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化司台部分村庄名称的来历


格化司台为蒙古语,清末,蒙古族牧民在此放牧时,起名格化司台。“格化”意为圆形锅盖;“司台”,意为土坎,合起来的意思是形如锅盖的山梁。民国元年(1912)有农民在此开地立村,沿用格化司台村名至今。

元宝山(马家村)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一个姓马的农民来此开地建村,得名马家村,后因村南有元宝山,故改村名元宝山且沿用至今。

陈家村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三家来自山西天镇的陈姓农民来此地开地建村,故得名陈家村且沿用至今。

七号地  民国十一年(1922年),兴和县六户人家在此买下放地人土地,村址建于第七号地界(放地时,500亩为1号),故得名七号地且沿用至今。

 西石门  民国二十九年(1944年),七号地村几户农民迁此居住,因村西北有座小山,山石形似洞开之门,故得村名西石门且沿用至今。

新民(杨贵生沟)  民国九年(1920年),农民杨贵生居此地山沟旁开地,故得村名杨贵生沟。1950年,改村名为新民且沿用至今。

新建(朱家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民朱氏居此开地,故得名朱家村。1961年更村名为新建且沿用至今。

狼窝沟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民朱氏居此开地,得名朱家村。村名沿用至今。

杜家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从兴和迁来一户叫杜长才的农民居此开地,得名杜家村且沿用至今。

后坊子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建村,因本村位于当地较大的朱家村之北,故得名后坊子且沿用至今。

四号地  民国十二年(1923年),从阳高迁来4户农民,买下放地人的4号地块(每号500亩)耕种,故得村名四号地且沿用至今。因本村在魏长城旁,城墙遗址尚存,也有人称此地为边墙地。

芦草沟  民国12年(1923年)开地建村,因村西沟内长满芦草,故得村名芦草沟且沿用至今。

七苏木  蒙汉结合名。民国十二年(1923年),从陶林(今察右前旗)七苏木迁来几户农民开地建村,沿用原籍村名。苏木,是蒙古族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乡。七苏木村名沿用至今。

牌楼  民国十七年(1928年),从兴和县牌楼村迁来一户农民开地建村,沿用原籍村名至今。

二道河坊子  民国十六年(1927年),从此地不远的二道河村迁来一户农民开地建村,沿用原籍村名至今。

五块石  民国十年(1921年)开地建村,因北山下有五块排列整齐的大石,得村名五疙瘩石头。后人们将五疙瘩石头改为五块石且沿用至今。

昝家村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从山西省阳高迁来两家姓昝的农民开地建村,得名昝家村。村名沿用至今。

大西沟  民国十七年(1928年),有几户高姓农民居此垦种,故得名高家村。后因村西有条大水沟,于1950年更名为大西沟且沿用至今。

吴家村  民国十五年(1926年),有一姓吴的农民居此开垦种地,改名吴家村且沿用至今。1946年1月四支队(即内蒙古骑兵第十一师)进驻吴家村,以其为根据地战斗生活,称村后的山为查干宝格都,查干宝格都意为白色的圣山。

押地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开地时,临时临时窝棚供开地人吃住,被称为押地房且沿用至今。

二号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从此地南40公里处的二号村(现屯垦队镇二号村)迁来几户农民在此开荒种地,沿用原籍村名,得村名二号。1976年二号村整体搬迁至离此地二公里处,新村的村名仍叫二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清初古民居沿用至今
【阿龙说昌平】昌平的这些地名太神奇,保准有你不知道的!
沧口路、李村路、市场三路,那些老街消失前的旧影!
一村一品铺就农民“致富路”
莲花村两岸农民合作社
回忆我的老校长——徐文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