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第六十集第2讲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在《周易正义》中解释,“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这句话是讲建功立业的方法是“外则修理文教”,即以文化人,现在经常讲加强文化建设。什么叫文化?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文”是文章、文字、礼乐、曲调、诗词歌舞,乃至于建筑、雕塑等等。它们都起到教化人民作用。譬如读一篇文章,听一首歌曲,看歌舞表演、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剧,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提起人的孝心、忠信之心、感恩之心,使人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转迷为悟,变化人的气质。
古人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所读都是圣贤之书,书里所讲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道理。不仅仅书、文章宣传同样引导人们建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意识,包括人们所看的戏剧,所听的诗词歌赋,无一不起着引导人们培养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作用。所以古代的妇女,很多人没有读书,但是她们为人知道孝敬父母公婆、礼敬丈夫、教育子女,知道忠孝节义。这其实就是从平时的戏剧小说、诗词歌舞等俗文化学来的道德观念。俗文化并不是内容低级下流的文化,而是以通俗易懂的地方文艺的形式,譬如小说,快板、相声、二人传等人们乐意接受的通俗的方式,传播正能量。传达积极向上的内容,这才是“文化”的意义。所以“修辞”二字,说明古人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样才能够把人们的理念导正。这是从外在方面来看。
从内在方面要“立其诚”。古人说“上行下效”,如果仅仅教化人民,让人民去做,领导者自己做不到,人民就会认为这是愚民政策。如今道德教育之所以不得力,是因为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昧被统治阶级的精神鸦片、精神武器。既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去做的。所以认为道德教育是老百姓学习的、教育老百姓的,作为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可以不必学习,这一观念是造成当今道德教育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人恰恰相反,认为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一国百姓,教育是最重要的。如果把人都教好了,人人都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有什么社会问题譬如孩子不孝敬父母、食品安全、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败等是不可解决的?社会问题看似很多,其实是枝叶花果,社会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人心坏了,人的良心泯灭了。所以,只要人们都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意识,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例如,如果把孩子的孝心、感恩心提起来,就不会有不孝敬父母的问题;把企业家的诚信之心树立起来,就不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食品安全的问题;如果把官员的廉耻之心提起来,他就不会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所以关键在于人们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道德教育的规律,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误以为道德教育不得力。实际上遵循规律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
这个“教”,言传、身教都包括在其中,而身教更胜于言教。所以内要“立其诚”。中国古人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诚感通,一个人的诚心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感通。子贱治理单父的时候达到了“不忍欺”的境界,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就是因为他有精诚之心,感化了当地的百姓,他自己起到了君亲师的作用。古时讲究“诚”,无论是对人民,还是对君主,都要有诚心。子贱所表现的,就是对人民的精诚之心。
春秋时的史鳅,表现的是对君主的忠诚之心。史鳅劝导卫灵公任用蘧伯玉,远离弥子瑕。蘧伯玉是一位忠臣,他的德行很高;而弥子瑕是一个佞臣,他总是谄媚巴结,说一些好听的话,迎合君主。史鳅劝谏多次,卫灵公都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史鳅生病即将过世的时候,他交代他的儿子说:我在世的时候没有尽到忠心,没能让君主任用贤德之人,罢黜不贤德之人,我死之后也没有资格放在正厅,你把我的尸体放在窗户下边就好了。他的儿子很孝顺,按照父亲的命令做了。卫灵公来吊唁时,看到史鳅的儿子将其尸体放在了窗户下面,感到非常地生气,说:“你怎可将父亲的棺木放在窗户下面?赶紧把他放到正厅里来。”史鳅的儿子就将父亲过世前所说的言语复述了一遍。灵公听后非常吃惊,为史鳅的诚心所感动,回去之后就罢黜了弥子瑕,任用了蘧伯玉。史鳅在临终的一刻,还在想劝谏他的君主任贤远佞,这是至诚的忠心。因为任用一个忠臣而非奸臣,对于国家、人民的影响非常大。史鳅死后还用自己的尸体进谏他的君主,这种没有任何私心的忠诚之心,最终感动了他的君主。一个领导者,对外要重视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对内,自己要尽到忠诚。诚则感人,如果自己没有诚心,说出来的话就不能够打动人。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处在上位而不骄傲。为什么不骄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如果一个人发展到了极致,就要走向衰落。如果在上位又骄慢,一定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自己离灾祸也就不远了。处在下位而不忧虑。为什么不忧虑?因为古人读书明理。《论语》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之,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的位置,只要进德修业、精勤不懈,一定会步步高升。所以要担心自己如何提升德行、能力来立德、立言、立功于社会,能够为人民、国家,乃至天下带来真实的利益。“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显扬,天下的人不知道自己。如果有担心,那还是一种好名、自私自利之心。“患所以立”。应该有什么德行和能力来有所建树,为人们带来真实的利益,这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所以“在下位而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周易正义》解释:“处事之极,失时则废,懈怠则旷,故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惕”怵惕,即警戒、谨慎之意。整天勤奋不懈,非常小心谨慎地进德修业,这样,虽处于险境,也能够避免祸害。九三在下卦之上,是下卦的最上一爻,“在下卦之上体,是处事之极至也。”这是到达了极致,如果“失时不进”,浪费时间,不知进德修业,“则几务废阙”,那你就不能够再向上提升了。“所以乾乾须进也”,愈是在这个时候,愈要勤奋不懈,谨慎小心。如果懈怠,事业就会“旷”,“旷”就是被废弃了。“既处事极,极则终也,当保守已终之业,若懈怠骄逸,则功业空旷,所以乾乾也。”当事业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极端,要谨慎小心地把事业保持下去。如果不能够谨慎小心,反而走上骄奢淫逸、懈怠懒散的路,事业就不能得以保持,以前的努力也都前功尽弃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更加不敢懈怠。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重德崇善
人生八德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中华传统道德操守的底线思维
寻根传统文化,当今时代的呼唤
古人的教育和现代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