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第三十五集

举荐贤能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贤明的臣子?自己很能做事的人,不能算是贤臣。真正贤明的臣子,是能够为国家、为领导推荐比他更有能力的人,而且大公无私,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私利,更没有担心别人的位置、俸禄超过自己,这样的人是有公心的人,是为国家、领导、大局考虑的人。人没有深厚的德行,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进贤为贤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六十八条:
【子曰:“……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孔子说:“你知道是努力做事称为贤明,还是举荐贤才称为贤明呢?”子贡说:“举荐贤才才是贤明。”孔子说:“对”。
       《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来请教孔夫子,问道:“今之人臣,孰为贤乎?”意思是说,现在各个诸侯国的臣子,哪一个可以称得上贤明的?孔子回答说:“(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可以称为贤明的臣子了。
       子贡听了就大惑不解。因为当时在齐国有管仲担任宰相。他非常有能力,曾经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且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郑国也有子产任宰相。在《史记》中记载,子产治理郑国,达到了“不能欺”的境界。因为他把法律、监督机制都设计得很严密、合理,而且也重视道德教化,使郑国变得非常强大。所以,子贡就问:“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他们都不算贤明的臣子吗?”孔子说“赐”,这个“赐”就是子贡的名。因为古代非常尊师重教,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成人礼)之后,只有他的父母和老师可以称他的名,其他的人都要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重。即使他到皇帝那里做官,皇帝也要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重。这说明,只有父母和老师的恩德是最重的。孔子说:“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用力”就是指使用力气、花费精力。你听说是出力的人算是贤明的,还是能够举荐德才兼备的人是贤明的?子贡说:“进贤,贤哉。”意思是说,能够举荐人才的人,才能够称得上贤明。孔子说:“对,我听说鲍叔牙举荐了管仲,子皮举荐了子产,鲍叔牙能够让管仲显达,子皮能够让子产显达,但是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推荐了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
       这段对话说明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贤明的臣子。自己很能做事的人,不能算是贤臣。真正贤明的臣子,是能够为国家、领导推荐比他更有能力的人,而且大公无私,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私利,更没有担心别人的位置、俸禄超过自己,这样的人是有公心的人,是为国家、领导、大局考虑的人。人没有深厚的德行,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一般人都是自私自利,唯恐别人的位置、俸禄超过自己,即使有贤德的人,可能也被他蒙蔽、埋没,不愿为国家荐贤。
       鲍叔牙一心为国家、为齐桓公着想,把自己的朋友管仲推荐出来做宰相。这个宰相的位置本来是鲍叔牙自己的,但是他知道管仲的能力比自己强,所以他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管仲果然不负所望,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霸主。结果鲍叔牙的后代中十几世都是齐国的名大夫,他的德行庇荫了他的后代。所以,古人说:“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能够为国家举荐贤才的人,受到上天最丰厚的赏赐;而嫉贤妒能的人,也受到上天最严重的处罚。譬如,李斯把他的师弟韩非子给害了,最后李斯和自己的儿子都被腰斩东市。
       古人说“文人相轻”,这句话实际上并不绝对。这个“文人”是指没有学习力行《弟子规》的文人,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的人。如果真正从小力行了《弟子规》,知道“善相劝,德皆建”,别人有善事,我们还劝勉、鼓励、成就人,随喜功德,这样,别人的成就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就。真正能够做到“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才是一个正常人的心态,这叫同情心,即与别人有同样情感的心。别人有所得,就像自己有所得一样高兴;别人有所失,就像自己有所失一样难过,这才叫同情心。
