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龚治平骨伤临床经验选
       1. 头部内伤案

何某,男,35岁。1948年8月11日,上山打柴不慎从约2米高的悬崖上跌下,跌伤头部,当时昏迷不省人事,1小时后被人救起送来诊治。

刻诊:患者发育正常,体质尚可,神志昏迷不清,左头部有一包块约3cm×2cm,瞳孔未散大,面部肌肉及四肢不时抽搐,抽搐时两目呈斗鸡眼状,牙关紧闭,面色苍白,呼吸浅微短促,脉细滑无力,苔白。此乃头部内伤,神乱气越,肝风乘虚内动的伤脑险证,邪势鸱张,病情危险。治宜醒脑开窍,通关止脱。即以醒脑开通散投之。

处方:三七10g,麝香1g,细辛3g,牙皂8g,冰片10g,雄黄3g,香附20g,远志10g,九香虫10g。

共研极细末,取一小撮药末吹入鼻腔内,打嚏即苏醒,高叫头痛如裂,烦躁不宁,虽有一线生机,但为防止再度昏迷,防止颅脑瘀血为患,又投跌打复苏汤加味。

处方:天竺黄6g,石菖蒲10g,川贝母(兑服)10g,远志8g,琥珀(兑服)6g,珍珠粉(兑服)3g,三七粉(兑服)6g,麝香(兑服)0.3g,九香虫10g,朱砂(兑服)10g,丹参15g,川芎12g,白芷10g。1剂,一日5次。

二诊:头痛减轻,无恶心呕吐,烦躁亦减轻,无昏迷,抽搐已止,但患者仍述头昏痛,身软乏力,食差,情绪忧郁,时而悲哭呻吟。此伤脑险症,一时药难收全功,症如抽丝剥茧,层出不穷,只能因势利导,防止转化为死症、残症才是大度之法。给予镇惊安神、祛风醒脑的验方醒脑安神汤。

处方:龙骨15g,牡蛎15g,酒军(后下)6g,远志8g,石菖蒲15g,麝香(兑服)0.1g,杭菊20g,丹参15g,藁本12g,蔓荆子10g,天麻10g,钩藤15g。1剂,一日4次。

三诊:进药后,诸症减轻,仍感头昏痛,身软乏力,夜不能寐。药已中病,守方加减。前方去麝香、石菖蒲,加茯神10g,枣仁10g,夜交藤18g,3剂。

四诊:因夜起床解小便不慎又感受风寒,头痛头重如裹,恶寒潮热,苔白,脉弦。投入发表散寒、祛风除湿的祛风散寒汤加味。

处方:荆芥10g,薄荷10g,苏梗10g,藁本10g,白芷12g,防风6g,大葱5根,生姜3片,大枣10枚,甘草5g,红糖20g,柚树叶10g,天麻12g。1剂。

五诊:外感已除,潮热已退,近日又小便不畅,尿频尿痛,点滴不净,此乃伤久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之故。治以行气利腑,活血通淋之通腑利淋汤加减。

处方:白茅根30g,牛耳大黄5g,小青羊10g,马鞭草10g,鸡矢藤10g,琥珀(兑服)3g,木通10g,前仁10g,黄芪30g,猪苓10g,海金沙10g,甘草10g。2剂,水煎服,一日3次。

六诊:诸恙悉平,二便通顺,神清气爽,唯感身倦四肢乏力,视物稍模糊。以补肾益肝、健脑宁心而收全功,给予补肾益脑汤。

处方:核桃仁10个,黑芝麻15g,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枸杞15g,桂圆肉15g,枣仁12g,熟地12g,萸肉10g,天麻15g,茯神(兑服)10g,五味子10g,珍珠母10g,大枣10枚。10剂。

三月后随访,神清合作,可做一般劳动。

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颠者头顶也……位居至高,内涵脑髓如盖,以统全体者也。”脑为“奇恒之府”。《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头部内伤,多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现代医学所称颅脑损伤、颅骨骨折、脑挫裂损伤、颅内血肿和脑干损伤、脑震荡等,临床上较多见。病情凶险,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救治或治疗不当,往往危及生命。虽经急救好转,但若伤情严重,还会留下难治的后遗症。对个人、社会、家庭都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尽力抢救,正确治疗万分必要。

中医学认为:脑为奇恒之府,藏精气而不泻,元神舍居于脑中,性喜静宁,恶扰动。头部经络丰富、脑为宗脉之所聚,是气血阴阳朝会之至高点。手三阳经脉从手走向头,足三阳经脉从头走向足,任督二脉,下起少腹,上交于巅顶,总司一身之阴阳,因而气血阴阳,周运不息,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脑对全身起着主宰作用。

