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立人生之平衡术之“知和行”【40】

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此王阳明“知行合一”之内核。在王阳明看来,知,是内心之觉知,即人对事物之认识;行,是人之实际行为。知行合一,内有良知,则外有良行;没有致良知,则不会有实际之善行。

唯有具备真正的知,才会有真正的行;不能真正的行,本质就是没有真正的知。知和行,如同硬币之两面,浑然一体,合二为一,不可分离。

总以为明白了诸多的道理,便会自然而然的依理而行,现实之真实往往不是如此。生活之真实是,什么道理皆懂,却总是难以过好一生。正如写作,听清了写作之底层逻辑,有醍醐灌顶之感觉,真正写作之,却远不是那么回事。从知到行,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知”是“智”之本字,从口矢声。矢,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口,代表谈论。即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之经验,弯弓射箭是远古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本义为“聪明、有战略”,后指“知识”,典籍中知智同义,意指“智慧”。

,始见于甲骨文 ,本意是十字路口,后延伸至直排、营业机构、兄弟姐妹的次序等。《说文解字》释义为,“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

从知到行,看似咫尺,其实天涯。可以说,世间最远之距离,就是从知到行的距离。

究其原因,其一,太多的知,是主观意识的知,非真知;其二,知识永远不等同于智慧。为人处世,需要知识,更需智慧;其三,转识成智,须经历一个证悟之艰难过程。

在《坛经》中,惠能在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得以顿悟,此为一个不争之事实。

然而,多数世人会把惠能十五年“藏猎”的过程一带而过。其实,“藏猎十五年才是惠能实修实证的漫长过程。

从开悟到证悟,悟后实修,实际是至为关键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惠能一门心思把念头放到了诸如狩猎、吃饭等寻常小事的修持之中。期间,惠能做到了和光同尘,待时蓄德,悟后起修,历境练心。可以说,“藏猎十五年”,惠能完成了“抱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的实践,是一个守正的过程,也是惠能可以光大禅宗之关键所在。

东坡先生宣称“八风吹不动”,可“一屁过江来”,其实还是定力不够,未修到家。

王阳明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青年时的陶行知极其崇尚王阳明之知行学说,他把“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写成对联悬于中堂,并把自己之名字改成“陶知行”。后来他又把王阳明的名言作了更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且把自己之名字改成了“陶行知”

由此观之,从知道到做到的中间,最重要的一个事,就是做或行。当然,此处之做,是真正的做,是依乎本心的做,是自然而然的做,是真心实意的做,非勉为其难的做,非外力强迫的做,非言不由衷的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着,有个好心态,你就赢了(必读好文)
知行合一读后感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心学札记: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
究竟什么是“知行合一”你知道吗?初解“知行合一”的含义。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 一”理解的疑难解答(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