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为什么跨过朱棣而选择了年幼懦弱的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元璋越过其他儿子而选择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对太子朱标爱得深沉,二是想为大明朝定下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基调,三是没料到皇太孙这么愚蠢。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爱得深沉

1355年九月,朱元璋正率兵攻打集庆,也就是后来大明朝的国都南京。双方激战正酣,家中好消息传来,朱元璋学会孝敬父母了——长子朱标诞生!

朱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标的降生,不仅给朱元璋艰苦的军营生活带来了一丝惊喜,也让他为子孙后代打江山积攒家业的干劲儿更足了。接到喜报,朱元璋难掩喜悦之情,命人在山上刻了八个大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孩子刚刚五岁,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请来了当时的大儒宋濂,作为嫡长子朱标的老师。

1367年,年仅十二岁的朱标被父亲安排去临濠祭祖,开始锻炼他当皇帝的本领。临行之前,朱元璋谆谆教导:

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1368年,朱元璋登基为帝。1368年正月,注意是正月,朱标被立为皇太子,朱元璋这是一分钟都不想等啊。

为了教育好太子朱标,朱元璋煞费苦心,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专门为太子精选了一大批文臣武将。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朱元璋

也就是说,朱元璋把跟着自己打江山的所有班底都给了太子朱标,毫无保留,自己也毫无防范。

洪武十年,朱元璋命年仅二十二岁的太子朱标监国,要求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自己年富力盛,野心勃勃,权力心极重,却让皇太子主持朝政,自己当起了半个太上皇,这完全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只能说,作为一个父亲,朱元璋爱子心切。

可惜,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年仅三十七岁的太子朱标因风寒去世。

冷血朱元璋一生只哭过两回,一回是马皇后去世,另一回就是太子朱标去世。对于朱元璋来说,只有马皇后和朱标才是他的家人,其他人都是过客。

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法统

放下悲痛,朱元璋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自己的皇位继承人选谁?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简单来说,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基本上也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执行得并不好。

从理性角度考虑,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多弊端。在这种制度下,无论嫡长子德行怎样,才能如何,是疯是傻,他都将继承大统成为一国之君。这样,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全凭运气,风险很大,对于天下黎民百姓而言也不够负责。所以,“立嫡”没有“立贤”合理。

朱元璋(剧照)

但是,朱元璋心里明白,相比“立贤”,“立嫡”的好处太大,令他无法拒绝。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为了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所以,朱元璋坚定地选择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地位。

嫡长子朱标死后,嫡次子朱樉和嫡长孙朱允炆,谁有优先继承权呢?按照周礼宗法制,嫡长孙优先于嫡次子。

所以,嫡次子朱樉没戏,而且朱元璋也绝不会考虑立秦王朱樉为皇太子,因为朱樉生性残暴、作恶多端。太子朱标临死前一年,秦王朱樉差点被朱元璋圈禁起来。

至于四子朱棣就更没戏了,他是庶出,而且脑后有反骨,朱元璋不会考虑他。朱棣造反成功后,做贼心虚,认了马皇后当母亲,这样自己就成嫡子了,造反就有理有据了。

太子朱标刚去世,朱元璋就早早地立了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其实朱允炆本不是嫡长孙,太子朱标的第一个儿子是朱雄英,原配常氏所生。但是,朱雄英八岁就夭折了。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得以扶正,这样一来,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

皇太孙愚蠢至极

皇孙朱允炆既聪明又好学,既善良又孝顺,在朱元璋看来哪儿哪儿都好,就是没暴露出愚蠢的一面,暴露的都是优点。比如,朱标去世,儿子朱允炆伤心过度,整个人瘦了一圈儿,朱元璋看在眼里,大为感动:

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元璋死后,在朝臣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削藩。后人都批评朱允炆削藩操之过急、顺序不对等等,这都是上帝视角、马后炮。在当时中央王朝和地方藩王的实力对比上,无论朱允炆怎么折腾,地方藩王都没有还手之力。

之所以一副王炸被打得稀巴烂,原因就在于作为一个皇帝、一国之君,朱允炆智不配位,太过愚蠢。

朱允炆(剧照)

愚蠢一:放走人质。

朱元璋死后,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朝奔丧,接着就被扣下了。这时,朱允炆如果能够果断地对燕王朱棣下手,料想朱老四也不敢造反。即便要起兵造反,也必然投鼠忌器,难成气候。但是,朱棣戏精上身,给小侄子演起了苦肉计,又是装疯又是卖傻,还写信给朱允炆,说自己想儿子啦,求求你放他们回来吧!

令人窒息的是,朱允炆真的把这哥仨儿给放回去了!作为一个皇帝,这不是彰显你菩萨心肠的时候,时机不对。人家徐辉祖早就苦口婆心地告诫他好几回了,老四家那三个贼小子不是省油的灯,你可千万不能放他们回去,尤其是朱高煦,跟他父亲一样,脑后有反骨。

少年天子就是不听。

愚蠢二:不可伤及四叔的性命。

三个儿子刚全须全尾地回到北京,朱棣顾不上高兴,马上就举旗造反了。可以说,从这一刻起,叔叔就不是叔叔了,侄子就不是侄子了,一家人也真就不认识一家人了!兵戎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朱棣(剧照)

可是建文帝,偏偏就不信这个邪!我就非要既保住江山,又保住叔叔。朱允炆给三军将士下令:杀叛军可以,但是不能杀我叔叔,不光不能杀,谁敢动我四叔一根毫毛,我就跟他没完!

想想吧,如果是你作为建文帝一方的一个将领,一名普通士兵,听到这样的话,心不心寒?泄不泄气?显然,戴上紧箍咒的孙悟空战斗力大减,戴上紧箍咒的建文大军也好不到哪儿去。

愚蠢三:用错主帅

靖难之役,朱允炆将五十万大军交给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李景隆是谁?李文忠的儿子,有名的公子哥,人称又一个“赵括”。率领大军出征后,连战连败。白沟河之战,要不是徐辉祖救援,恐怕李景隆就全军覆没了。回到南京后,大臣们纷纷请求处死李景隆以谢天下,朱允炆却表现得异常大度,对大臣的请求视而不见。

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军事才能出众,颇有大将风范,朱允炆就是不重用,还处处提防他。原因是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怕他有异心。

朱棣兵至金川门,李景隆开门投降,喜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

朱棣入南京,徐辉祖宁死不降,振笔直书:“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大怒,想要诛杀他,因其是元勋之后,且身为国舅,这才作罢。

作为一国之君,朱允炆愚蠢到这种地步,实在是无药可救!即便是没有靖难之役,我们也很难相信他能够带领大明朝走向辉煌。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的猪叫什么?一人下令禁食猪肉被群嘲了五百年

消失的“明太宗”:谁动了朱棣的庙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燕王朱棣,而是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朱允炆自身有哪些能力呢?
谈谈大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的起落人生
朱棣戎马一生,能力卓越,朱元璋没选择他继承皇位,而是选朱标?
儿子朱棣文韬武略举世无双,朱元璋为什么非要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