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方善技,出于阿氏
userphoto

2023.11.30 广西

关注

“阿氏”泛指乡野百姓。古代“氏”与“是”通假,又常写成“阿是”。“阿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所谓出于阿是,或田舍试验之法,殊域异识之术。如藕皮散血,起自疱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这里将“阿是(阿氏)”理解为疱人、野老等乡野百姓,泛指无名的广大劳动群众,指明他们都是中医药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日本著名汉医学家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五:“俗谚言:良方善技,出于阿氏。”《医心方》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其所引《小品方》为东晋时期陈延之撰。据此可知,“良方善技,出于阿氏”一语在东晋时期就已成形。高文柱在校注《医心方》时,注释“阿氏,犹言'某氏’。'阿’在氏前,表示不定之人”。但高文柱的注解未引起应有重视。

至于“阿是穴”,则是针灸学的专用名词,与“阿是”的含义不同。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曾对“阿是穴”下过定义:“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但今天我们要谈的并不是此“阿是穴”,而是代表无数劳动人民的“阿是”。

陶弘景在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就如此明确地提出诸药起源于“阿是”,实在令人肃然起敬。从古至今,有无数事实证明这个观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原始社会时,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斗争中逐渐发现了某些自然植物的中毒现象和治疗作用。各种植物药的发现,与原始人的采集活动分不开。为了填饱肚子,可能首先发现果实和有大块根类的药物,如大枣、枸杞、大黄、藜芦、葛根、首乌等;但也常会误吃一些有毒的植物而呕吐、腹泻甚至昏迷。《淮南子》中“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无数药物都是由“阿氏”发现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是如此,针灸、外治法、导引等的发明创造,也是如此。在内蒙古流传着一个关于熨法与灸法起源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老牧人患腰腿痛。一天,他上山放羊,山上很冷,就在那片刚烧过的石头上睡了一觉。谁知那些还有微温的石头挨着疼痛的腰腿部分,使他感到十分舒服,随之腰腿痛也减轻了。于是,他反复在烧热过的石头上睡了几次,腰腿竟然不痛了。后来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无数次反复地试用,老百姓才逐渐明白灸法与熨法是可以治病的。

《黄帝内经》说,砭石从东方来,毒药从西方来,灸焫从北方来,九针从南方来,导引按跷从中央来。这说明中医药这座伟大的宝库,是中国东西南北中各族人民经验的结晶,是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反复尝试,不断总结,并付出一定代价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正如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证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累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鲁迅的这段话说出了我们的祖先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从发现药物到形成不朽医药学著作的过程,都是“历来无名氏逐渐地造成”。

很多古代医学典籍虽各有著作者的名字,然而如果没有历代无名氏的尝试与创造为基础,这些著作大抵也难于产生。因此,这些署名的医学著作,既凝聚着医家的血汗,也凝聚着无数无名氏的血汗。(曾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腰腿痛的奇效良方
阿是穴,原来是家乡话
姜姗,赵京生:“阿是”本义与“阿是穴”由来
去痛煎治疗腰腿痛
“阿是穴”治疗说
《阿是要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