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神的真相



所谓神话,顾名思义,故事的主角是神。

何为神?神的本义是什么?

从字形可知,神从示从申,示是意符,申是音符。

示表示牌位,有如祠堂里供奉的祖宗牌位,不过这个牌位是属于神的,神从示,很好理解。

那么,为什么神又从申呢?申又是什么呢?

申,实即电,也就是闪电雷电的电。

所谓象形字,申所象之形就是天空中的闪电,其字形就是对闪电的形象模拟。

也就是说,申的本义其实就是闪电,申字实即电字的初文。

甲骨文申:甲骨文合集 CHANT:1207、甲骨文篇CHANT:0000A、CHANT:0000B、

不仅申就是电,申字本身也就是神字,而神的示字旁其实是后来才添加的意符。

在甲金文中,就多有以申代神的写法,略引数例如下:

西周早期:用乍(作)大禦于氒(厥)且匕(祖妣)、父母、多申(多申即多神)。——《殷周金文集成》05427西周中期:好德婚媾,亦唯協天,敏用老申(老申即考神,义同西周晚期金文的皇申且考(皇神祖考))。——《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NA160西周晚期:用享孝于文申(文申即文神)。——《殷周金文集成》04303西周晚期:其用享孝于皇申且考(皇申且考,即皇神祖考)。——《殷周金文集成》04448

注意上引西周晚期的“文申(文神)”,指的是有文德的祖先,也就是说,故去的先人也可以称为神。

就像《封神榜》里的岐山封神台上由姜子牙册封了天庭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这些神绝大多数都是战死疆场的商周将士,有名有姓,有父有母,生前都是人间的肉眼凡胎。所谓人神不分,此之谓也。

由此可见,申是闪电,所谓神其实也就是闪电——

更准确地说,是以闪电为代表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天地万物背后的主宰。

毫无例外,人人也皆有自己的神,所谓精气神是也。

神即闪电,后世说的雷公电母原来就是神这个字最初的意象。

世间有万象,天地有万物,造字之初选择闪电作为神的意象,这告诉我们,神从来不是脱离现实的纯粹想象。

或者可以说,中文语境中的神,与其说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不如说其实全是古代先民们探索宇宙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种命名方式。

之所以选择闪电代表神,实在也并不意外。

在人类的生活经验中,除了地震海啸这种偶发性的事件,又有什么能比电闪雷呜更能让人体会到天地之间无比雄浑且不由人控制的磅礴力量呢?

也许你会说,那为什么不用雷作为神的意象呢?

没错,诉诸听觉的雷比之视觉的闪电更让人震撼,但是,雷电相伴,二者同出,而先闪电后雷鸣显然是无可辨驳的事实。

当然,也不必纠结,事实上,雷这个字同样也是植根于闪电即申的。

甲骨文雷:甲骨文合集 CHANT:1208、CHANT:1208A

如图所示,以甲骨文的申为主体再加上圆圈或点就是雷字,雷的字根同样是闪电。

如果再放到四季变换的时间序列中考察,我们会发现,雷电的出现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恋人的山盟海誓,在汉乐府民歌中有无出其右的名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水不再、冬雷夏雪、天地合,凡此五种,实乃难得一见甚至不可能的现象。

冬雷震震不常见,那何时会雷庭震怒呢?

当然是河开雁来春回大地的时候了,也就是说,雷电交加,其实就是春天来临的征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使者,正是东风吹拂时天空中的雷电,天雷神电,开启又一年的春华秋实。

注意,雷电与春天的如影随形,这样年复一年的认知,正是上古先民们据以安排生产生活的时间表。

对四季轮回时间序列的认识与掌握,其成果就是历法。

是的,历法,正是本书解析上古神话的关键线索。

神即申,神就是闪电,在所有天神当中,雷电的地位首当其冲。

巧的是,中华文明中的三皇之首伏羲正是其母华胥氏在雷泽“履大人迹”无夫而孕所生的。

为什么是雷泽呢?因为神的起源就在雷电。

伏羲为人文始祖,但独阳不长,人皆父母所生,所以,繁衍的重任还得有始祖母的参与,于是,女娲诞生了。

春天来临,又到了耕种的季节。进入定居农业时代以后,秋收的喜悦是所有人的期待,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先民们对丰收的希冀,又汇聚成神农的诞生。

