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民不顾反对收留日本伤兵,两代照料47年,最终得到怎样的回报?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这场对中国人民屡屡实施暴行的战争持续了14年,最终才以日方宣告投降结束。

1946年的秋天,也就是日本宣告投降的第二年,饱经战争的中国人民生活慢慢恢复了平静。一天,一个叫孙邦俊的农民在与妻子去镇上赶集的途中救了一位受伤的日本士兵,没想到,他这一小小的善举,给他们家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孙邦俊家住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镇梁沟村,在小镇赶集日这一天,他和妻子带着收获的山货准备拿到镇上去卖,回家途中一个他被一个看着像乞丐奄奄一息躺在路边的人吓了一跳,连忙停下来上前查看。

但是这个“乞丐”一直遮掩着脸部的似乎不想让人认出来,另外,他躲躲闪闪的动作也十分可疑。孙邦俊感到疑惑,虽然怕遇到的是个骗子,但他心底的善意让他不忍心置之不理。

于是孙邦俊大胆上前跟这位“乞丐”进行交谈,“乞丐”唧唧呱呱说了一堆孙邦俊都听不懂,仔细辨别之后他才意识到这个“乞丐”是个受伤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士兵。

虽然孙邦俊对日本在中国的恶行痛恨不已,但是他看着眼前这个受了伤不断比划的伤兵着实有些可怜,便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中拿出两个窝窝头递给了他。

令孙邦俊没想到的是,士兵吃完后便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跟在他们身后不肯离开,想留在他们家混口饭吃。

无奈之下,夫妇二人只好把这个可怜的伤兵带回家休养,虽然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善良的夫妻俩收留了这个伤兵竟有47年之久。

因为日本发动战争大肆伤害中国人,造成千万个家庭家破人亡,那时人们恨不得对日本人千刀万剐。

为了保护伤兵,孙邦俊将讲藏在一个山洞内,父子俩轮流给他送吃的和治疗伤口的药。经过孙邦俊一家一段时间的照料,伤兵很快恢复起来,但是由于他伤得太重,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等他再好一些后,孙邦俊开始教他中文,让他能在这里生活更方便些,同时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将他送回日本家人身边。

不过终究是纸包不住火,乡亲们很快就听说孙邦俊家收留一个日本伤兵的消息,大家都气愤不已,觉得孙邦俊是不是疯了,日本士兵对中国人干了这么多坏事,为什么还要收养他,就应该让他在外面流浪,自生自灭。

面对乡亲们的不解和质疑,孙邦俊依然决定要收养士兵,与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在士兵懂了一些中文之后,他告诉孙邦俊他的名字叫石田东四郎,因为受伤拖累部队撤退被抛弃了,对于他们国家给中国带来的伤害他感到很抱歉,但是他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是被迫上前线打仗的,在战场上他并没有杀过一个人。

听了石田这一番话,孙邦俊更加坚持要收养他的决心了。他向乡亲们解释石田的情况,希望大家能宽容石田留在村里生活。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孙邦俊这样心胸宽阔,很多乡亲们并不认同他的做法,纷纷躲着防着石田,甚至也慢慢疏远了孙邦俊一家。村民们见到石田,总是忍不住要去谩骂、攻击他,但是石田每次都是默默接受大家对他的恶意,从来不还手不反击。

久而久之,乡亲们发现石田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坏,他在村子里还挺老实本分的,也不做什么伤害大家的事,村民们也渐渐不排斥他在这里生活了,慢慢习惯了他的存在,他们还给石田取了一个叫“小门野郎”的绰号。后来,当地政府在了解情况之后还给石田上了一个当地户口,石田也能合法留了下来

虽然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村民们都接受了石田的存在。但是因为收养石田,孙家遭遇了许多困难,除了开始村民们对他们一家的偏见,孙家的家庭生活也因为收养他而有所改变。

起初,为了医治好石田的伤,孙家夫妇悉心照料,等到治好时,他们已经欠了一大笔外债。

除此之外,孙邦俊的儿子孙保洁原本考上了县师范学校,将来是有机会做一名老师的,但是组织上听说他们家收留日本伤兵的事之后,就把孙保杰的入学资格取消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农村家庭能够有人拿到国家“铁饭碗”,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但就是因为收留了石田,“铁饭碗”泡汤了。

后来孙邦俊临终之时将石田托付给儿子孙保杰,嘱咐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位“老憨叔”,有机会要帮他找到日本的亲人。

孙保杰在悲痛之中答应下了父亲的遗言,承担起照顾石田的责任。正是因为他要照顾一位日本老人,许多女孩子听说之后都不愿意跟他结婚,直到三十多岁孙保杰才成功结婚生子。改革开放后,孙保杰夫妻将石田的事情刊登上了报纸,试图帮石田找回亲人让他早日回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日本访华使团刚好途径南阳,听说石田的事迹后,使团中一位名叫津田的使者激动不已,他认出了石田是他们同一个部队的战友,他没想到石田竟然还活着,见面之后他抱着石田忍不住哭了起来。有了津田的帮忙,孙保杰总算是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石田很快就回到了日本与亲人相见。

四十余载的苦苦寻找,石田终于回到了他的故乡。孙邦俊一家收留日本伤兵的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传遍了全国,大家都被他们一家的勇敢和善良感动了,他们用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大爱精神的真正内涵。

回到家乡后的石田,一直惦记着孙邦俊一家对他的救命和收养之恩。他把孙家收养他四十七年的故事分享给本国人民,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向孙邦俊一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呼吁促进中日两国和谐共处。

另外,石田还给孙家寄了一笔钱以此表达他的谢意,但是孙保杰拒绝了这笔钱,因为他知道,父亲收留石田并不是想要什么回报。

得知孙家不收钱款,石田又想了其他办法来报答孙家的恩情。他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一个救援会募捐,他还呼吁增田町政府向南阳捐款600万日元,在南阳修建了中日友好植物园。

对此,日本政府也采取了行动来报答恩情,专门建立中日友好学校,每年为部分中国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不仅给南阳培养了大量人才,还极大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毋以善小而不为。”孙邦俊一家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他们对石田宽容大义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虽然孙邦俊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的所作所为却无比伟大,他们一家的事迹告诉了我们:好人总会有好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3年,河南农民在日本乘火车时,满车的日本旅客向他高呼:万岁
日军遗弃伤兵,河南农民收养,47年后回国,资助500万日元
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当兄弟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么报答的?
河南老农收养日本兵47年,日本兵回国后,如何对待老农后人的?
河南老汉收留日本兵47年,等他回国后,是如何对待老人的?
河南一家收养日本伤兵几十年,帮助日本士兵回到日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