头部一旦受到暴力,脑和脑气必然受损,扰乱静宁之府,出现神不守舍,心乱气越之证。同时头部脉络受损,血离经叛则渗溢流瘀,气血凝滞,阻于清窍,压迫脑髓,使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气机逆乱,神明皆蒙,脑的功能发生紊乱,诸症百出,如神志昏迷、烦躁不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夜不安寐、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所以,先父在治疗头部内伤初期,初伤多实,强调要醒脑开窍、通关止脱、升清降浊、安神益智为首要之法。多用祖传经验方,随证变化不同而分别选用,因变化急骤,一日1剂,或一日数剂,灵活应用,方能回阳救逆,化险为夷,步步小心,切不可等闲视之。只有严密观察,及时救治,才能起死回生。

伤久多虚,或瘀血不化而致虚中夹实。头部内伤后期主要表现为脑气虚(气血虚),肝肾虚,所以先父强调在头部内伤后期和肾的关系最大,在治法上要补肾益肝、健脑宁心为主。方能收全功,防止后遗症的发生。近年来配合食疗,效果也更加满意。

先父在诊治头部内伤病患者,既大胆又慎重,处方严谨,丝丝入扣,变化多样,紧紧抓住“辨证”二字用药,因此逢凶化险为顺,步步为营,力挽危症。

2. 胸胁内伤案

冯某,男,43岁。1956年10月3日从约3米高的楼梯上跌下,右胸撞在楼梯角上,当即右胸疼痛剧烈,胸胁胀闷,呼吸不畅,咳嗽,时而痰中带血丝。胸部活动时及深呼吸右胸疼痛加剧,曾到某医院拍X片:为右胸6、7肋骨骨折,给予包扎固定,西药打针服药仍疼痛未减,食少,咳血,坐卧不宁。10月11日转诊。

刻诊:患者形体壮实,表情痛苦、呻吟,半坐位。右胸中部有瘀血斑。局部肿胀(++),压痛以6、7肋骨部为甚,有骨摩擦音,挤压试验(+),咳痰时可见少许血丝,苔白,脉弦。阅自带胸片,右胸6、7肋骨骨折,两断端稍有移位,双肺未见异常。印象:胸胁内伤,气血两伤,瘀血为患。6、7肋骨骨折,加重了胸壁的损伤。治宜止血行血,活血化瘀为先,方用散瘀活血汤加味。

处方:刘寄奴10g,地锦草10g,芦三七10g,泽兰10g,三棱10g,莪术10g,甲珠(兑服)5g,血竭(兑服)10g,赤芍10g,乳香6g,姜黄10g,见血飞12g,九香虫10g,蛇难爬20g,酒军10g(后下)。2剂,童便50g,送服,一日4次。

外治法:局部骨折处外用挺胸双指接骨法,使肋骨骨折复位。外用消肿散,以厚纸板为夹板固定局部,宽胶布叠瓦状超过患侧胸围至中部固定,外用绷带包扎。固定后,每日以活血酒30g,滴于患处。

二诊:前方法治疗后,胸痛减轻,咳血已止,夜已能寐,但胸痛仍在,活动不便,呼吸不畅,咳嗽胸痛加剧,苔白,脉弦细。治宜理气行血,疏筋活血。方用宽膈汤加味。

处方:桔梗12g,枳壳12g,当归10g,川芎12g,苏梗12g,白芷12g,团葱10g,浙贝10g,木香12g,酒军(后下)8g,甘草6g,参三七(兑服)5g,杏仁10g。3剂,水煎服,一日3次。

三诊:胸痛已减,局部肿胀消退,仍咳而胸闷胀痛,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原方去团葱,加丹参15g,再进4剂。

四诊:患者咳嗽胸闷胀已除,可下床行走,自感伤痛已减大半,仍感胸痛,此乃瘀血未净气滞作患。治以活血祛瘀,理气升清。方以理气活血汤加味。

处方:三七粉(兑服)6g,当归10g,川芎12g,红花10g,丹参15g,川楝子10g,乌药10g,青皮10g,伸筋草6g,天麻10g,蝉蜕10g,甘草5g,柴胡10g。3剂,水煎服,一日3次。

