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想、行动与选择,缺一不可——来自肺癌患者“专业家属”的一封信

我是一名肺癌患者家属。

家里的几位肺癌患者,让我成为了一名专业家属。前几天,菠萝师兄建议我,可以写些心得,也许对其他家属有些用处。最开始听到这个提议,还有点蒙;没想到后面几天,这个念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无论从菠萝因子公众号,还是菠萝师兄的书中,都得到过很多重要而有用的知识。传播知识,渡人渡己。这启发我,提笔写下了给肺癌患者家属的三封信。很长,近万字。

写家属二字时,感觉很沉重。虽然,患者其实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很多问题,的确不是患者可以面对或者解决的。毕竟,作为一个与时间有关的病,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都已年龄偏大,很多问题无法面对,很多知识没有更新。现代医学真的发展太快了!而作为患者家属的子女,是最有可能找到钥匙或者权宜之计的人。

所以,这三篇文章的主要目标受众,暂假定为患者家属。如果有年轻的患者看到这些文章,想必它们会产生一样的效果。

这三篇文章,计划讲三个方面,思想、行动与选择别被关键词吓住,从一个患者家属的角度,我认为这是必须要走过的三个阶段。没有思想准备,无法做出有效行动,没有做好选择,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一个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没有为患者做出最好的决定,我们作为家属,怕是要愧疚终身的。今天,我们就先从思想开始。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只有走过来的人才知道,其实最难的时刻,是确诊那段时间。

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人,面对一张肺癌确诊单,那种感觉,很少有困难可以与之相比。毕竟,迄今为止,肺癌依然是人类所有癌种里,最为凶险的之一。

冷静,是唯一可以做的事,不管多难。学会深呼吸,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强烈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要冷静。一个人“不配”在还可以为至亲做点事的时候,选择独自悲伤。

确诊,最难的一步

你需要带着病人完成确诊的全过程。肺癌,不是只有一张CT片子就能确定的,尽管“是否是恶性肿瘤”这一点在有经验的医生那里已经八九不离十,但要启动治疗,检查过程远远没有结束。

几乎所有癌症,都需要看到癌细胞,才能完成最终确诊。那么,你就必须说服患者,为医生贡献“一块肉”,只有取出癌细胞送到病理科,才能最终确认。是的,病理是癌症确诊的金标准。

从病理出发,可以确定癌症是非小细胞肺癌或是小细胞肺癌。前者,包括腺癌、鳞癌等,相对好治;后者,极为凶险,早中期可以放化疗,晚期有免疫治疗加化疗,但大部分人活的时间都有限。

遗憾的是,吸烟的老年男人,很容易得小细胞肺癌,除此之外还容易得鳞癌。所以如果你还年轻,赶紧戒烟吧。真得了小细胞肺癌,就算苟活几年,质量也不会太高,人类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比能解决的多。

图片来自于网络

然后需要确定分期。肺癌分四期,数字越大,分期越晚,越难治。简单说,癌细胞有没有跑出胸腔,变得至关重要。只有确定了病理和分期,医生才能给出接近准确的治疗方案。

只是接近。

在确诊癌症这事上,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对癌细胞进行基因检测。你可能会困惑,为什么有些医院让去找外面的公司检测?因为很多医院还做不了。但这一步,必不可少。没有基因检测,医学的进步再快,你都搭不上车。

在基因检测层面,大致要确定的是两件事。

一,看患者是否有基因突变,EGFR、ALK等常见突变,如今已经有靶向药可以吃,不用住院,不用放化疗,回家每天吃片药就可以。

二,看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如果很高,那么恭喜你,可以直接用免疫类药物;如果不高,千万不要气馁,联合化疗等手段,这药还可以用,也能有1/3患者获得长于3年的生存。

这些药到底有多管用呢?EGFR突变目前已经有了三代靶向药,对于突变情况比较理想的患者,多活3年不是梦。ALK突变患者至少有60%患者生存可以超过5年。而PD-1/PD-L1单抗免疫治疗,则让很多晚期病人实现了临床意义上的治愈(晚期本身就意味着不可治愈)!

