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1]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 [2]  ),深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
门荫入仕,补任太庙斋郎、太子校书。后汉时期,进士及第,授秘书郎,累迁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世宗时期,出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北宋建立后,担任中书舍人、给事中、知衡州宋太宗时,担任参知政事、同平章事,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李昉去世,时年七十二,获赠司徒谥号“文正”。
李昉工诗,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撰写诰命共三十余年,参与编写《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著有文集五十卷,如今已佚。
人物关系
纠错
儿子 李宗谔
儿子 李宗讷
本    名
李昉
别    名
李文正
字明远(一作明叔)
所处时代
五代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深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
出生日期
925年
逝世日期
996年2月22日
主要作品
《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主要成就
参与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官    职
特进司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追    赠
司徒
谥    号
文正
目录
人物生平
主要影响
▪ 政治
▪ 文化
历史评价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轶事典故
▪ 太平盛事
▪ 公正无偏
▪ 不疑故友
▪ 思劳成疾
▪ 为叔辩冤
▪ 三世同命
▪ 至道九老会
▪ 千叶牡丹
人际关系
史料索引
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编辑 语音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 [3]
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3]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4]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后周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欣喜,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5]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6]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柴荣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7]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后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8]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9]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为给事中。 [10]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知衡州。 [11]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宋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陆,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奉命直学士院。 [12]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13]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14]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同乡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之后改判国子监。[15]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 [16]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17]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升任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 [18]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被改授为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执政。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改授中书侍郎雍熙北伐失利时,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赵光义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19]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发生战事时,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赵光义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应对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20]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21]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出现严重的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22]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丧事,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23]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24]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卧疾数日后,李昉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 [25]
主要影响
编辑 语音
政治
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不计旧恶,在相位时小心谨慎,没有显赫的名望。他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 [20]
文化
李昉家聚书多汉唐故事,进《开宝通义》200卷。宋太宗时,一度兼修国史,参加修纂《旧五代史》《太祖实录》等书。一生多在三馆就职,对图籍藏储和文献掌故较为熟悉了解。利用三馆丰富藏书,参与纂辑有宋代四大类书中的《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三部。因征引材料宏富,多古籍佚文,自汉代到宋初,多有失传之书,赖此得考见其原文。对保存古代文献资料有贡献。又开辟学馆,以延学士大夫,阅书不必见馆主,而下马入直读书。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书室坟籍环列四周,召故友名儒寓乐其中。 [26]
历史评价
编辑 语音
周世宗柴荣:吾久知有此人矣。 [27]
李谷:子他日官禄当如我。 [28]
宋太宗赵光义:①李昉事朕,两入中书,未尝有伤人害物之事,宜其所享如此,可谓善人君子矣。 [27]  ②昉本以文章进用,及居相位,自知才微任重,无所弥纶,但忧愧而已。 [29]
宋真宗赵恒: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 [27]
欧阳修: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当时群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 [30]
王称: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较(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嗟乎!君子哉!非甚盛德蔑以加,此三人者,俱名宰相,又能引年谢事,优游林泉,以佚其老,其处进退之际,绰然有裕矣。 [31]
脱脱:宋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蒙正、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君子谓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校,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黄中多所荐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难也。而况四臣者皆贤宰辅,又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27]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32]
王夫之:①若李昉者,吾不知其何以出后于人,而致青云、依白日,极人世之通显。或怀呴之惠,忘覆载之恩,曾不念位晋三公之身为谁氏之身也,其忍也乎哉?非以世禄而受荣名,非以宗祧故而为养子,前之失也,补过未晚也。且夫古非尽人而有为之后者也,故礼有无后之祭焉。苟非宗子与有世禄,庙祀不因己而存亡,从子可资以继祖,则子之有无,天也;人不可以其伪干天而强为骈拇枝指者也。立后者非法,觊觎以忘亲为人后者非人,古所不敢不忍者也,奚容假古礼以薄于所生也哉?今之后,非古之后也。李昉之请,天禧之制,变之正也。 [33]  ②(宋太宗待赵普)酬赏虽隆,而终寄腹心于崛起之李昉、吕端,罢普以使死于牖下,故宗社以安。 [34]  ③宋自雍熙以后,为平章、为参知、为密院、总百揆、掌六师者,乍登乍降,如拙棋之置子,颠倒而屡迁。夷考其人,若宋琪、李昉、李穆、张齐贤、李至、王沔、陈恕、张士逊、寇准、吕端、柴禹锡、苏易简、向敏中、张洎、李昌龄者,虽其闲不乏侥幸之士,而可尽所长以图治安者,亦多有之。 [34]
主要作品
编辑 语音
李昉作诗沿袭中晚唐诗风余韵,效法白居易诗风,追求浅近易晓,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他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李昉有文集五十卷 [35]  ,今已佚。《全宋文》辑有其文两卷,《全宋诗》录其有诗 [36]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2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出版图书
编辑 语音
太平广记
作者名称 李昉
《崇文国学经典文库: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王克贞、赵邻几、徐铉、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
太平御览第五卷·下版 (宋)李昉编纂,夏剑钦校点¥56.90服务由京东提供 正版图书 太平御览 (宋)李昉编纂,夏剑钦校点 河北教育出版社 9787543422155¥140.00服务由京东提供
太平御览
作者名称 李昉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该书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
文苑英华:言志的诗和明道的文(中国文化二十四品系列图书)¥23.50¥47.00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文苑英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读(下)¥30.6¥38.00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文苑英华——古都北京的学术与教育(北京文化史)¥31.5¥42.00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文苑英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读(上)¥38.6¥48.00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文苑英华
作者名称 李昉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古代诗文总集,属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全书上起萧梁...
