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有仁者能好恶——《论语》悟读【67】

世事纷杂多迷离,唯有仁者能好恶。

《论语》第四篇第三章: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德之人,才能正确地喜爱与厌恶他人。”

【悟读】

小人有恶中之善,君子有善中之恶。

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一般而言,小人很坏,但坏中有好的一面;君子很好,但好中有坏的一面。说明对什么人也不能一概而论,应理性的具体的分析其优劣。

正如《莱根谭》所言,世间万物,相辅相成,利弊相生,福祸相依。人也亦然,好坏兼具。有人说,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综合。

儒家认为只有“仁”者,才会正确的“爱人”,也会正确的“恶人”。

其一,仁者心正,能客观的看待人和事。怀着一颗仁德的心,对人对事方能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其二,不仁之人往往心存私欲,受其蒙蔽,他们眼中的善恶并非真正的善恶。

贞观年间,太宗皇帝让王珪评价朝中大臣,王珪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以诤谏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太宗听了深以为然,那些被王珪评价的大臣,也无不折服,认为王珪的评价客观公正。王珪之所以能对诸君子做出如此评价,在于他心底无私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语出自唐代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是初唐四杰,指的是唐初的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可是,浅薄的评论者对他们的讥笑是无止无休的,这也许是人性使然。


孔子的观点提示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不能因为个体间的差异,或者自己的喜好而对他人做出有差别的评价。只有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尽量不要将个人的感情色彩掺和进去,多从客观方面入手,才能做出科学准确理性的评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越物质主义
仁者爱憎分明
《论语品赏365》第63篇-仁者好人
《论语.里仁篇》第三章读后感1000字
钱穆:《论语新解》电子版——里仁第四
王阳明'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