我知道,你或许听过很多其他检测,比如抽血就能确诊,或者什么先进仪器无痛无痕……未来,这些几乎都会实现,甚至可能更简单。但是,现在还没有。

在人类探索出治疗癌症的大路之际,请相信规范化的治疗和确诊,而不是冒险走小路,甚至毫无必要地探路。

图片来自于网络

治疗,循证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我也不例外。所以当本文谈及治疗方案时,指的是用现代医学而非传统医学。这里不做争论。

现代医学是有世界通用语言的学科,全世界的科学家、医生们共享同样的知识体系,而且更新极快。从欧美国家到东方国家,关于癌症治疗,都有一个叫“指南”的东西。

美国的最出名,叫NCCN指南,每个季度医生们都在更新。制定指南的都是最顶尖的癌症科学家和医生们,其中还有几位华裔的身影。这是一份伟大而重要的工作。有他们的工作在,你可以不被庸医或者心怀鬼胎的人骗。

还需要记住一个词,叫循证医学。简单理解,就是医生根据大量证据基础上得出的理论,指导诊疗实践。如果有医生跟你说,他那里有个偏方、独门秘籍,那你最好离他远点。因为,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会把最好的东西贡献到知识平台上。

至于他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做贡献,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你可以理解为利益驱动,也可以理解为价值观驱动。人类学术发展至今,“1+1>2”已经成为一种生态。没有任何医生,大于所有其他医生,正如没有任何科学家,大于所有其他科学家。

如果有,也轮不到一个普通人享有偏方。不要心存侥幸,认为总有一条不为人知的路。那么多达官显贵,没听说过谁可以一副汤药下去,就治好癌症的吧?

这一大堆内容的意思是,你可以把就医行为理解为,要去找到一个能够得着人类最扎实、最先进的知识的端口。那个端口,就是一个规范的医院,和一名甚至多名坚持循证医学,而不是“整个肺癌治疗领域就老子最牛”的医生。

图片来自于公共图片库

治疗全过程应该是透明的、可见的,而不是一次高深莫测的诊断,一副不可言说的汤药,一个让你感觉说到心坎里的、容易至极的偏方。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患者家属,我们需要有去查阅指南或者高质量证据的能力。不需要精通,但一定要知道医生做出的决定是否有依据,是不是旁门左道。随便质疑医生是不对的,但拥有必要的知识和底线思维,对于保护亲人的性命,却又至关重要。

活着,就有希望

患者的确很不幸,得了肺癌。但从某种程度上,又是幸运的。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抗癌手段进步最为飞速的年代。

手术正在变得对人体伤害更小,开胸手术日渐消亡,一次微创手术只需要打三个孔,甚至正在进化成单孔手术;化疗正在变得低毒高效,而且有无数手段遏制它的副作用;放疗正在变得日渐精准,不但已经开始替代手术,还在向“只打癌细胞”进化;靶向药方兴未艾,越来越多靶点出现,一代一代更新;免疫治疗惊天问世,一旦有效、长期有效,出现了大量“超级幸存者”……

而且,大量科学家、科研经费、医药公司,正在令人振奋的前景鼓舞下,全力投入新药、新手段的研发。每个月,抗癌领域都有新发现。每一年,几大癌症国际会议都有重磅报告出现。

每一种治疗方式,都可能与你印象中的不同。去认真和你的医生聊,会发现他们一定有活了很多年的病人,有化疗几十次还像正常人一样的病人。在打败癌症之前,先别被传言吓跑,白白失去最佳机会。

活着,就有希望。过去,这是一句安慰人的话,如今是一个现实。只要活着,就可能等来更新的药,更好的办法。人类正在看到癌症被攻克的曙光。

活着,就有希望。这句话,在抗癌时,请牢记于心。因为,会有无数灰暗时刻,无数觉得撑不下去的瞬间。

请记住这句话。你需要再读一遍。


做好了思想准备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做了,敬请期待第二封信:行动篇!

展开
下载今日头条阅读剩余100%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蕾 X 邱威妮:遭遇癌症的家庭像困在海中央的船,而她们决心穿越风暴
陪伴了几位肺癌患者后,一位肺癌家属给出的抗癌建议!
癌症三分之一是治死的?都是“规范治疗”惹的祸
李峻岭教授:临床使用PD-1单抗不能“胡来”
1162期-3:【科普】FDA批准首个PD-L1药物的伴随诊断检测
癌症一半都是治死的,不治疗反而更好?不瞒你,用数据讲给你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