       古人知道,人免不了嫉妒之心,就从制度上来落实“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的教诲,而且还用各种措施提醒人们要进贤。譬如说,古人为官者戴的帽子叫“进贤冠”,后边的比前边的要高,时时提醒其要为国家举荐人才。假设为官者没有举荐人才,就是失职。所以,古代评价一个官员的政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他为国家举荐了多少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人自己再有能力,也只是一个人的才能而已,但是如果他懂得识才、选才、惜才、爱才,那么他一生为官,可以帮助国家举荐几个甚至上百位人才。这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都来为国家效力,对国家治理会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圣贤人的传记中,确实能够感受到他们为国家效力的公心。譬如,范仲淹、林则徐等,随时都有一本记录人才的本子,不失时机地为国家、民族举荐贤才。所以,孟子讲道:“为天下得人谓之仁。”一个人的仁慈之心就是表现在他时时想到为国家、百姓举荐贤才,使德才兼备的人出任领导。
       在《韩诗外传》中记载着楚庄王与樊姬的故事。有一次,楚庄王和朝臣商议国事,商议得很久,结果回来很晚。樊姬还在等候他,见他回来,就问道:“今天大王为什么下朝这么晚?”楚庄王就说:“寡人今天和那些忠贤之士议论朝政,议论得很高兴,结果忘了吃饭,也忘了时间,就回来晚了。”樊姬问道:“请问大王,大王所说的忠贤之士是我们诸侯国之内的人,还是其他诸侯国的人?”楚庄王说:“寡人所说的忠贤之士就是沈令尹。”樊姬一听楚庄王说的这个忠贤之士是沈令尹,她禁不住掩口而笑。楚庄王一看就问:“樊姬,你笑什么?”樊姬说:“自从臣妾有幸能够侍奉大王,臣妾何尝不想得到大王的专宠?但是臣妾还是到处去寻找那些德才兼备的女子,来辅助臣妾治理后宫。现在这些人,地位和我相同的有十人,而地位超过我的有两人。但是沈令尹当了令尹之后,从来没有为大王推荐过贤德之人,也没有罢黜过不贤德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称得上忠贤之士?”楚庄王一听深受启发,觉得很有道理。结果他就把樊姬说的话告诉了沈令尹。沈令尹也很聪明,听后马上就为楚庄王举荐了孙叔敖。孙叔敖很有能力,他治理楚国不久,就使楚庄王成为一代霸主。历史上说,楚庄王之所以能够成就这样的霸业,也是因为樊姬的功劳。
       由此可见,忠贤之士就是不嫉贤妒能的人,而且愿意举荐德才兼备的人为国效力,这样国家才能愈来愈兴盛。这样的人确实没有私心,他们大公无私、厚德载物的精神,令人敬佩。
 
任人唯贤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六十九条:
【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韩子》。
       在《韩子》中记载着一则故事,说明举荐贤才要根据他的才德,而不是根据他与自己关系的亲疏。即要“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这个故事讲的是解狐和邢伯柳之间有仇怨。有一天,赵简子问解狐道:“谁可以做上党的地方官?”解狐回答说:“邢伯柳可以胜任。”赵简子很奇怪,就问:“这个人不是你的仇敌吗?”解狐回答:“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这个“仇雠”,就是指仇人、冤家对头、仇敌。“不肖”,就是不成才或不正派的人。“阿”就是徇私、偏袒的意思。他说:“我听说忠臣举荐贤才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废黜不肖之人也不偏袒自己的亲近。”赵简子一听,就很称赞解狐,于是就任命邢伯柳为上党的地方官。
       邢伯柳知道是解狐推荐了他,就亲自去解狐那里表示感谢。结果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往矣!怨子如异日。”意思是说,我举荐你是出于公心,因为你有能力胜任这个官职。我怨恨你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私仇。你回去吧,我还是像从前一样怨恨你。
       《弟子规》教导“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虽然解狐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他有公心荐贤,而且能够做到不以私害公,不借着这个机会公报私仇,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要有自知之明
贰、臣术__四、举贤
小品百练:论语/管仲论
今古齐谈(二)
(两材料)《孔子家语·贤君·衰公问于孔子曰》、《说苑·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训练
荐人有学问,做高尚伯乐-读《论语》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