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智使用刑罚?丨《群书治要·礼记》

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八集

全文共871个字,阅读需5分钟

   那么下面讲:

  〖刑罚中故庶民安。〗

  孔颖达疏:“上无淫刑滥罚,故庶民安也。”在上位的没有过分的刑罚,没有滥用的刑罚,这样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在《盐铁论》上也说:“古者周其礼而明其教,礼周教明,不从者,然后等之以刑,刑罚中,民不怨矣。”古代的君王是怎么样用刑的呢?首先要完善他的礼义,昭明他的教化。礼义完备,教化昭明,还有不服从的人,再按照违法犯罪的程度,处以不同的刑罚。刑罚得当,老百姓就没有怨言。“今废其德教,而责之礼义,是虐民也。”现在废除了仁德的教化,却苛求百姓遵守礼义,这叫什么呀?这叫虐害百姓。

  在《孔子家语》中也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明的是同样的道理:

  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的时候,有父子两个人互相控告,孔子就把他们关进了同一个牢房,三个月都没有进行判决。后来父亲撤诉,孔子就把他们都给释放了,没有再进行追究。结果鲁国大夫季孙听到了这件事,就很不高兴。他说:“司寇,你欺骗了我。为什么你欺骗了我呢?您曾经说过,孝是治国的根本。现在杀一个不孝之人就可以警戒全国的百姓都尽孝,但是您不把他给杀掉,反而把他给赦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怎么回答呢?孔子说:“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身居上位的人没有教育、引导百姓,没有教导人们走正道、行孝悌,结果下面的百姓犯了罪,就把他们处以刑罚,甚至把他们杀掉,这是不符合情理的。“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不教导百姓培养起孝心,而用孝和不孝的标准来审判官司,给人判刑,这是杀害无辜之人。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全军溃败不可以斩杀士卒,司法混乱不可以惩罚百姓。为什么呢?

  后面讲:“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这是因为身居上位的人,没有实行道德教化,罪责并不在百姓的身上。“夫慢令谨诛,贼也”。什么叫“慢令谨诛”呢?就是法令松弛而不严谨,但是诛杀甚严,这叫残害百姓,这叫贼害百姓。“征敛无时,暴也”,横征暴敛没有一定的时节,这个称为暴政。“不诫责成,虐也”,不事先教化百姓,却苛求他们尊礼守法,这是虐政。“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如果政事杜绝了这三个方面,然后才可以用刑。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
论语讲案|第二篇为政之第3章
群书治要360 (4) 为政
孔子与《书》教 周秦伦理网
《贤良三策董仲舒》诗解5至正王道-通古达今
志·礼乐志(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