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第三十四集第2讲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就是顺势促成君主的美德善行,不能随顺君主的恶行。对于君主的恶行要劝谏、匡正。小人作为臣子时,出于自私自利之心,一味地顺从君主的恶行。
       《韩子》中讲,君主一定要远离小人、远离奸臣。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奸臣、小人呢?“凡奸臣者,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是奸臣、小人,都是会顺着君主的心思去做、去说,目的是取得君主的信任和宠幸。君主认为什么好,他一定跟着赞叹什么;君主憎恶什么,他一定跟着毁谤什么,这就是小人、奸臣最大的特点。
       忠臣却恰恰与此相反。看到君主有过失,不忍心他犯这个过失,一定会极力进谏,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劝谏君主,这样的人被称为忠臣。因为他没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想着的不是自己的位子提升,而是想着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整个人民的福祉。忠臣这样做了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上下能相亲也”。中国古人把君臣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体的关系。这个一体就像一个身体一样,领导者像头脑,而被领导者像四肢。君臣一体,互相感恩、互相协作,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所以,中国式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君仁臣忠”。《孟子》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领导者把被领导者当成是自己的手足一样加以关爱、加以重视,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会更加关爱,像对待自己的心腹一样加以重视、加以关爱。古人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果君臣之间能够保持这样一种同心同德、荣辱与共的关系,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
       相反,如果“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领导者把被领导者当成犬马来使唤,就如现在的一些企业家对员工,认为我已经花钱雇用你了,你为我出力就好了。那么,被领导者也会把领导者视为陌生人,没有太多的亲密感和感恩之情。现在有的企业员工下了班之后,在超市里遇见领导,都是一低头,装作没看见领导,就走过去了。
更有甚者,“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领导者把被领导者的生命视为泥土和小草一样低贱不值钱,可以随意践踏,那么被领导者说起领导者时都是这样的,“我们那个领导简直就是个吸血鬼,甚至连吸血鬼都不如”,痛恨得像仇敌一样。
       《孝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导臣子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君主,即“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这样才能够达到君臣一体,同心同德。
 
尽忠劝谏的三种策略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六十五句:
【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也;发而进谏,谓之救也;行而责之,谓之戒也。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六《申鉴》。臣子尽忠有三种策略:第一是预防,第二是补救,第三是告诫。错误尚未发生而能设法避免,称为“防”;刚刚发生错误而能进行劝阻,称为“救”;已经造成既定事实而能直言指正,称为“戒”。预防为上策,补救为次等,告诫是下策。
       臣子尽忠心向君主劝谏的时候有三种策略:“一日防”,一是预防,错误还没有造成,就懂得劝谏、制止,这就可能把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二曰救”,事情刚刚开始萌芽、刚刚发生,赶紧补救;“三曰戒”,已经造成错误,再拿这件事来引以为戒,提醒君王。
       “先其未然,谓之防”,防患于未然,被称为“防”;“发而进谏,谓之救”,事情发生了,但刚刚萌芽,就赶紧劝谏,被称为“救”;“行而责之,谓之戒也”,问题已经产生,并造成了消极影响,再拿这件事情来批评、提醒、警戒,被称为“戒”。“防”是上策,“救”是中策,“戒”是下策。
        《群书治要·桓子新论》中记载,淳于髡来到邻居家,看到邻居家灶台上的烟囱建得非常直,而柴火就堆在灶台的旁边。于是,他就提醒邻居,这样恐怕会引起火灾,并建议邻居把烟囱做得弯曲一些,将柴火搬到远离灶台的地方。但是邻居没有听从。