五诊:咳止,胸闷胀痛已除,呼吸亦畅,行走自如,仅感神疲乏力,胃纳不馨。此乃久服活血化瘀理气之剂,脾胃苦寒所伤。X片复查:骨折已愈合,对位对线良好,有大量骨痂生长。解除外固定,外用活血酒擦,一日3次。内服以健脾膏1剂(处方见前)以和胃脾,补中益气,调补气血以善其后。半年后随访,一切如常,可参加正常劳动,体健如前。

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诸病源候论·卒被损瘀血候》云:“夫有瘀血者……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正体类要》指出“跳跃搥胸闪挫,举重劳役恚怒”乃是引起胸胁内伤的原因。《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指出“颠扑损伤,或被伤入于肺者”,“右胁下伤透内者”,二条为胸胁内伤的危重证候,并记载有大紫金皮散用于治疗“内伤肺肝,呕血不止”的论述。《内经》云:“气伤痛,形伤肿。”《难经·二十二难》云:“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明确地论证了胸胁内伤是指外力引起胸壁及内部气血、经络和肺脏的损伤。

胸中又称为膻中,部位属于上焦。《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之气。”《灵枢·海论》云:“膻中者为气之海。”表明全身之气皆汇于胸中,胸为多气之腑,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枢纽。胸部又为全身经脉上下重要通行之途,因而受伤后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气滞作痛,血瘀作肿,咳嗽甚至咯血,呼吸不畅,深呼吸及用力活动时伤处疼痛加重。

先父治疗胸胁损伤时,强调不论伤气伤血,或气血两伤,肋骨骨折,总以理气、行气为先导,活血化瘀为本,肃肺化痰、疏肝解郁为要。对于损伤后期,因胸胁内伤日久气血耗损,多出现神疲乏力、胃纳不佳等症。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健脾和胃,常为治疗胸胁内伤的善后之法,尤其是血脉损伤咳血之后,尤要健脾胃以生气血,紧扣“后天之本”。

本例伤者,先父内治配合外治手法复位治疗两处肋骨骨折,中药外固定,内外合治,先止血行血、活血化瘀,出现变症后又随症用药,防止了逆转,因而收效甚速,并无后遗症。

3. 肾挫伤案

朱某,男,23岁。1969年3月15日,患者因纠纷与人发生斗殴。被人用木棒击中左腰部,当即倒地疼痛,活动不便,被人送至当地卫生院治疗,痛稍减,但小便不利,解便时小腹疼痛,腰痛难以步行,小便时而带血。大便四日未解,腹胀潮热,食差纳少,故转送来诊治。

3月20日刻诊:患者神志清楚,回答切题,右侧卧位,一般情况尚可,发育营养中等。左腰部微肿、压痛、腰部功能障碍。无畸形,舌苔黄厚,脉洪大。腹部稍膨隆、拒按、肠鸣音存在,无包块。查小便:红细胞(+++),余(-),印象为:肾挫伤。治以活血利尿,润肠通便为先。方用利尿化瘀汤加味。

处方:生地15g,杜仲10g,茯苓皮20g,泽泻20g,琥珀(兑服)5g,参三七(兑服)5g,桃仁10g,火麻仁12g,蒌仁12g,酒军(后下)10g,石韦15g,木通15g,白茅根30g,飞天蜈蚣15g。1剂。

外用消肿散,酒水各半,加热调敷患处。

二诊:服药2次后大便已通,腹胀满消退,小便较前稍利,痛减,血尿未止。腰部仍酸痛,原方有效,以利尿止痛、活血化瘀为治。

上方去火麻仁、蒌仁、桃仁,加赤芍10g,王不留行15g,丹参15g。2剂。

外治法同前。

三诊:血尿已止,检查化验小便常规已正常。小便自利,无疼痛,腰部肿胀已消失,仅感酸痛。但失眠多梦,身软乏力,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此乃年少气盛打斗受惊受伤,神不守舍。治以养心镇惊,补血安神。方以养血安神汤加味。

处方:黄芪20g,丹参15g,熟地10g,当归10g,天麻10g(兑服),白芍10g,枣仁15g,茯神12g,柏子仁15g,龙眼肉10g,炙甘草6g,杜仲10g,夜交藤20g。2剂。

外用活血散酒水各半加热调敷腰部。

四诊:腰痛已消失,夜能安睡,可参加家务劳动。效不更方,将原方丹参易党参15g,再进3剂。诸症消失,治愈,半年后随访工作如常。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肾者主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素问·缪刺论》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素问·标本病传论》云:“大小不利治其标。”《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伤损腰痛脊痛之证,或因堕坠,或因打仆,瘀血留于太阳经中所致。”《杂病源流犀烛》云:“气既滞、血既瘀,其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脏腑并与俱伤。”

