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磨溪

        

  2009年7月5日,我曾与几个山友走过一次鼓山东南麓的磨溪。这次博友邀约,我欣然应约,再走磨溪。

的确,磨溪的魅力太大了,除了优美的风景外,更因为岔路纷多,具有挑战性。

磨溪发源于鼓岭,全长十二点五公里,原名龙溪,水源丰富,自古民众在下游溪上设有许多磨坊,清道光年间二、三十年的时间(1821——1850年)里达到鼎盛时期,故有磨溪之名。磨溪是近代马尾著名的风景区,民国时期,民国省政府主席陈仪将磨溪划为暑期游览区。省政府决定开辟公路,由龙门直达磨溪,并拟设茶楼,以方便游客。民国26年(1937年),磨溪旅游业兴起,福州文化界进步人士为团结抗日,常以远足为名,到磨溪集会,后因抗日战争而停止开发。

劝退两名没有穿越经验的女网友后,我们一行十人从龙门村进磨溪,沿溪旁沙土路进山。不远处就可看到对岸溪旁两块潭石紧紧相依,俨如一顶乌纱帽浮在水上,其上还有一株小榕树,这是纱帽潭,此处旧有唐代“元和二年(807年)天大旱”摩崖石刻。《马尾文物题刻诠释》记载:1980年乡人在此开山炸石,土石把原深数米、湖面可行驶游艇的纱帽潭填平,题刻被泥石覆没。民国时期,曾有数艘游艇游弋于溪中,几座山亭散落周围,当年陈仪别墅就建在山边。民国30年(1941年),日军侵占福州时别墅被毁。

前行几十步,在溪畔的林业检查站登记上山。沿溪西岸行二、三百米,路旁洞穴突兀,洞口已湮塞。洞口岩石上有摩崖石刻群,岩壁南向上刻有“龙溪古迹”四字,下款“时清道光戊子(1828年)仲秋书”;无名氏榜书与“龙溪古迹”同在一崖内,文:“隐壁贞彰微显盛”;东北向岩壁有卫蒸民榜书文:“懿珠映彩”等六段。倚洞建有小庙,祀洪金娘娘。目前,有施主捐款,正在大兴土木,有的摩崖石刻无法看清。我想,等小庙盖好后,再来将其全部拍齐。

 现在,溪上建有简易桥,不用涉溪而过。沿东岸行百余米,溪旁一石形若学士拱手,对面巨石壁立,旁通上山路,此为浙江省镇海人吴子基于民国丁丑(1938年)孟春所题榜书楷体“南宫拜石”四字,用宋代书法家米芾(南宫)见奇石而拜的故事来形容此石是再恰当不过。

磨溪原有十段摩崖石刻,八十年代开山炸石,使石刻及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八段摩崖石。其中一段在石船景点的顶部,我们没有找到。

继续往上,望见一小石坝,丰水季节水满库。一棵古榕屹立路旁石崖上,老态龙钟,甚是引人入胜。现磨溪唯一的一座古磨坊就在溪旁,进门收费三元,古磨坊旁有岔路去已遗弃的深坑里村。

再前行,经过探花府,溪流潺湲,两旁林木蓊郁,怪石迭架,或小石丛生,或巨石稳坐。与众不同的是,溪中岩石不论大小,一统光滑无暇,好像有专人清洗过似的,在阳光照耀下,更是光彩夺目。溪潭虽有大小,水皆清澈。有“千岩竞秀,万壑争奇”之概,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和气息。我们被它所吸引,下到溪床,拍照留影。

继续往前,山路略平,有一片果园,山头偶见人家。经过贤龙殿,又是一大片的果园,一座座小巧玲珑的石头房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韵味。从这里开始,山路缓缓上升,时而在芦苇中穿行,时而在灌木丛中穿行。一路上,穿过五条支流。在到达七丘田前,还要穿过两次主溪,我们还专门拐进主溪的一片大溪床上进午餐,受台风影响,溪间的凉风吹得有点冷,草草吃了午餐,继续上路。

十一点二十分,我们一行到达七丘田。这里有一座穆睦最感兴趣的桥,这是一座单孔的平梁桥,桥面架有两块石梁,有“……造 ”的字样,但模模糊糊,无法辨认,具体是哪一朝代的桥,待考。   

