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心不“古”,行难于“德”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用,“迎与随”阐明,“道”是见不着头,也见不着尾的无限生发。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执”是执行、照做的含义。

“御”是驾驭、御用的含义。

如果天地万物不执行远古之道,就没办法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发展。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纪”即:自然规律法则。

能了解、认知到古道或者说宇宙的起始,就会了解道的纪律。

修远,从此段领悟出。人如果不了解、认知自己,对人生驾驭能力是很薄弱的,往往,会走偏了人生轨道,得不偿失。

修远,在领悟这段话时,经常发呆,我有个疑问?“道”的存在是远古的,那么人的存在是不是也很远古?《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宇之曰“道”。回答了我这个问题。

老子阐明,天地万物还没存在时候,“道”已经存在了。天地万物由“道”生化而来,所以,称它为母。但不知它的名字,勉强称“道“吧。

人类的原始生存积累是由天地万物馈赠而来,所以,人类才得以繁衍子嗣生存到今天。又有一个疑问?人“生老病死”如果是常态?那么,为何天地长久存在着,除了人类的破坏,远古的万物也存活着,能让他们存活久的本质是什么?

从人生经历的磨练,到领悟《道德经》,我对自己有个答案。天地万物活着本质,是“道”与“德”。道有道心,天有天心,地有地心,人有人心。能遵守着自然规律法则的天地万物,才活得长久。

也就是说,人存在的根本与天地万物一样。我们活着的真实生命是灵魂生命,不是肉体生命。肉体生命存在的本质是为灵魂生命服务的。天地自然万物形态也不是固定的,它由自然规律主导下发生四季变化不断轮回着。本质,天地自然万物活得是自己的心。

天地自然万物是怎么活得呢?保留自己“根源”,外在形态任由自然规律支配着,所以,才得以生存长久。生存长久的本质,天地自然万物具有不断孕化的“德”。除了人类破坏,远古天地自然万物从未消失过,病残过。本质,天地自然万物独立不改,活在自己的位置上,提供价值。

“独立不改”是做自己,做“原始”的自己。外在形态是由自然规律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见,人类生存本质,是法道,自然而然地活着。“道”的存在是独立不改的,我们人是不是也应该这样活着?

要想“独立不改”地活着,先要找回自己的“根源“或者说原始的自己。如何找回?“向内”求。人活着本质是“心“,是驾驭人生的“主”。

人心不“古”,

人的心都有个“古老”的自己,也是“原始”的自己。只因在历史发展规律下,所以,我们现在的心活得不自在。不自在的本质,没有把“古老”的心活出来。

中国古训,“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意思是指人即使非常会谋算,也违抗不了天命。这句话是教化人生向善的谚语,表达在自然规律下,人不要太聪明,不要想着算计谁,算来算去只会算计到自己。毛泽东,在中国外交上说过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引自《红楼梦》的典故,来说明,做人要有实诚之心,不要投机耍滑。

人生为何不同呢?本质,“不古”。原因在于,在不同的人情社会环境下,所受的教育与影响,决定着人生形态不同。也可以称为“命运”不同。“不古”是人没有探索出真实生命的形态,被外在的物所迷,以至于越活越累。

人类文明发展是向前的,我总会说,“道”不是什么固定的形状,因自然规律性,它会周而复始。就好像圆规画圆一样,“道心”不改,独立存在着,外在形态无限生发,最后还是回到了始点。

如果,古人的生活是因为物质条件的匮乏,生存的趋向是内心的精神世界。那么,当下物质文明发展走到了头,必然要回归生命“本源”,让内心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这才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核心。

“向外”求,已经让人身心疲惫。我们活着的生命体已经支撑不了当下生活所需。那么“向内”求是唯一的通道,是打开人类智慧源泉的宝藏。

行难于“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生天地万物,必然要养育天地万物。如何养?划出不同的生存环境畜养万物的生命。生活中,常听到一句话,人分三六九等。为何会这样分?本质,人与人生存环境不同,后天成长必然受影响,自然人的思想与行为会不同,也就造就命运的不同。

这种不同,可不可以改变呢?当然可以,人要效法大自然万物的生存形态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同样一句话,人与人不同,本质是生活圈子不同。说到底,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接受什么样的思想,拥有什么样的观念,自然人生状态就显现出来了。

