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第三十三集第1讲

正臣与邪臣
       领导者如果学了《群书治要》,就可以明辨什么是真正的忠臣、良臣、圣臣、贤臣,也知道什么是贼臣、亡国之臣。而作为被领导者,也要做正事,以“六正”的原则处世,这样才能够声名显立、垂范后世,而不致身败名裂。这些道理确实值得人反复学习,并且把它们力行在生活之中,这样人生才不至于走错路。
 
臣忠而直谏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六十句:
【昔者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二《后汉书二》。从前晋平公问叔向说:“国家的祸患,最大的是什么?”叔向说:“大臣重视禄位而不愿力谏,小臣怕获罪而不敢说话,下情不能上达,这是国家很大的祸患。”
       古代人治国都要使下情上达,使上面的领导者充分了解民情,这样制度政策才不会出现偏颇。所以,古人都是把那些能够犯颜直谏的人称为忠臣,并对其特别重视。
       《孔子家语》中记载,卫国的蘧伯玉德才兼备,卫灵公却不任用他;弥子瑕无德无才,爱谄媚巴结,反而受到了重用。这时史鱼极力进谏,但是卫灵公却不采纳。史鱼生病将要去世的时候,嘱托他的儿子说:“我在朝廷,未能够使蘧伯玉入朝为官,也未能罢免掉弥子瑕,我作为大臣没有能够匡正国君。我活着的时候不能匡正国君,我死后你们就不能用正常的礼仪来安葬我。我死之后,你把我的尸体放置在窗户下,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他的儿子很孝顺听话,就按照他的意思办了。结果卫灵公来吊唁史鱼的时候问道:“怎么把史鱼的尸体放在窗户之下?”史鱼的儿子就把父亲的话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了之后愕然失色,说:“这是寡人的过错。”于是,他命令要按照宾客的礼仪安葬史鱼,并且听取他的建议,提拔任用了蘧伯玉,免去了弥子瑕的官职,并且也疏远了弥子瑕。孔子听到这件事之后评论说:“古代极力进谏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结束了,没有像史鱼这样死了之后还要借尸体来进谏,以忠诚感动国君的人,能不说他正直吗?”古代的忠臣,即使是快死了,还要想方设法地去劝谏国君。最后史鱼终于感动了国君,使国君采纳了自己的建议。
       当然不一定非要采取尸谏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极力进谏,也可以采取比较幽默的方式达到劝谏的目的。《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着优孟的两个故事。
       优孟是楚国的艺人,楚庄王在位时,有一匹心爱的马。他给马穿上了带花纹的锦绣衣服,把马安置在华丽的房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作卧席,还用蜜渍的枣干喂养它。结果这匹马得了肥胖症,死掉了。楚庄王爱这匹马爱得有点儿过分,要求按照大夫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并且下令说:“谁敢因葬马的事情来劝谏,就处以死刑。”这个命令一下达,没有人再敢来劝谏他。大臣们明明知道这件事有点过分,都闭口不言。
       优孟听说这件事,走进宫门,大哭说:“马是大王所心爱的,凭堂堂的楚国,有什么事办不到?请按照国君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我请求用雕花的美玉做棺材,用细致的梓木做外椁;派遣士兵给马挖掘墓穴,让年老体弱的人背着土筑坟;再盖一所庙宇,用三牲(一头牛、一头羊、一头猪)祭祀;再拨一个万户的大县来供奉它。诸侯听到这件事,就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楚庄王听了之后,知道自己错了,他说:“我的过错竟然严重到这个地步,这该怎么办?”优孟回答道:“让我替大王用对待六畜的办法把它安葬在人们的肠胃里吧。”也就是说,把它杀了,供大家吃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优孟以非常幽默的方式让楚庄王看到了自己的过失,结果同样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另一个故事讲的是,楚国的宰相孙叔敖死了,虽然他在楚国建功立业,当宰相,把楚国治理得很强大,但是他过世之后,他的儿子却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要靠着给人背柴、卖柴过日子。优孟知道了这件事,他就缝制了孙叔敖生前穿的那种衣服和帽子穿戴着,模仿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一年多后,优孟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活活像孙叔敖一样。楚庄王看了之后大吃一惊,还以为孙叔敖复活了,打算任优孟做宰相。这个时候,优孟开口说道:“楚国的宰相做不得!你看,像孙叔敖那样做楚国的宰相,忠诚廉洁地治理楚国,使得楚王得以称霸诸侯。但是孙叔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贫困到要靠给人背柴来维持生活。”楚庄王听了之后,对优孟的苦心表示感谢,而且召见了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之地封赐给他。
       这说明古代君主对于尽忠的大臣,不仅要照顾他的生活,在大臣死后,去参加他的葬礼,表示对他的感恩,还要对他的后人给以关爱。这样大臣才会受到鼓舞,愿意竭忠尽智地把自己的本分、责任尽到。这就是君仁臣忠,也是中国式管理的特点所在。
       现代人大多采用西方式的管理。西方式的管理就是靠制度、法律,使人达到不敢欺、不能欺的境界。但是中国人处理事情,不仅合理、合法,更加懂得合情。对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合法,才能让人即使受了惩罚,也能够对领导感恩戴德,达到不忍欺的境界。达到“不忍欺”的管理境界,就是无论领导者在场或不在场,属下的表现是一致的。因为他们不希望领导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他们希望自己竭尽全力地回报领导者的恩德。有了这种仁义、情义,属下做事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日本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能够成为“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营之圣”,都是因为他们把这种管理方式运用到企业之中。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整天饮酒作乐的楚庄王为何能够一鸣惊人呢?
《三十六计》第26计指桑骂槐 故事:笑谈优孟
【古琴典故】优孟智责禁山令
脱口秀演员以娱乐精神办大事|讽谏|南宋
勿为楚相
楚乐:雅俗共赏,金声玉振(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