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第二十八集第2讲

治国之道,知易行难
      治国的道理讲起来很简单:只要秉持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原则即可。但是这个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是难上加难。例如,修身要从克服习气做起,戒除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方面只一个“贪”字就很难克服,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之心都没有,戒贪才做圆满。要做到像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动念头,连一个恶的、不符合礼的念头都不能够起,谈何容易?
      一个“贪”字,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功夫,也不可能完全戒除。再说“瞋”,瞋恚嫉妒,现在人从小在西方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竞争意识非常强,见人之得,如己之失;见人之失,如己之得。自然而然,要克服瞋恚嫉妒,也需要十几年、二十几年时间。再看愚痴,如懈怠、放逸、懒散、沉迷,都是愚痴的表现。再看傲慢,《群书治要·文子》中说:“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为非者寡矣。”生来就又富又贵的人,特别容易傲慢。如果生在富贵之家,特别作为君王、领导者,如果不熟读圣贤经典、长时熏修,能不傲慢的、不做错事的人,都是很少的。还没有说“疑”贪瞋痴慢疑,这几方面要戒除一个都不容易,所以修身要奠定好根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学为先”就是要尊重圣贤之人,但是圣贤之人虽然有,如果遇不到明君,也很难被重用。所以,在重用贤才方面,要排除这十种难处,才能够使贤人、圣人受到重用。譬如,孔子是圣人,他在世的时候周游列国,就是希望自己的仁爱学说能够为哪一位国君所采用,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为天下的人作出良好的示范,让天下人都来学习,却遭遇了重重困难。
      当孔子到达楚国的时候,楚昭王本来都想用孔子了,为了表示自己对孔子的敬重,还想把有居民的七百里方圆的土地封给孔子。但是,这时,令尹子西进谗言说:“大王您看看,在您出使诸国的使者之中,有像孔子的弟子子贡这样的人吗?”楚昭王一想,说:“没有。”子西又说:“大王的相国之中,有像颜回这样的人吗?有谁的德行能和颜回相比吗?”楚昭王又说:“没有。”子西说:“大王的将帅之中,有像子路这样的人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说:“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的人吗?”楚昭王仍然说:“没有。”令尹子西说:“楚国的祖先在周朝受封的时候,封号是子、男的爵位,封地仅有方圆五十里。现在孔子修治三王五帝统治天下的道术,彰明周公、召公的德业,大王如果任用他,那么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住泱泱数千里的土地吗?周文王在丰地,周武王在镐地,他们的领地方圆百里,是小国的国君,最后都能够称王天下。而现在如果孔丘占有七百里的土地,又有贤能弟子的辅佐,这恐怕不是楚国的福分了。”意思是说,楚国要有危险了。
      楚昭王听了之后,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放弃了给孔子封地的想法。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圣人之腹。圣人周游列国,并不是想升官发财,而是希望遇到一位明君,能够把自己仁爱学说推广于天下,让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得以和谐,天下得以治理。但是这些国君、臣子往往以小人之心、狭隘的心理去揣度圣人的心意,结果圣人在世也没有被重用。所以,正如前面所讲,不世之臣要遇到不世之君,才能建立不世之功。卓越的臣子要遇到英明的君主,才能够建立不朽的功勋,否则即使如圣人孔子也难免被埋没。当然孔子晚年著书立说,从事教学工作,在对后世的影响上是历代君王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显示了教育的意义。
 
欲霸王者,托于贤
      “十难不除,则贤臣不用。贤臣不用,则国非其国也。”如果以上列举的十难不排除,贤臣就不能被起用;贤臣不被起用,国家就不成其为国家了。如果群主不能任用贤德之人、远离奸佞之人,或者是任人出于个人的爱好,任人唯亲,就必然招致国家的败亡。
《昌言》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王者所官者,非亲属则宠幸也;所爱者,非美色则巧佞也。以同异为善恶,以喜怒为赏罚。取乎丽女,怠乎万机,黎民冤枉类残贼。虽五方之兆,不失四时之礼,断狱之政,不违冬日之期,蓍龟积于庙门之中,牺牲群于丽碑之间,冯相坐台上而不下,祝史伏坛旁而不去,犹无益于败亡也。”如果君主任用的人,不是自己的亲属就是自己宠幸的人,没有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任人出于自己的喜好;所爱的不是美女,就是谄媚巴结的人;以和自己的观点相同与否作为评判好人坏人的标准,根据自己的喜怒来行赏罚。自己高兴了就赏,不高兴了就罚。喜欢美女就忽视朝政,不理国家大事,百姓被冤枉、残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对待各方祭祀非常恭敬,毫不违背四时之礼,该祭祀的时候祭祀;审判案件都是严格地在冬日行刑,按着四时的规律处理国家大事。用于占卜的蓍草和龟甲,堆积于庙门之中。用以祭祀的纯色牲畜,都成群成对地系在竖石之上。占星的人坐在占星台上不下来,祝史跪在祭坛旁不离去。纵使做到了所有这些,也无益于挽救败亡。
       这段话的教育意义深刻,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贤德之人能够教导百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理,真正把人心转变了,社会、国家才能够治理好。相反,只是迷于形式,即使去搞占卜、祭祀等仪式,人心转换不了,也不能免于败亡。这是因为仪式的目的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心,而不是为了仪式而仪式。
       国家治乱的安危,不在于找人来算一卦,就可以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即使算卦的人能够推断出灾祸,但是要避免灾祸,仍然需要改变人心、积德行善。积德行善才能使整个社会风气转好,人人都做有道德的事。当然上行下效,在上的人要率先垂范,任用贤德之人,用自己的所作所为给百姓作出表率,这尤其重要。
       关于任人尊贤的重要性,《说苑》中论述道:“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君主要想平治天下,使自己的名声不朽,必须任用贤德的人,礼敬读书人、士大夫。《易经·益卦》中说:“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身处上位的人能以礼敬的态度对待在下位的人,前途一片光明。《易经·屯卦》又说:“以贵下贱,大得民。”虽然身处高位,但能够谦恭地尊敬地位卑微的人,一定能够大得民心。“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将怀远而致近也。”如果明智的君主能够布施恩德,并且以谦恭的态度对待地位卑微的人,就能够使远方的人得以安抚,使近处的人得以亲附。
      “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如果朝中没有贤德之人,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想翱翔千里,但最终也不能够达到。“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如果想横渡江海,就要依托于舟船;想走很远的路,就要依赖于马车;想称霸天下兴起王业,就必须依托贤德的人。
       “非其人而欲有功,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所任用的不是合宜的人,而想成就功业,就像是在夏至那一天,期望夜晚更长一样;向天射箭以求能射到鱼一样,这是不可能的。“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这样的事情对于虞舜、大禹这样的人都是很困难的,就连他们都会陷于困境,更何况是一般的君主呢?可见,要成就霸业,把国家治理好,必须依托贤明之人。
      依托贤明之人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袁子正书》中说:“夫处天下之大道而智不穷,兴天下之大业而虑不竭,统齐群言之类而口不劳,兼听古今之辨而志不倦者,其唯用贤乎?”想安处天下大道,而智慧无穷无尽;兴办天下的大业,思虑不会枯竭;能够统一百家之言,而不费口舌;兼听古今言论,而心智不感到疲倦,只有靠任用贤德的人才能实现。这就说明,只有任用贤德之人,才能使君主不费劳苦、自身安逸,国家还能得到治理。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墨家的思想看墨学衰微的原因
《群书治要360》叁 贵德
古文精选
刘余莉教授《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四十集:用人的重要性
《资治通鉴》的管理启示【上】
荀子《非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