       后来邻居家果然发生了火灾,烧到旁边堆放的柴火,房屋也烧着了。邻居们都赶来救火。火被扑灭之后,邻居家的人便开始杀羊摆酒,犒劳这些帮助他们救火的人。火灾发生之后,邻居也懂得要把烟囱做得弯曲一些,把柴火也搬离了灶台。但是,邻居仍然不肯请淳于髡来饮酒吃饭。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讥讽他“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焦头烂额,反为上客”。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智慧,便分不清孰轻孰重,到底应该感恩谁,还会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叹。后面接着说,“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一般的人都忽略了做事的根本。本应以预防为主,让火灾根本就不会发生,而不是等火灾发生之后再去救火,火灾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补救。但是人们往往看重的是问题出现以后的处理,反而觉得这些帮助救火的人特别有功。这就是看事情目光比较肤浅,看到的都是眼前之利。所以,家里着火的这个人分不清事情的本末。
       “岂夫独突薪可以除害哉”,难道只有曲突徙薪可以消除灾害吗?这个道理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譬如治国、治病都是如此。“而人病国乱,亦皆如斯,是故良医医其未发,而明君绝其本谋,后世多损于杜塞未萌,而勤于攻击已成,谋臣稀赏,而斗士常荣。”良医(上等的医生)应该是医未病,而不是医已病,病还没有形成,就注重预防。真正圣明的君主,也应该是从根本上杜绝动乱。动乱的形成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人心还没有偏颇的时候,就把他教育好、导归正途,哪里还可能产生后面的动乱?所以,后世往往忽略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都觉得祸患形成,带兵去平乱的将军功劳最大。那些事先就已经提出要防微杜渐的、有智慧的臣子却没有受到奖赏。这就叫“谋臣稀赏,斗士常荣”。
       “犹彼人殆失事之重轻”,现在人看待问题,都看不清楚本末轻重。“察淳于髡之预言,可以无不通”,通过淳于髡这个例子,可以举一反三。各行各业处理任何问题,都要能够做到防微杜渐,这才是处理事情更高明、更节省成本的做法。“此见微之类也”,这是能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里讲到“良医医其未发”,真正好的医生都是治未病,不治已病。《群书治要》中记载着关于扁鹊的一个故事。魏文侯听说扁鹊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一次把他请来,向他请教道:“寡人听说你有两个兄弟,也是医生。那么你们三兄弟究竟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说:“我的大哥医术最高明。因为他在病人的病隐伏未发的时候,就能够给以对治,这个人就不可能得什么大病,但是他的名声出不了病人这一家,只有病人的一家人知道他医术高明。我的二哥医术其次,他是等病人的病有小小的征兆的时候,就给以对治,这个人也不会得什么大病,他的名声却出不了病人所居住的这一条街。我是三个兄弟中医术最差的,我的名声却传遍了整个诸侯国。因为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我不得不采取一些大的手段,钳开他的血脉,给他针灸,再吃一些有副作用的汤药,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回来。大家都非常佩服我,认为我可以妙手回春、起死复生,所以我的医术最差,名声却最高。”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的智慧之一就有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但是一般人看得不够深远,误以为中医没有西医更高明,中国的管理方式不如西方的管理方式更有效率。实际上,中国古人的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古人为什么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为什么在治国的时候强调“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原因也就在这里。《大戴礼记》中提出“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通过伦理道德的教育把人都教好了,使人根本就不去犯罪,这比等人犯罪之后再通过法律给以惩罚要好得多。
       在周成王、周康王统治的成康盛世时,“囹圄空虚,刑措不用”。监狱都空了,根本没有犯罪的人。他们依靠什么方法达到这样的治理境界?依靠的就是伦理道德教育,使几十年里都没有死刑犯。此外,历史上还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
       古人讲“刑期于无刑”,设计刑罚的目的,并不是用刑罚去处罚人,而是希望达到没有必要使用刑罚的结果。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我当司法官员去审理诉讼时,和一般的司法官员没有什么不同,也是根据双方诉讼的实情,公平地加以审判。但是我与一般的法官不同之处,就是一定要让人们不起争讼。为什么能使人不起争讼?那就是要避免孔子所说的“不教而杀谓之虐”。首先要让人明了伦理、道德的道理,人人都受圣贤教诲,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不愿意、也不敢去犯错,社会才真正和谐。
       《淮南子》中写道,孔子培养的徒弟有三千多人,每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大众的表率,是靠教育成就的。所以,人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我们有没有去教育、会不会教育。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课文研读 6
文言百练:贞观政要·论求谏
《尚书.商书.太甲中》诗解君民德通
《荀子》释义(六)
庄公十九年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