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立人生之平衡术之“道和德”【7】

道贯天地,德配古今。

中华文明数千年,历来视自己为一个道德之国度。长期以来以伦理道德居重,言必仁义道德,务求天地境界。

探讨道德之问题,首先必须明白“道德”二字之真正内涵。

,形声会意字,从辵,从首,首亦声,表示人行于路上。运用道教之思维方法来解读,右上角的两点“- -”,在八卦中代表的是阴,下面的一横“-”,代表着阳的意思,所谓“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之道”;中心是一个自我的“自”,强调出道须靠自己用心去体悟才能得到;最下方的走字底,道明人欲体悟大道,须深谙天地万物运行之规律。

德,始见于甲骨文,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 亦有人认为“德”之本义是登上、升。“彳”,如同人下肢之股、胫、足三节相连,意为小步走,表示修德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向上攀登。

“德者,得也”。“德”之大小决定了一个人能力之大小、幸福之程度、轮回之方向。故欲“得”须先有“德”,而有“得”则往往有“失”,欲“得”须先“舍”,懂得付出之道。

其次,必须区分儒家之德和道家之道的差异。

儒家之德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强调一个人的道德修为,即儒家所推崇之“君子”;而道家的“道”无所不包,即便是人类社会,亦在“道”中.在道家看来,道为德之本,德为道之显。真正的德,依道而为,循道而行。

“德配天地”,来自《礼记·经解》的“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易传》“与天地合其德”(《乾卦·文言》),亦是这一思想之展现。

从人生价值观而言,“德配天地”,在于体验天地合一之生命价值,则天法地,顺应自然,以求身心之平衡。

从人生方法论而言,只有修为上德齐天地,方能尽己性;尽人物之性,方可参赞天地,化育而与天地参。这既是心之本体,又是修为工夫,功夫之至深。

再厉害的伟人,也改变不了自然法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本意强调,大道如天网,无处不在,宽广无边,且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包罗万象,威力无尽。人们只能顺应大道,顺从规律,方得长生久视。

“与天地同体,与天地为一,天地即是吾身”,或是几千年来国人追求之最高生命境界。

茫茫人海,追求无限。真正的智者,患在道德不立,余事不足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
道德经
《易学文化》浅谈《易经》与《道德经》的差异
老道长说,如果修道人不知道、不修炼“六图”,到老一场空
《道德经》之知止不殆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