轶事典故
编辑 语音
太平盛事
李昉随宋太宗出征北汉时,太宗曾驻师常山,因常山是李昉的故乡,太宗便赐他羊、酒,召群臣与李昉宴饮尽欢,乡中百姓及曾与他相交的人都参与此宴。宴会持续七天才结束,时人以此为荣。 [37]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亲自为其斟酒赐食。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38]
公正无偏
李昉喜欢结交宾客,北宋南唐后,南唐士人归附朝廷的人多与李昉交游。李昉向来厚待张洎而薄待张佖,李昉被罢相时,由张洎起草诏令,他在诏书中刻骨地攻击诋毁李昉,而张佖每到初一十五却一定去拜访李昉。有人对张佖说:“李公素来待你不好,你为什么还数次拜访他呢?”张佖说:“我任廷尉时,李公刚刚执政,未曾有一事请托,这是我之所以敬重他的原因啊。” [39]
李昉在中书省任职时,有人请求李昉选用自己,李昉虽然知道此人才能可取,但一定正色加以拒绝,之后再任用;如果此人才能不足,也一定和颜悦色地对待。李昉的子弟向他询问原因,李昉说:“任用贤能之人,是皇上的事情;如果接受他的请求,是卖私人的恩惠,所以要坚拒他,使他感恩皇上。如果不加以任用,既让他感到失望,又没有好的言辞,这是结怨的做法啊。” [40]
宋太祖时,宰相赵普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向李昉询问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16]
不疑故友
李昉向来与卢多逊交好,对他从不怀疑。卢多逊数次向太宗诬告李昉,有人将此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等到李昉为相时,与太宗谈及卢多逊谋反案,李昉为他多作解脱。太宗说:“卢多逊经常毁谤你一钱不值。”李昉才开始相信,太宗因此越发看重李昉。 [41]
思劳成疾
李昉主管诰命三十余年,因积劳思虑过度而患有心脏病,每隔数年便发作一次,每次发作后一定要过一年才痊愈。等到任宰相时,他愈是忧愁顾虑。 [42]
为叔辩冤
后晋侍中李崧,是李昉的族叔 [43]  ,时人称李崧为东李家、李昉为西李家。后汉隐帝时,李崧被冤杀。至宋太宗时,李崧的儿子李璨从苏州常熟县令之职赴朝待调,李昉代他为李崧辩冤,并且说:“周太祖已经替他昭雪赠官,追还他家的田宅,录取李璨为官。然而李璨年近五十岁,还任州县之职,臣从前与他同难,难道只有臣应该蒙圣明君主之恩。如果陛下能一视同仁施恩于衰微的人,那过去的冤屈就得以伸张,而继绝之恩将永远光耀史册啊。”太宗下令任命李璨为著作佐郎,李璨后来官至右赞善大夫。 [44]
三世同命
李昉致仕后,在陪同祭祀南郊时扑倒,因伤寒病去世;他的儿子李宗谔玉清昭应宫副使时,从斋戒场所得病去世;李宗谔的儿子尚书右丞李昭述,在祫祭奏告景灵宫时突然发病去世。祖孙三代都死于祭祀之事。 [45]
至道九老会
李昉的居宅有园亭别墅之美,他曾召来很多朋友亲戚在家里宴饮欢乐。李昉致仕后,想仿照洛中九老旧事,当时吏部尚书宋琪七十九岁、右谏议大夫杨徽之七十五岁、郢州刺史魏丕七十六岁、太常少卿(已致仕)李运八十岁、水部郎中朱昂七十一岁、庐州节度副使武允成七十九岁、太子中允(已致仕)张好问年八十五岁、吴地的僧人赞宁七十八岁,众人商议准备集会,因遇到王小波李顺在成都起义而中止。 [46-47]
千叶牡丹
淳化年间,李昉家中牡丹花开,“一岁中有千叶者五苞”,格外繁盛艳丽,李昉于是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作乐赏花。这年过后,第二年内,长幼“凡五丧”。文学家杨亿认为:大概是地物反常的一种验证。 [48]
人际关系
编辑 语音
父亲:李超
儿子:李宗讷李宗诲李宗谔李宗谅
孙子:李昭回李昭逊、李昭遹、李昭述、李昭适
史料索引
编辑 语音
隆平集·第四卷·宰臣》 [49]
东都事略·卷三十二》 [31]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 [27]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后世纪念
编辑 语音
李昉墓位于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宋朝大臣想得到文正谥号有多难?王安石、苏轼都没获得
