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学用】坐进此道,有罪以免邪

主播 | 吕晨   修音 | 匡民   图 | 元宝

有位朋友来与我探讨,老子的“'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这段是什么意思?

他认为前面半句好理解,后面半句是不是有点儿宣传迷信?他还说:“这句话有人嘴上不说,却常会放在心里嘀咕。”我告诉这位朋友,在没有好好研读《道德经》之前,我也犯过这种断章取义的错误。因为当初我没有明白老子在62章开篇,已经说在前头的唯有“道”,才是天下所谓的“善人”和“不善之人”共同的法宝和依靠;更没有去结合23章“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这个人生的真理,更不要说去理解了。


但今天我觉得,光从这句上来说,“有求必应”还真不是迷信,何以见得?

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就是“求道得道”,“求德随德”,“求失来失”吗?这种比比皆是的现象,都说明了一个关键问题:你求的是什么,来的就是什么。一个人的信念上有问题,就会带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所以这里的“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指的并不是求财得财,求官得官,而是求道而得,因为人间所有的一切所求,离不开道德的支撑。这与佛门里面的“有求必应”这句话,也是同出而异名。同样在《金刚经》里,佛陀释迦牟尼已经明确指出:“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自古以来,很多人追求升官发财、荣归故里等等,除了要证明自己能力之外,很多人还为了耀祖光宗。当然更多的人是出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贯古今,积财有形之宝,以及封候拜相,虽然也能显赫一时,但若一味地外求贪婪,最终诚如老子所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近代历史上求财、求官最春风得意的和珅,和今天的那些买官、求官、最终变味的贪官们,就是应证老子此话的案例。

那么,有没有同样像老子所说的“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的恒长亘古?

有!那就是“坐进此道”!但一个人要做到这个“坐”字,没有“无我”“无为”的知行合一,又谈何容易?正因为人心喜显而缺乏一个“真”,天道喜隐而重在“信”。社会染缸的熏陶又使人性中或多或少藏有一种邪障或罪恶,那怎么才能得到这个正道?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改变生命的秘诀本意:可以坐进此道而求以得!

这里的“求”,绝不是那种烧香拜佛、迷信外求的“有求必应”,否则我们又会落入欲望的误区。

“有罪以免邪”是什么意思?哪怕一个带着罪孽或最不善的人,“道”会引领你从忏悔中走出苦海;当你以道莅天下之间,也是其鬼不神之时。因为这个“道”是一个人本有的尚德之性,由此对这个社会世界所做和留下的无形之功德力量,首先惠及自身,然后上应天地祖宗,下传子孙后代。

可见这个“求”的是“道”,而且是要有一颗“求”得正道的不改初心!“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知行合一!

有了这种“坐进此道、世世不辍”的传承,用我们的俗话说:这叫延续不断的功德!才是真正的天下之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子道德經全文與譯文
老子道德経河上公注
《道德经》讲义(第16讲)
太上老君
人间正道是沧桑,《道德经》仙本与原本的比照(11—25章,续)
道德经解(医医金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