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蕴皆空不执空——《心经》杂说【5】

了了无遮念,空空不染心。

【原典】

之【总纲分第一】

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译文】

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悟读】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语自《六祖坛经》。所谓如如之心,非如自己之心,亦非从小我出发,而是如事物之本来面目和本真本心。

“照见五蕴皆空”,可以说是《心经》之六字箴言。若能真正明白“五蕴皆空”,即能灭除一切之烦恼和苦厄,获得自在解脱,终达涅槃之境界。

“五蕴”,“五蕴”又叫“五阴”,“蕴”是积聚或和合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是指一切之物质和精神现象

概言之,色蕴,即质碍义,为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受蕴,即领纳义,对境产生的感受或情感;想蕴,即思想义,对境产生的感觉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觉;行蕴,即造作义,对境生出的认识而产生的行动意志;识蕴,即分别义,对境而区分认识事物的意识作用。

佛教以为世间一切事物皆由五蕴和合而成,每个生命个体亦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菩萨因修习般若法门,功夫深久,生出了妙智妙慧,于黑暗中亦有光明照耀,故则能洞见一切诸法皆不实在,皆为虚假;懂得了众生之五蕴对于菩萨之真心是有掩盖障蔽而使其昏昧之功能。

所谓“空”,非指绝对之虚无。空,强调的是一种变化,万事万物非永恒之存在,其涉及内容包罗万象。空和实的界限是“时间”,过去和未来是空,当下是实。比如,一个杯子,其具象是实际存在的,而空是其最大的作用。所以,真正的空,是把过去和未来忘却,放下情绪,全然接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把握并活在当下。

了悟了“空”,须知不能执空,佛教强调一切皆空而又不执着于空名与空见,亦即空空

真正的高人,往往以出世之心态,行入世之事。他们可以做到,第一,空身,即扔掉外物;第二,空心,即扔掉杂念;第三,空性,即认清本质;第四,空法,即内心笃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识别心语
奇涯一枝俏
做人,出现三个迹象,好运要来了,有一个,也很好!
书法习作,文心雕龙。 (十八)
将事物放下 心便会开始轻松
早安心语160426:心存善念,便会迎来更多美好的事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