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是为人服务的,不是为病服务的

文丨果其然 · 主播丨苏木

阿波罗,西方医学之神。

相传他和妹妹一起,杀死了迫害其母的巨蟒,并把蛇毒提炼成药方赠与人类,使无数人免受痛苦折磨。阿波罗同时也是青春之神、音乐之神、艺术之神,正如许多西方歌谣传唱的那样:阿波罗,你同父亲般慈祥温暖。

神农氏,东方医学之神。

他为了所在部落人民免于疾病痛苦,尝遍百草,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将药方传与部落人民,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他还将农作物的种子交给人民,从此部落不再遭受饥饿的摧残。神农氏就是炎帝,他和黄帝一起,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因,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神话缥缈浪漫,现实更具力量。

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他的名言一直作为现代医生的誓言,是医生职业恪守的最高行动指南:生命享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即使面临威胁,医学绝不与人道相违。

华佗,中医外科鼻祖,被誉为“神医”,他对医学的精辟论述,至今振聋发聩: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治病。

还有盖伦、张仲景、维萨里、李时珍……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代表着医学的历史,更照耀着医学的现在,他们的光辉,不仅在于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更是启迪了无数健康人的心灵,引发了全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

所以从神话到现实,从古代到现代,“人文”一直是医学不变的底色,“人文关怀”一直也是医学的本源。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可惜现代的我们,离“人文”越来越远,“关怀”的气氛,也越来越稀薄。

作为患者,对于医院的感情,可谓不堪回首:

挂号时熙攘的人群、诊断时漫长的等待、治疗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康复时冗长的手续。

即便病情不重,不用住院,诊疗过程同样是种折磨:

医生的态度冷若冰霜、护士总是来去匆匆,诊断的过程就是经受机器的反复检查,康复过程就是吃下形形色色的药片儿,输入各式各样的液体——鲜有人告诉你究竟为什么,更没人安慰你一下……

医生同样苦不堪言:

工作日平均工作12-15小时、节假日常常被无条件传唤、稀薄的休息时间要进行学习充电、新式的设备也要投入适应的时间。即便这样,疑难杂症还是越来越多。患者的数量也是有增无减、很多病人还不那么信任你,常常莫名遭到投诉,理由千奇百怪……

于是现代的医学,进入了一个怪圈——医学越发达,反而看病越难;社会越进步,医患关系反而越紧张。

究竟为什么?因为缺失了“人文关怀”。

应该怎么做?

需要重新强调“人文关怀,才是医学的本源”。

启迪多元思维

但是对于“人文关怀”的“本源性”,有人却表示明确反对。

他们认为“技术”才是医学的本源,因为“技术”是医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技术”,何谈医学?

的确,医学离不开“技术”。

从古希腊“原子论”的提出,到“病理学”在中世纪的发展;从16世纪《人体的构造》的出版,到19世纪自然科学为医学注入强劲威力。“技术”之于医学,就是左膀右臂,没有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不可能拥有现在的地位。

但将“医学”置于更为客观的角度去看,真正使得“医学”被世人所知,真正提高“医学”地位、促进“医学”发展的原动力,恰恰却是“人文关怀”。

比如“原子论”的提出者,正是提出“医德”概念的希波克拉底;又比如《人体构造论》的作者,同时也是直面教会迫害、依然坚持“医学不是神的财产,是造福人类之术”的萨维里。

还有诞生于普法战争中的“红十字协会”,第一次促使“医学”的概念超出了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登场;以及“最伟大的护士”南丁格尔,她将“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置于了政治分歧之上,从此“人道主义”成为表现医学最具崇高性的伟大理念。

正如中医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万物悉备,莫尊于人”的理念一样,医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直都以“关爱人”为己任、以“人文关怀”为根本。而技术仅是实现任务的工具,将“工具”凌驾于“目的”之上、“根本”之前,实在是本末倒置,荒唐之极。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技术的泛滥,使得有些医生过于盲目。盲目的医生忽略了“人文关怀”的本源,一味的依赖技术、笃信技术,不知不觉当中,降低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过于依赖技术,还会造成了患者反复检查、医疗费用直线上升;而过于笃信技术,使得“医患关系”变成了“医生与机器的关系”,无形当中,排除了患者,造成医患关系愈发紧张,而且浑然不觉,越演越烈。

所以,“人文关怀才是医学的本源”,必须重新明确。

那该如何理解?