天地自然万物,包含我们人类,由“道”生化而来,用不同的生存环境养育着,自然就有“德”。回到上面说的自然万物生存长久性,本质,自然万物“独立自主”存在自己的位置上,用千年不变的自然规律得以生发,服务着不同生物体。

所以,自然万物的“德”很厚重。本质它们尊崇道而重视德,生存长久。

可是我们人呢,尊崇道而重视德了吗?显然不够尊崇,也没多重视。活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就好比有些人离开了谁就活不下去一样?被外在人情环境驱使着,活在“苦难”军营里,齐步向前,证明着自己。

人需要这样活着吗?老子的《道德经》已经给出了答案。人要想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一定要重视“德”,重视德要尊崇道。因为“德”是由“道”生发而来。

“道”是什么?是人类生存的“根源”。根源是自己人生的根基,由心生发而来,转到思想上,支配着人的思想与行为。

“思想”是不断变动的,是随着自然规律性要发生改变的想法。也称观念的转变。为何有人的思想会保守?本质,没有“自主性”,没有用心来主导者,还是活在过去传统的思维框架下。用“天道”电视剧丁元英的话说,“靠”,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就没想着靠自己。

“靠”,影响人生最大的点,就是精神依靠。

人物质贫困一时,通过努力,基本生存是没问题的。但,精神贫困,将会影响人一生,也是当下人觉得不幸福的原因。好比,人的生命是整个房子,房子的空间使用需要“顶梁柱”来支撑。而往往,我们把“顶梁柱”虚设着,用外在物质金钱人情来顶替。一旦“外在”东西都离去,生命的脆弱也就不堪一击。

当人有“靠”的心性时,也就代表着,人做不了自己,没有选择的能力。人生完全靠外在人情社会环境驱使着,随波逐流。

一旦选择了“靠”,就没了自己的“根源”,所谓活着,也是过着别人的人生。没了自己的“根源”,不就是偏离了道吗?自己的“道”不在,德又从哪来?

人心不“古”,行难于“德”。人不去找自己的根源,找到人生方向,顺着方向自然而然走下去,人生成就几乎为零。就算,人明白要修德,如果对“德”的认识不够,相反,我们在生活中所表现的未必是积德,有可能在损德。本质,人对“道”与“德”认识不足,生存状态是世风日下,随着大众思想所感染,做出的事是有损自己德行的。

所以,老子又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人类文明发展,让人类生存状态发生根本问题的是由“失道”所造成的。如果想解决人生问题,生活问题 ,生存问题。最好的办法,向内寻求根源,一切都可以解决。所谓,家国天下事,本质还是“人心”的事。

人的“根源”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是“天赋”的不同。所代表着人一世的使命不同。使命不同,做出的事不同,“德”也是不同的形态。

上德若谷。

上德之人的行为,好似低下的山谷。永远矗立在人们不喜欢的位置上,但它的作用崇高又深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人生存之态,“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人处世之态,“人亦有言,进退维谷”。人在世之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一名话,“道”是屈尊纡贵的存在着,“德”是虚怀若谷的存在着。

老子的“道德”是可大可小,可上可下,可深可浅,可远可近,无限延伸的自然而然的规律性。应用在人生中,能领悟出多少,是人活出不同的生命维次,造就不同的命运。

古人曾说:明白大道的人好像都是糊涂的,进入大道的人却好似是在退步,走在平坦大道上却好像走在那崎岖小路上。如此不被人理解,可是正是这些人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道,什么是智,他们不会因别人的误解而改变什么。

修远,对《道德经》的领悟,用在人生中,活在“天道”思维的人用下山的方法创造人生,活在“人道”思维的人用上山的方法创造人生。两者不同,前者是高瞻远瞩,后者是目光短浅。所以,也就造就不同人生命运,形成不同命运格局。本质,来自于人的根源不同。

所以,社会的工作是不同人的分工,创造各自价值。绝不是蜂拥而上,照抄不误。“向内”求,探索出自己的根源,是成就人生的法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全文图文欣赏及译文
老子悟道
老子道论
什么是“道”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27)
习思《道德经》 |粉丝投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