神农,实即农神,农业之神。

冬去春来,人们对四季更替的节律有了越来越准确的把握,这种进步不再是简单的东风暖春雷震,在日升月落中,先民们仰观天象,以太阳和月亮为主要观测对象,不断积累和总结天地宇宙的运行规律,最终的成果就是分别以太阳和月亮为参照的阳历和阴历。

在这个过程中,伏羲和女娲被分别配属于太阳和月亮,与此同时,太阳独一无二的地位又催生了新的神,这就是炎帝。

仰观俯察,观象制历,古代先民们在星空下再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原来貌似杂乱无章的诸天星宿其实各有章法,全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在旋转,北天极被发现了。

随之而生的,正是夏商周三代共同的祖先黄帝。

中国的神,正如神字本身来自闪电,所有神其实都是自然之神,全是古代先民们认识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过程中的总结概括和形象描述。

去掉神乎其神鬼魅邪崇的玄幻色彩,回到古代先民们日复一日实实在在的生活空间,神话的主角们清晰可见,围绕着他们的各种神异故事,也开始散发出人间的烟火气息。

是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话,其实都是古代先民们真实无比的生活写照。

与其说这些是神话,不如说是未有文字记载时代的口述历史。

文学的基础是生活,艺术总是源于真实,所谓神话也正是如此,甚至可以说,一切文学和艺术,其实都是历史的反馈和回声。

毫不夸张地说,三皇五帝到如今的神话世系,其实就是古代先民们认识自然的卓绝历程,格物致知的传统,千年如是。

上下五千年,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但确凿可考的历史,却只有三千七百年。

殷墟考古的发现,让曾经有如神话的商朝成为真正的历史,而因之成为华夏的夏却仍然真伪莫辨。

确证夏的存在,仍然是艰难的课题,本书也无力论证。但是,考古发现已经为我们打开了远比夏朝更为久远的历史帷幕。

以万年计的山西许家窑、辽宁小孤山、北京山顶洞等暂且不说,

八千年前的裴李岗已在中原地区用龟甲占卜、大地湾在陇东烧制彩陶种植黍米;

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仰韶、半坡星散于长江黄河流域;

六千年前的大汶口在东海边生息,随后大溪文化南下巴蜀,红山文化在东北雕琢玉龙;

五千年前更是群星璀璨,黄河上游有马家窑,长江下游有良渚,汉江地区的屈家岭、石家河则出现了仿若太极图的旋涡图案……

陶器、玉器、桑蚕、龟甲占卜,诸多史前文化的出土器物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神州大地上星罗棋布的考古遗迹串连成不间断的历史轨迹。

五千年中华文明,其实并不需要王朝史来论证。

显而易见的是,在时间序列中,公元前两千年左右承前启后的夏,又怎么可能在中华大地上是一片虚无。

没有证据,此为不知。虚无主义,焉非无知?

发现伏羲神农与炎黄的真相,我们就能在神话中理出一条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清晰脉络。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一种框架,但归根结底,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融合的进程。

今天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大一统,不言而喻,这当然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反过来也就可想而知,数千年前的中华大地,又会有多少星罗棋布的文明星火。

传说中大禹立夏,在史籍典册中,那就是一个万国鼎立的时代。

《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於汤而三千馀国,今无存者矣。《墨子·非攻下》: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馀;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馀皆灭。《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战国策·齐四·齐宣王见颜斶》: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禹是何义?《说文》释曰“虫也”。

不错,禹字本是虫,但能就此说大禹就是一条虫吗?

当然不能。

比如彘即是猪,但能说汉武帝刘彘就是一头猪吗?

