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湿热治肺的一点看法

三仁汤方体现了中医治疗学中的“湿热治肺”一大法则。在藏象学说中,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依常理推断,湿热从肺论治当为医者临证惯用之法。

然而,临证医者更为熟知的是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湿,湿热从中焦论治。“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湿热论》)“治湿之法,古人云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景岳全书》)很多时候,对应该从肺论治的湿热病证也每每从中焦论治。对三仁汤方从湿热弥漫三焦角度解读,也与治疗湿热不离中焦的理论认识有关。

叶天士在临证实践中认识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热论》)“暑热必夹湿,吸气而受,先伤于上。故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大凡暑热伤气,湿著阻气。肺主一身周行之气,位高,为手太阴经。”(《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在研读叶天士著作的基础上,尽管指出湿温病“中焦病最多”,但明确提到湿温病有在上焦者,治疗“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温病条辨》),创立三仁汤方。

后学石寿棠在《医原》中,针对外感湿热证的治疗,提出:“治法总从轻开肺气为主,肺主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湿热治肺,千古定论也。”不知石氏从何得出“千古定论”,但此语一出,“湿热治肺”被后世医家所传承。

雷丰《时病论》中在治疗湿温备用成方中列举了三仁汤和苍苓白虎汤(苍术、茯苓、石膏、知母、生甘草、粳米)等方,并指出:“三仁汤,治湿温之轻者。苍苓白虎汤,治湿温之重者。”什么是“轻者”?什么是“重者”?重用三仁汤能不能治“重者”?轻用苍苓白虎汤能不能治“轻者”?这类论述似乎不符合临床实际。实际上,三仁汤方治疗湿热困阻肺气者(在上焦),苍苓白虎汤治疗湿热困阻脾胃者(在中焦,所谓属阳明、太阴者)。

《时病论》中尚提到“清宣温化法”:“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连翘三钱(去心),杏仁二钱(去皮尖研),瓜蒌壳三钱,陈皮一钱五分,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甘草五分,佩兰叶一钱。加荷叶二钱为引。”

清宣温化法,可从二陈汤加味中套出。与三仁汤方相比较,前者作用部位在肺胃,后者作用部位在肺卫。(高建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仁汤”应对老人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肺炎
第二章、温热病之在气
马家驹:湿邪代表方三仁汤的几个重点
《温病条辨》对三焦治湿热法的研究
‘‘分消走泄’’法应用三仁汤辨治心衰
三仁汤(《温病条辨》卷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