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有道循仁德——《论语》悟读【412】

天下有道循仁德,以民为本亲百姓。

《论语》第十六篇第二章: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悟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此处之道,一般指的是仁德。实施仁政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

夫子赞赏的“天下有道”,是他心目中的尧舜禹汤及西周时代,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夫子指责之“天下无道”,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鲁国自季氏专权,人心涣散,秩序衰败,危机四伏。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是夫子给执政者们非常有益的警示。

古制非天子不得变礼乐,专征伐,此大一统之道。夫子之“天下有道”,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秩序,深层逻辑是循天理

尽人事,知天命。夫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天”的观念,在《论语》中,夫子多次提到要效法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效法天”,具体有两层意思。其一,人类社会是按照天道运行的法则组织起来。天地二元,天尊地卑,人类社会也有上下尊卑之分,等级秩序即为天道;其二,人的某些性质的源自于天,是天造就了人的精神品质。

本章涉及到夫子的一种政治观念,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夫子认为的理想社会是大同,是完美的和谐社会,百兽率舞,凤凰来仪,神人以和,尊卑有序,长幼有别

万事万物,须循天理。逆理违道愈甚,则失之愈速,自然规律如此,非人力所能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26)
论语,季氏篇,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素说《论语》:八佾篇(二)
《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注译评
礼乐征伐自谁出?——《论语》乱谈之九
论语日课424丨忠是相互的,上级忠于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