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尔位,“文正”是文人道德的极致标准,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文人寥寥可数,因此皇帝不应该轻易将“文正”谥号追赠给大臣。
2020-12-1914
浩然文史 百家榜创作者,百家号金牌导师,学者,历史学博士,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宋朝第一个文正公李昉,一生历五朝却没啥政绩,为何得谥号文正?
李昉一生经历五朝,其一生就是中原政局从乱到治的真实写照。李昉崛起于后周,后出仕于宋朝,为宋太祖、太宗所喜爱。李昉得以保名善终安享晚年,这种结局和他本人谨慎识进退的为官之道密不可分。他的政绩不突出,但却青史留名,对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2020-12-1137
宋朝宰相
北宋宋太祖▪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宋太宗▪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 吕端
宋真宗▪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
宋仁宗▪ 王钦若▪ 丁谓▪ 冯拯▪ 王曾▪ 李迪▪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 王随▪ 陈尧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 宋庠▪ 庞籍▪ 梁适▪ 刘沆▪ 韩琦▪ 曾公亮▪ 富弼
宋英宗▪ 韩琦▪ 曾公亮
宋神宗▪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陈旭▪ 王安石▪ 韩绛▪ 吴充▪ 王圭
▪ 蔡确
宋哲宗▪ 司马光▪ 文彦博▪ 王圭▪ 蔡确▪ 韩缜▪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 刘挚▪ 苏颂▪ 章惇▪ 苏辙
宋徽宗▪ 章惇▪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赵挺之▪ 何执中▪ 张商英▪ 刘正夫
▪ 余深▪ 王黼▪ 李邦彦▪ 白时中
宋钦宗▪ 李邦彦▪ 白时中▪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许将▪ 欧阳珣
南宋宋高宗▪ 李纲▪ 黄潜善▪ 汪伯彦▪ 朱胜非▪ 吕颐浩▪ 杜充▪ 范宗尹▪ 赵鼎
▪ 张浚▪ 秦桧▪ 万俟卨▪ 沈该▪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宋孝宗▪ 张浚▪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史浩▪ 洪适▪ 叶颙▪ 魏杞
▪ 蒋芾▪ 陈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曾怀▪ 叶衡▪ 赵雄▪ 王淮
▪ 周必大▪ 留正
宋光宗▪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黄祖舜
宋宁宗▪ 留正▪ 赵汝愚▪ 余端礼▪ 京镗▪ 谢深甫▪ 陈自强▪ 韩侂胄▪ 钱象祖
▪ 史弥远
宋理宗▪ 史弥远▪ 郑清之▪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史嵩之▪ 范钟▪ 杜范
▪ 游侣▪ 赵葵▪ 谢方叔▪ 吴潜▪ 董槐▪ 程元凤▪ 丁大全▪ 贾似道
宋度宗▪ 贾似道▪ 程元凤▪ 叶梦鼎▪ 江万里▪ 马廷鸾
宋恭帝▪ 贾似道▪ 王爚▪ 章鉴▪ 陈宜中▪ 留梦炎▪ 吴坚▪ 文天祥
宋端宗▪ 陈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 黄镛
宋末王▪ 文天祥▪ 陆秀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英杰、田园 ‖ 文化豪族——北宋饶阳李昉世家
杨文公谈苑 [宋]杨亿
隆平集 卷四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卷六十四
宋朝第一个文正公李昉,一生历五朝却没啥政绩,为何得谥号文正?
赵光义资料简介生平事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