经去问孔夫子,他说,“从前的君王制定法律,规定'刑不上大夫’,就是刑罚不施加于处在上层的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仪也不涉及下层的平民百姓。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大夫犯了罪,就不用施行刑罚,普通人办事,就可以不讲究礼仪了吗?”所以你看,冉有对这一句话,他也有误解。孔老夫子其实在当时就已经给予了很好的解答,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大凡整治君子,都是要用礼义来引导他的心智,要从心上让他有知耻之心,是为了用廉洁知耻的节操来勉励他们。”所以为什么说要让士大夫讲礼呢?就是通过礼仪道德的教育,不仅仅要惩罚人的行为,而是要引导人的心智,让人有羞耻之心、廉洁之心,从根本上不愿意、不想去触犯法律,所以这个是礼和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怎么样培养起这些士大夫的廉耻之心呢?古代的大夫如果犯有贪污受贿罪而被罢免流放的,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来避讳,叫“簠簋不饰”。簠簋都是古代的食器,也是用来放祭品的器皿。“簠簋不饰”,意思是你这个礼器没有整置好。你看他犯了贪污受贿的罪,要去被罢免流放了,都不直接说他犯了贪污受贿的罪,而是给他隐讳地称“簠簋不饰”,为什么呢?就是要保持他的羞耻之心。有犯淫乱、男女不别之罪的,就叫“帷薄不修”,就是帷幔和帘子没有修整;有犯欺骗君主、不忠诚之罪的,就叫“臣节未著”;有犯软弱无能、不胜任工作之罪的,叫“下官不职”;有犯了冒犯国家纲纪之罪的,就叫“行事不请”。这五个方面,其实对大夫都已经有既定的罪名了,但是还不忍心以斥责的语气直呼其罪名,为他们避讳,就是为了引起他们的羞愧和耻辱之心,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觉到耻辱。

  所以,大夫犯了罪之后,特别是这个罪刑是在五刑之内的,他们收到责罚通知之后,自己就去主动请罪了。怎么做的呢?他们要戴上白色的帽子,系上犛牛毛绳,用盘盛盥洗之水,并且架上一把剑,前往宫廷自行请罪。国君也不需要派人去捉拿他、捆绑他。这是为了什么呢?给士大夫留面子,这就是体现了对贤人的一种尊敬,通过这种礼也是体现了君主的尊贤。

  如果士大夫犯有重大罪行,他听到责罚命令之后,就面向北方拜两次,然后跪地自杀。这就是说士大夫他是很有羞耻之心的,他犯了重大的罪行,事发之后,他自己就感觉到惭愧、忏悔,就朝着君主的位置,跪地拜两次就自裁了。国君也不需要派人押送、捆绑、斩杀他,并且说,“您大夫是自取其罪,我对您已经有礼了。”所以刑罚不施加于处上层的大夫,但是大夫也不会逃避应有的惩罚,这是靠教育才达到的效果。

  为什么“礼不下庶人”呢?就是普通人一般的平民,都是平常很急急忙忙地做事,要忙这忙那的,忙于生计,所以不能够完满地实行礼仪,所以就不苛求他们完全按着礼仪行事,这是一种宽厚之心。

  所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因为古人对于这些士大夫,有着良好的礼仪道德的教化,所以这些大夫都有强烈的羞耻之心,他做错事,事情败露,国家要责罚他的时候,不需要去缉拿、捆绑、解押,他自己就知道错了,惭愧自裁,自己责罚自己。所以“刑不上大夫”,但是大夫并没有逃避责罚。所以你看,“道德仁义”不借助“礼”在细微曲折之间体现出的教化作用,还有具体的行为规范,也就不能够实现,不能够成就,这就是“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两句话?
正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刑不上大夫”正解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真实含义
被误读两千年的“刑不上大夫”
关于《礼记》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哪种解释是正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