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叫做词汇污名化的病,得治!

文丨书情画意 · 主播丨林霖

在今天,围绕爱这个词所制造的概念琳琅满目,唯独没有被讨论的对象就是爱本身。人们认为那不是最重要的,或者,人们假设那是重要的,但实际对它不屑一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谈及两性话题的时候,朋友圈里的一些文章弥漫着对男性群体的仇恨,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博上对女权的定义开始变成不婚不育不性不生不养,倘若被标榜的独立女性开始结婚成家生儿育女,那她就是对独立之于自由的亵渎。

我曾试图为这种仇恨与曲解做出一种回答,也曾在各类关于PUA的文章中寻求情感控制的平衡。但倘若你读过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或者《诱惑者日记》,你会发现那些习惯用“PUA”、“情感控制”这些技术词汇来评价爱欲的人,他们对激情所知道的东西是多么贫乏而有限。

还有BDSM、Gaslighting,但,滥用这些词汇是一种病,得治。

你肯定听说过“直男癌”这个词。 

和女生聊天,一句“在吗”,直男癌! 

分不清女友色号,直男癌! 

女生例假总会说“多喝热水”,直男癌! 

没发现女友穿了件新衣服,直男癌! 

看见了吗,似乎男同胞们人人皆可直男癌。

追溯本义的直男癌,是指性别侮辱、贬低女性,这类人通常自以为是,并伴随着漠视女性价值,物化女性的言行。

有多少人在不了解本意的前提下而滥用该词汇,甚至百度百科上也开始更新名词释义。

这是一个好现象吗?不见得。但它的确是滥用名词后会出现的常态。

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名词,其判定标准被模糊化那么就意味着它原有的内生力开始被摧毁,它将不再具备原效力。简单来说,它会被低估。

比如,抑郁症。

不瞒各位,我已有三年中度抑郁、重度焦虑和中重度失眠病史。近两年,我切实而又深刻的感受到这个网络世界的病态,似乎这个年头,自己没有抑郁症就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一样。而和我一样的人群,我们要面对的却是各种嘈杂的声音和对疾病本身的漠视。

“我最近心情不好,你说我是不是抑郁了。” 

“我工作压力太大了,好害怕自己有一天也得了抑郁症。” 

“你得抑郁症生活有什么变化吗?会不会像网上说的那样有自杀的想法?” 

“你是抑郁症啊,我觉得我也是。”

我们,究竟是谁病了?

当真正生病的那一类人奋力挣扎上岸以寻求解脱的时候,却有无数个人将他们重新推入深渊,他们凝望着深渊,却从未想过给深渊一束光。因为我们竟然开始习惯深渊是生活的常态,这是何等的悲哀。

这明明是关于生命的让人敬畏的话题,为什么会变得戏谑化、低龄化、无知化、娱乐化呢?

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就应该拒绝被定义为常态。只要你和我尚且清醒,就应该拒绝一切病态之流的侵袭。

一贯被认为是“独立女性”的Papi酱的孩子随了父姓,这竟然也上了热搜。他们认为,Papi酱把对后代的“冠姓权”拱手让给丈夫,是所谓的“婚驴”、“胎器”。

而我们又要怎样去判断一个女性是否独立呢?这应该看她在社会上、家庭中与男人是否有实质性的平等。无论是从伦理角度还是生理角度,无论是从“缘身性”角度还是女性主义角度,无论是从差异角度还是自由主义角度,我们都要避免以一种形式上的齐头式对待反而造成新的不平等。

无论是何种角度与何种流派,我们所要寻找的最大公约数,或者说共同的底线,那就是男女平等,这绝不意味着当代的女性要将男尊女卑强势转换为女尊男卑,这显然不是我们当代女性所追求的女权的初衷。

看过一个微博,“看,这就是你们追求的所谓的女权,到头来,不还是嫁为人妻生儿育女了吗。你们所追求的独立于自由从来都是口头的形式主义,到了既定年龄,依然要按部就班的生活。”

这是我们对“女权”的定义吗?

