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心正举如何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问题”

从对事物的认知层面上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称为常识认知;

第二个层次称为科学认知;

第三个层次称为哲学认知。

1

常识认知

所谓“常识”,就是人们生活中最一般、最稳定、最持久的那些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生活,它们受生存环境、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常识认知形成常识的世界图景和价值规范。这种图景和价值规范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差异甚大。

常识是人们对生活的基本认知,但即便如此,每个人对常识的掌握都不很完善,以至于当我们面对一些简单的生活小问题时,都会因常识认知不足而不知所措。由于常识来源的特性,所以,常识不等同于科学,更不等同于真理。

2

科学认知

科学认知不同于常识认知,它是不带任何诸如宗教、意识形态等色彩的认知过程。科学认知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和科学实证过程,所以,科学认知是从大量实验验证和实践应用中归纳提炼出的原理、理论、定理、定律、公式和方法。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因为历史和技术的局限性,历史上科学研究的某些结论可以屡屡被后代修正或推翻,但是这丝毫动摇不了科学本身的地位和尊严,科学工作本身总是走在通往科学真理的路上,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意志,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就一定会离真理的距离越走越近,最终掌握住它们的本质规律。

3

哲学认知

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人们从个别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就会得到一个全部事物的产生必定有一个终极原因或本体的结论,在大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本体(本源)事物的概念。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本体的大胆假设和细心求证,通过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思想认识活动,把本体事物同各种形式的非本体事物从内容和形式上、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真正区分开来后,从混沌自然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因此,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客观事物的科学性。我们只有充分的尊重事物的科学性,按照他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真正做到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完美统一,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

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是一家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经营和文化界知名人士等共同组建的思维力研究智库,基于正心正举核心理论体系,结合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人类学、创新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以多维视角做理论分析和开发应用,在医学人文、大健康、企业管理、人文教育等方向开展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先后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举办了国际人文医学峰会(三期)、全国医院院长人文素养高级研修班(十余期)、企业家人文素养研讨班(五期),开创了正心正举医学人文和企业人文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得到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参会学员的认可和支持。

在未来,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将继续立足于正心正举核心理念,依据多个应用科学理论,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论证,建立起严谨、系统的认知方法论体系,同时,结合多行业、多形式的实践,实现虚实结合、产融结合,着力打造“智慧共享平台”,成为具有人文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型民间智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心正举,回归人文与科技的平衡发展之道
心理学:一分钟教你培养“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深度好文)
从客观见之于主观到主观见之于主观
形而上学的品格:在认知与价值之间
人的局限在本质上都是主观认知局限
《本质学》理论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