七丘田北侧山脚的知青点房子是这条线路的标志性建筑,我们从其右侧的垭口穿越到南洋村。入口没有专门的路径,踏着一片被牛“修剪”的平整无隙的草地,我们惊诧,疑是进入某高尔夫球场。穿过一片杉木林后,虽然没有陡峭的山路,但始终在密林中穿行,芦苇丛、竹林……,特别是低矮的灌木林,我们蹲着走,勉强过得去,队伍中有一对身材高大的东北人夫妇,一米八多的高个在低矮的灌木林钻行本来就很吃力,遇到荆棘,我们刮不到,他被刮到。所以,高个的老宋不时地叫“我的妈”,就知道他中招了。我说,这条山路是专门为南方人开的。有的地段路径不是很明显,不时地也有岔路,只要不往右边拐上山,就错不了。一路上,都是山友老黄带路,有的地段是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路,已是六十六岁的老黄被山友称为“脚底装着滑轮走山路”,一路简直是飞奔。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南洋村的地界,这里有一养殖场。进养殖场前,我们还要爬过两道挡牛的栅栏。由于时间关系,无法穿越白眉水库到闽安镇。所以,“鬼子”也就没有进南洋村,从南洋岭古道上牛头寨。

从养殖场的机耕道出来,走上了进出南洋村的水泥村道,这是那次从南洋村坐“大奔”到鳝溪的路,我们记忆犹新。穿过牛头古寨,到达鼓岭过崙村时,已近下午三点,离坐鼓岭末班公交车仅一个小时。从过崙村走到鼓岭约一个小时,从过崙村直接下鳝溪古道也就一个多小时。于是,我们选择走鳝溪古道下山,从分路村进鳝溪古道。

 我走过一次鳝溪古道,但有眼不识知止亭。今天,终于在分路市场下看到了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知止亭。“知止”两字,是请你休息一下的意思。据过崙《刘氏族谱》记载: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过崙刘念银联合鼓山镇湖塘村王朝璧带头募捐在分路兴建知止亭供奉申公弟,亭前立碑记载了鼓岭古道修建情况,“文革”中此碑被毁。古道原路宽二米左右,由上鼓(鳝溪)至分路共3882级石阶。抗战期间,为阻止日军追击,国民党军队曾断路三段,解放后才修复,古道上曾建有奶奶坪、佛厝、分路三个茶亭供过往行人歇脚。

 前几年,有关部门手痒痒的,将鳝溪古道全部掀掉,换上新条石。一路上,古道已无古韵,仅留十来米长的古道旧石让人勾起回忆。在佛厝(现叫二亭)旁有一座重建的“武圣庵”,现在供的是“五灵公”。佛厝留存有历史上古道的茶亭,现在,虽然有卖各种饮料、矿泉水,但还有免费的开水供应登山者,这里还有一个迷你型石制神龛,挺有趣的。

 四点半,我们到达鳝溪山脚,结束了国庆节磨溪——南洋——牛头寨——鳝溪古道九个小时、约二十五公里的一路拍照、一路玩的大穿越。

 这十条自翔的好汉是:老黄、止于至善、穆睦、君入雅堂、券景阁、东北人老宋夫妇、原野、小陈、我。其中,两个女同胞。

       

 

   “龙溪古迹”摩崖石刻。


 


 

      从“南宫拜石”望  “龙溪古迹”摩崖石刻的小庙。


 

     溪边的古磨盘。


 

    磨房。


 

    路旁的田元帅探花府。


 

     溪中胜景。





 

 

 

 
 
           山中果园。 

 
 
            贤龙殿。

 
 
              贤龙殿旁一大片果园。

 
 
          果园周边山景。

 
 
         穿越在芦苇丛中。

 
 
            横穿主溪。

 
 
            在主溪大石床上午餐。

 
 
           七丘田旁的石桥。

 

 

 
 
              七丘田。

 

 
 
           进南洋村的入口。 

 

 
 

 
 
          穿越在南洋村的途中。

 

 

 

 

 

 

 
 
          穿越在南洋岭的古道上。

 
 
          牛头寨。

 
 
         分路知止亭。

 

 
 
          这是鳝溪古道?

 
       
          古道旁的武圣庵。

 

 
 
           二亭旁的茶水站。

 
 
          迷你型石制神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鼓山,古道夜登山(上)——福建7日(1)
鼓山惊现竹子开花
吴山岭上发现李根源散落的摩崖石刻
北京门头沟:后桑峪金牛山修路摩崖
大字鼻祖-泰山经石峪石刻
黔西南州也有一条茶马古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