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是愿景还是现实?要看你如何内观己心、外察世界

文/南鸢

主播/大猫

一、 乐观、积极、向上VS“於穆不已”

现代人用阳光、正能量、乐观、积极、向上来指代那些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事物毋宁说是人的本能,而只有相信美好,才能创造美好。

《诗经·周颂》中记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说的是天道深远,庄严而美好,这份美好又永无止息地传承下去。

这是古人所说的正能量。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是合一的,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份子,其最高使命在于能“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既然天道在于运行万物,那人既然能与天地“参”也是有做主的权力的。

人之于天地,渺小如砂砾但却并不矮小,因为人有对己心之掌控的能力,便能就此来认识与“掌控”世间万物。

无论是现代的心理学中所说的积极、乐观,还是古人所谓的仁与善,都是为了给大众指引一个美好人生的追求方向。

也许,对此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因为各种丑闻、犯罪事件甚嚣尘上,触目惊心的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加之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不幸与灾难,无论是原生家庭之原罪还是自身能力之缺陷,任何一条现状都会成为日常的压力之源。美好与创造,仿佛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粉饰的上层美学,或是政治家们空喊的口号。

还有多少人相信“於穆不已”之赞叹?

电视剧《欢乐颂》中,五个看过去令人羡慕的女人,她们拥有青春、美貌、学识、财富……每一个都有自己在大都市立足的优势和资源,可是,看似光鲜的外表,其实都有着各自必须承受的生活压力,抑或说是命运之重。

如职场精英安迪,拥有海量的知识储备、优雅的谈吐、强悍的工作能力。而实际上,她因为长期处在高压的工作强度下,几近发疯。

樊胜美,貌美如花,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摆脱了原生家庭的贫困。但却摆脱不了“吸血鬼”父母对她的精神与经济上的控制,还有一个拖油瓶兄长,自己赚的钱还不够他们的剥削。

还有一切听从父母的关雎尔、平平无奇的邱莹莹、我行我素的曲筱绡……她们都不完美,但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奔波努力。而这个看似千疮百孔的世间,不就是由这些看过去残缺的个体拼凑起来的整体吗?

这世间不存在完美的事物,但可以拥有幸福的心态。这种心态不是通过与他人对比而来。因为但凡攀比得来的安稳,也将由攀比而失去。通过攀比你容易看到那些比你差的人,但是也永远存在比你优秀的人。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幸福感不仅是极其短暂的,而且是非常不真实的。

二、内观己心,发现真实自我

许多人眼中的幸福与美好,实则是在别处。别处即是在别人身上。

比如现阶段的你很贫困,于是你觉得那些有钱的、拥有财富自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比如你缺爱,就容易羡慕那些得到众多宠爱的人儿。试问,谁不曾羡慕过贝克汉姆家的小七,屏幕上的她永远都是被爸爸妈妈哥哥们抱着,双脚几乎从不沾地。

当然,这些看上去的人间美好,有许多是现代媒体舆论推动所呈现的结果。而许多人也热衷并沉溺于这些“塑料”般的繁花似锦之中,从而忘记或者懒得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

于是,在别人盖小洋楼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应该如此,耗费半生出外打工,不舍得吃穿,更不舍得提高自己。而将这一切所得拿回老家盖了一栋小洋楼。你问他幸福吗?他也没去细想,只是觉得很满足。他这是复制了别人的幸福,因为他从未认识过自己真实的内心。

城里的知识分子家庭,以为自己为孩子创造了足够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于是,让他们按照自己安排的路径去生活。他们给孩子报很多的班,无论是孩子感兴趣的或者不感兴趣的,却早已忘记玩耍才是孩子的天性。你问孩子幸福吗?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更喜欢玩,那种近乎无聊的、甚至乏味的快乐。

我的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说,家长们不要讨好老师、不要报太多的班,大人怎么做,孩子也会跟着做。想让孩子变得更好,首先是家长对自我的提高。

这也是从自身寻找幸福的最好的例子。

当家长知道自己人生应该如何变好,才会无形地影响孩子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而这样的追求从来不能被任何一个人所替代,就像不能复制其他人的幸福一样。所以,幸福并不抽象,它是每个人的一生之践行,就像通关打怪之后得到的金币奖励,越是贴合自己的内心,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强烈。

如果说幸福摸不着,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盯向别处。而没有从自身发现积极、向上的力量,以及借此来推动自己的人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外察世界,体恤他人

然而,内观己心并非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怪圈,而是不让外界来决定主导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与其他人相连接的,因为世界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他人和外部世界。以上有述,虽然幸福并非来自对比,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当一个人自我感到幸福之后,是可以帮助那些深陷不幸中的人。

这其实就是《大学》中所言的三纲领八条目,想必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一个人只有自己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才能往外推扩,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与致知,在于认识客观世界,诚意与正心如上所述,即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到这些就是对己身的自我修养。

修身,在中国古人那里,有一套较为复杂的认识性命、践行工夫的操作过程。现代的我们已经将其简化,质言之为“修养”。听上去仿佛是一种贵族之专属权,其实不然,贵族于今之社会,已有了新的意涵。

如果一个人只有自己舒适,而不体恤他人,不能体会人间疾苦,而只有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时,才开始抱怨。这种叫做“骄矜”,而非真正的修养。

而真正良善之人能够从认识自己开始,使自己的内心与行为不冲突,并且也能使别人如此,这才真正地做到“诚”,即待人以诚。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一个人光有对美好事物的信心只做到了一半,还应有对美好的实践与推扩。那些积极向上快乐的人生,有些人真实拥有着,而每个人也都值得拥有。它一开始深埋于每个人内心的愿景之中,而只有去一步步践行才能使它真正实现。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錢穆:戀愛與恐怖
心神,往往决定了一切。
相遇了請千萬珍惜
心若有塵天地窄,眼中無物眾生親
用心领悟经典句子 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杯酒言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