夏禹时天下万国,商汤时三千诸侯,湮灭在历史烟尘中的数千方国,述说的无非是兼并与融合的人类文明演进的常态。

武王伐纣兴周,彼时的中国仍然是条块分割以千百计。

《逸周书·世俘解》: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周代封建制度大兴,受封的不是宗亲就是勋臣。

想想看,万千方国不断融合,也就意味着此时的方国已经变得越来越体量巨大,分封,不就是为了让周天子自己的国在这大大小小的国中更加安全吗?正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1]”、“选建明德,以蕃屏周[2]”。

是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融合,有交流中的自然演变,也有战争与征服。

史前文明的万千方国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过程中烟消云散,留在神话传说中的片鳞半爪仍然能让我们追索一二。

凿齿、九婴、大风、封豨等传说中的怪物,就是这样的样本。

神的造字初源是闪电,是自然现象,是古代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

所谓神与神话,不过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

同样的逻辑,史前文明中的所谓图腾崇拜也应作如是观。

图腾,指古代先民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自己所在部族或群体的徽号或象征,甚至认为自己就是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后代,一般认为这是自然崇拜的表现,当然也就是所谓迷信的结果。

当我们复原各种神话主角所承载的历史真相及其创作原型后就发现,这些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无不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科技与社会发展状态的体现。

同样的,神话传说中各种各样或真实或想象的动物以及考古发现有实物存在的动物或其艺术品,其实也并不能称之为所谓图腾崇拜。

比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所谓青龙实乃东方天区的七宿,甚至龙这个字本身就是天空中这些星体的连线;

南方朱雀是鸟,不过是因为一年一度候鸟南飞,南方才是鸟的家乡;

西方白虎,对应的是秋风扫落叶的肃杀气象,正如百兽之王的虎主宰杀伐;

北方玄武为龟蛇同体的形象,是因为满天星宿东升西落,苍龙落山之后沉入黑暗,与龟同行渡过深渊后复归东方,龙行于天为龙,落于地下则是蛇,而龟则是天地宇宙的象征物。

龙虎雀和龟蛇,都是自然现象的形象描述,又与崇拜何关?

即便所谓太阳崇拜恐怕也是不合实际的。

在观象制历的天文活动中,太阳不过是先民们观测并加以利用的对象,纵使祭天祭日等庄严礼仪,所表达的也无非是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现实目的的企盼和愿望。

说到底,不论古人还是今人,总归都是务实的。

倘若非要说图腾崇拜,大概我们最应该崇拜的其实是猪。

因为它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家的象征——豕即猪,屋里有猪即为家。

历史上确实有大量的以猪殉葬、以猪命名星象等现象,不过,与其说那是猪崇拜,不如说其时的先民们驯养猪并以之为富足的象征。

当我们说古代先民们崇拜云云的时候,其实只是自以为比古人更高明的居高临下的臆想。

当然,这并不是想说古人如何聪慧甚至超越今人,而是要认识到:

不论今人或古人,一切文化、科技、宗教等文明成果都是在现有环境下应对自然与现实的产物。

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有两个,即便说最重要也毫不为过。

一是科学,二是宗教。

前者帮助我们解决现实和现世的问题,后者为我们开解关于生命的终极未知和来世的困惑。

科技与宗教的助力和加持,让我们在此岸与彼岸都得以确认自我的存在。

在科技与宗教尚未分道扬镳之前,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天文之学,正是上古时代前沿科技的桂冠,散居各地的先民们也得以在信仰的召唤下建立起共同的记忆并逐渐融入共同的文化版图(中华文化并非一元,即便经过秦代“书同文”汉代“独尊儒术”等改造,也始终保持着多元共存的丰富面貌并沉淀出中华文化开放融通的特质,但毫无疑问,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中有着可追溯的以天文为代表的源头)。

回到数千年前,华夏先民的科技与宗教就发源于仰观俯察以观象制历的天文实践。

如测定一年的长度及四季变化节气更替、发现日月五星及诸天星宿的运行规律,进而模拟天地自然的秩序以规划人间的政治伦理,包括死后的鬼神世界也是在天界展开,中国人千年传承敬天法祖的传统以及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核,无不由此发轫并坚强地一以继之。

历经岁月洗礼和王朝更迭,我们与古代先民们始终保持着精神的同步与共呜。

走进诸神的世界,是了解中国何以为中国的开始。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左传·定公四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的历史第一章 雷电:自然与神话
“神”与“仙”有何不同?古老字形揭开秘密,原来两者意思不一样
【申,审,審】字的演变含义
我要认字连载10 天上雨云雷电
古时候没有电,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却造了“电”字?
陶图瓷画6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