正心正举

人文关怀是医学的价值所在

人,具有两层属性。

一层是动物意义上的人,目的是为了“活着”;

一层是社会意义上的人,目的是为了“活得更好”。

为了“活着”,人类需要面对生老病死,尽可能的延长生命;为了“活得更好”,人类需要关心爱护,尽可能地获得为人的尊严。

医学,是以“人”为终极对象的科学,于是医学的使命,正是确保人的“双重意义”,能够尽量完美的体现。从过程上看,医学为人类提供面对各种疾病的可行性方案;从最终目的上看,医学体现着对于人的关爱、人的尊重,即“人文关怀”。

所以“人文关怀”对于医学来讲,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性:除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诊断、治疗、康复手段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情感的关怀。而且由于医学本身与患者的身体健康直接相连,“人文关怀”的作用,也比其他学科更为强大。

林巧稚,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被患者称作“万婴之母”、“生命天使”,又被誉为“最美的医生”、“医学圣母”。

除了林巧稚自身业务水平高超之外,其特有的诊疗过程,也是使她誉满天下的重要原因:

林巧稚在看病的时候,总会事先焐热听诊器,具体诊断的时候,总会亲自抚摸患者的身体。

林巧稚的做法,正是“医德”的最好体现,而所谓“医德”,正是“人文关怀”。正如“身心健康”中的“心”一样,医学的“人文关怀”,归根揭底,是“人心”的科学、“人心”的哲学。

人文关怀是医学发展的方向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就提出了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逐渐替代当时的“单纯生物”模式。所谓“单纯生物”模式,就是“单纯重视医疗设备”的模式:以医疗检测结果,作为治疗的方向和方案。

“单纯生物”模式的弊端在于:患者治疗费用激增,但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提高。比如“冠状动脉”疾病,“单纯生物”模式的方法是“心脏搭桥手术”,但手术不仅费用昂贵、手术过程危险,而且复发率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则是根据患者家庭情况、经济情况、情绪情况、社交情况等等,采取“上门治疗”、“家庭病房”等治疗方法,不仅患者没有手术的痛苦与风险,该疾病的复发率也相应下降,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于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已经作为医学的发展方向,被确立了下来。而该模式的独特之处,正是引入了人文关怀的方法、加重了人文关怀的治疗比重。人文关怀,不仅最大程度避免了“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更是医学的使命感使然,医生的崇高性所在。

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

医学的作用,是捍卫人类的健康。捍卫的意义,除了面对疾病之时,医生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外,还取决于患者自身对于医学的认知能力、医学常识的具备水平。

讳疾忌医的故事,我们无比熟悉,蔡桓公一命呜呼的原因,除了自身掩盖缺点之外,更是他缺乏医疗常识所致。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早已飞速发展,但讳疾忌医的毛病,依然通普遍存在。除了害怕治疗过程麻烦痛苦之外,更是对疾病缺乏了解、对医生缺乏信心所致。

而这种种的弊端,都可以通过“人文关怀”予以解决。

例如广州某医院要求门诊医生,除了具体的诊断之外,必须尽可能地为患者普及疾病形成机理,以及预防办法;

北京某医院传染科,则为就诊的病人,免费发放当季流行病预防手册,以及治疗方案介绍。

即便在具体的治疗中,“人文关怀”也能体现出作用。比如正规医院规定,病人在手术的时候,必须由主治医生亲自接送,康复期间的病人,无论情况如何,主治医生都会每天问候,亲自查房。

于是对于疾病来说,“人文关怀”可以最大可能的做到“防患与未然”,于是对于人类健康来讲,“人文关怀”起到了最大程度的“捍卫”作用。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医学的本源是技术”的错误观点,映射出时代对我们的深刻影响,是高速发展的技术奇迹,让我们叹为观止,进而心生崇拜。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技术的每次进步,皆由人的认知能力提高促成,而认知能力的提高,正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不断进步使然。

人的意识、人的精神,正是“人文”的范畴,能够体现“人文”的理想状态,正是“人文关怀”这个概念。正是“人文关怀”促使人类求真求实,于是无数学科应运而生,技术不断发展,所以“人文关怀”才是无数学科的本源,而医学更是如此。

正是有了“人文关怀”,医学才格外伟大:医学不仅治疗人类的身体,更呵护人类的心灵;

也正是因为“人文关怀”成为了医学的本源,医学才永远崇高,因为医学不仅使我们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更促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升医生人文素养,需要这三把钥匙
郎景和 | 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本源
从听诊器的发明到对医学人文的思考
医生的角色
回望特鲁多墓志铭做有温度的医生
为什么说,中医是最美和最高尚的人文学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