不,这是对“女权”的污名化。

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女权言论,“女人单身就是独立自强,男人单身就是废物。”

这句话看起来很有意思,似乎有人将“女权”与“分权”没有弄明白,仅凭一张嘴想说就说了,不用承担任何后果,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觉得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这一类人通常没有经过大脑就去评判是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难道男男女女的恋爱一定是一方依附于另一方吗?就像是合同制的契约划分一下甲方乙方吗?谈了恋爱就代表我们不再独立了吗?

这一类人显然属于“偏激主义者”,过分的强调女性个人权利、将男性视为敌人、倡导女尊男卑等。我无法阻止别人的思想,但我想告诉那些崇尚自由、独立的新时代女性,那些在中国女权之路上行走的女性们,无论是何种时代与契机,聪明的女性、会思考的女性、有独立思想的女性都应该学会判断是非真伪,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女性经济崛起的社会,资本怂恿女性消费已见怪不怪,打开购物页,标签化产品成为便捷工具——“直男送女友必备礼物清单”,甚至前几天我的一位男性友人还和我分享了一个链接,问520送女友网红推荐产品可不可行。

互联网+时代,5G即将普及的时代,新女性已经具备了二重性,即身份标识与商业符号。与其说这是社会对中国女权事业的推动,倒不如说这是资本敏锐的嗅到了商业的契机而高举“女权主义”制造的另一场狂欢。

他们很聪明,将一天习得的碎片化残羹冷炙加工成为伸张欲望的新经济女性,我们都不敢确定这条路最后是否会成功,但就目前中国女性的思想认知,资本在这条路上依然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成功的堡垒。

我很喜欢王小波先生在《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里的一段话:我承认男人和女人很不同,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别的,既不意味着某个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优越,也不意味着某种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高明。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子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亲,我也别无所求了。

之所以写这一篇文章,是希望我们尽可能地抛弃社会强化认知,用我们的眼睛与大脑去看到世界阴面的真相。

这个世界太快,快到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当同样的信息出现在手机上超过十次,没有人会再去追问真相,因为我们开始只听自己想听的,这是人类的通病,我也不例外,如同没有人可以避免过度的狂喜与造次的悲欢。

这些接收到的信息最终又会构建成为一个整体,在零碎的言语里而得到完整的表达。人类看似匮乏而丰盈,因为那是爱欲还没有失落的样子,那也是我们未经思考的样子。

我想对女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尚且未婚的女孩子们一些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

不要用你的例假去难为男孩子,我想你的母亲应该比你的男孩子更了解这件事情。

不要说“我为你生孩子,你对我好是应该的”,请你不要去强化自己的生育能力,这会是一个恶性循环。你的价值从来不是为他生下孩子,你们给了彼此一个家这才是我们自由生灵结合的意义。

不要用普世价值去评判另一个人,“后浪”的时代也从未真正普及化的在每一个人身上实现。认清你所处的境遇,保持头脑清醒,用有限理性去创造高目标的实现与低资源浪费,或者只是简单纯粹的生活,这是一个女孩子最吸引人的地方——独立的判断。

最后,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生活。

在写给我先生的日记里,我曾写道“我愿意成为一个母亲的原因不是我觉得有个孩子会使我们的家庭更完整,而是我希望百年以后无论谁先走,都可以有一个情感寄托。看着孩子的时候我们会不经意说出'你和他好像’,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生命与爱的延续。先生,自私地说,我爱我的孩子,但我更爱你,如果必须要放弃一个,我会放弃我们的孩子,我爱你这件事没有人可以替代。”

我的先生不会说什么情话,只会说“我陪着你呢,别怕,我一直陪着你。”

“我陪着你”就足够了,你说我是在依附于他吗?

或许是,那是他在的时候,如果他不在,我可以比谁都坚强,这就是我对最开始假设问题的答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多美好的仗,仍需从头打过
2012年中国十大性与性别事件
第五届(2012)年度中国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
中国女权主义太过激进了?
为什么口语中的脏话,基本都是女性词汇,有的甚至不堪入耳!
“你一个男人,怎么会得这么‘娘娘腔’的病?”|女性安全指南14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