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社会学导论
  • 内容简介:

  • 本教材是华东政法大学规划通识类教材。互联网正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阶段,网络社会和智慧生活研究也进入了社会科学的中心论域。但是,网络社会学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甚至连学科称谓和基本概念都处于混沌状态。为此,本书在全面梳理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本三分”的网络社会学框架。

    所谓“一本”,是指网络社会学的本论部分,包括对网络超有机体的分析、既有网络社会理论的梳理、网络社会学的理解,以及网络社会学范式与方法的说明。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基于网络超有机体这一对象系统来阐述关于网络社会学的观点与方法。

    “三分”则是指网络社会学理论框架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网民行为原理、网络化结构与效能、网络社会秩序三部分内容。其中,网民行为原理是在网民个体行为层面分析有关网络现象,包括网络社会化、网民生活方式、网民公共参与等内容;网络化结构与效能是分析网络化的社会结构及效能发挥问题,包括网络社区、网络群体、网络文化、网络舆情等内容;网络社会秩序则是与制度安排、网络治理相关的一些论题,包括网络社会制度、网络社会问题、网络社会治理等内容。

    目前,《网络社会学》已被列入社会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不少院校还将其列为研究生课程,本书可以满足这一教学之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治理问题逐渐凸现,本书将逐渐显示出其教材地位和应用价值。

  • 作者简介:

  • 主编何明升,管理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社会学、社会治理、司法社会工作,出版图书《叩开网络化生存之门》《司法社会工作概论》等20余本。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转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共6项,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网络关系结构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方案及其法律支撑”首席专家,“中国特色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及监管模式研究”首席专家。

  • 目录:

  • 目录 

    第一篇 观点与方法 

    第一章 网络超有机体 

    第一节 网络超有机体的概念 

    第二节 网络超有机体的运作 

    第三节 网络超有机体的效应机制 

    第二章 网络社会经典理论 

    第一节 虚拟社会理论 

    第二节 网络社会理论 

    第三节 网络民主理论 

    第三章 对网络社会学的理解 

    第一节 网络社会学的产生 

    第二节 网络社会学语义分析 

    第三节 网络社会学的界定 

    第四章 网络社会学的范式与方法 

    第一节 网络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第二节 网络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大数据在网络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篇 网民行为原理 

    第五章 网络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本质与网络时代社会化的条件 

    第二节 网络社会化的内涵解析与目标定位 

    第三节 网络社会化的类型划分与偏差防范 

    第六章 网络角色 

    第一节 网络角色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角色与现实角色 

    第三节 新角色的出现 

    第七章 网络生活方式 

    第一节 网络生活方式概述 

    第二节 网民网络生活质量 

    第三节 微生活及其意义 

    第四节 网络美好生活 

    第八章 网民公共参与 

    第一节 网民政治参与 

    第二节 网民公共政策参与 

    第九章 网络社区 

    第一节 网络社区的实质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社区的类型 

    第三节 网络社区中的互动、权力与认同 

    第十章 网络群体 

    第一节 网络群体的概念和生成机制 

    第二节 网络群体的特征、类型和行为规制 

    第十一章 网络社会分层 

    第一节 科技革命与社会分层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分层机制 

    第三节 网络社会分层后果与影响 

    第十二章 网络文化 

    第一节 网络文明、网络文化的兴起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特质、功能与载体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生产及限制 

    第四节 网络文化的价值及核心价值观建构 

    第十三章 网络舆情 

    第一节 网络舆情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传播原理 

    第三节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引导 

    第三篇 网络化结构与效能 

    第十四章 网络社会制度 

    第一节 家庭与亲密关系 

    第二节 教育与学习 

    第三节 经济与工作 

    第四节 政治与权力 

    第十五章 网络社会问题 

    第一节 网络社会问题的概念 

    第二节 网络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应对网络社会风险,维护网络安全 

    第十六章 网络社会治理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网络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 

    第三节 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后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上网越隔绝?——社会软件背景
朋友圈,戒了!
舆情会反转的
​全国2011年04月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答案
“两微”时代,那些被你忽略的资产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