肾挫伤是指肾脏实质的损伤。临床上常见腰部或腰胁部直接暴力打击所致。症状主要是腰痛与血尿,甚则大小便不利,腹胀浮肿。如治疗不当,常常导致肾虚腰痛,迁延难愈。

先父治疗本例患者为肾挫伤重症,直接由暴力打击所致。伤后腰剧痛跌仆,小便血尿(+++),腰部肿胀、压痛,曾经治疗五日,前医多用化瘀止血通淋之药,标本都未中的,诸症未愈。先父五日后见小便带血、大便四日未行、腹胀痛,潮热,食差纳少,行走不便,舌苔黄厚,脉洪大,证属肾挫伤后肠有燥屎,瘀热血结,迫血妄行所致。治以活血利尿,润肠通便为先,破气导滞、泻下,使瘀热、燥屎从大便排出而安,再以利尿通淋止痛,活血化瘀止其血尿,外用消肿散、活血药治疗腰部瘀肿作痛,直达患处。后以养心镇惊、养血安神、补肾壮腰以收功获愈,紧扣病证,内外用药,相得益彰,无后患之疾。

4. 鹤膝风案

曾某,女,9岁。1959年6月1日因玩时不慎跌伤右膝,当即肿痛,活动不便,拍X片无骨折。当地医院按“右膝关节软组织挫伤”治疗半月好转。1月后复感风寒,治愈后又感右膝痛,治疗后更加剧,屈曲不利,不能负重,不能运行,经治疗未见好转,右膝酸痛日渐加重,伸屈活动不便,行走时稍跛。午后渐热,身软乏力,食少消瘦,夜有虚汗。经治三月未效,于9月3日送来我院就诊。

刻诊:患女形体消瘦,发育营养均欠佳,慢性病容,表情憔悴,面黄无华,颧红潮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右膝关节呈梭形肿胀,按之软绵应指,关节上下明显肌肉萎缩,典型的鹤膝风,行走跛行。X片示右膝关节结核。胸片:未见异常。此乃外伤后寒湿流注于筋骨,营卫失调,气血不和,迁延三月多,速效非易。先宜祛风健脾利湿,方以化湿止痛汤加减:

苡仁20g 全虫3g 姜虫6g 草果仁3g 厚朴6g 通草3g 白芷6g 桂枝3g 千年健6g 乌梢蛇10g 炒白术6g 茯苓皮12g 山楂10g 甘草3g 2剂

外用:舒和散用酒、醋各半加热调敷右膝关节。二日1次。

二诊:9月7日,患膝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但仍活动不便,跛行,潮热,身软乏力气少,夜有虚汗,舌苔薄白,脉沉无力。治以养阴清虚热,补肾益气血的抗骨痨丸加味:

沙参10g 紫菀8g 百部10g 白及10g 白蔹10g 夏枯草15g 黄柏10g 黄精10g 银柴胡8g 制鲨甲(兑服)5g 黄芪10g 甘草3g 制龟板(兑服)5g 牛膝8g 5剂

外治法同上。

三诊:9月18日,患膝肿胀消失,痛减,伸屈较前好转,潮热已退,夜无虚汗,食欲增加,面色稍好转。但右膝仍酸痛,夜甚,行走仍稍跛,舌苔仍薄白,脉仍沉细无力。此乃寒湿之邪未能全化。治以温阳通脉,化痰温通的阳和汤加味:

熟地20g 鹿角胶10g 姜炭5g 肉桂(焗冲)3g 麻黄5g 白芥子6g 生甘草3g 黄芪15g 汉防己6g 牛膝8g 5剂

外治法:外贴散翳膏,二日1次。

四诊:9月28日,患女精神好转,面色转红。患膝肿痛减轻,活动伸屈有力,行走仍稍跛,舌质红,苔稍薄黄,脉细数有力。效不更方,仍以前法进之,加泡参30g,5剂。

外治法:同上。

五诊:10月8日。患女自我感觉良好,认为病势已去大半,食欲精神均正常。右膝酸痛减轻,活动好转,可下床行走,稍跛,仍感不能用力,身软乏力。此乃久病气血虚弱,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又患骨痨伐之过多。治以扶正益气的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15g 党参12g 白术12g 陈皮5g 炙甘草5g 当归10g 蜜升麻10g 柴胡8g 黄精12g 五味子6g 3剂

外用:散翳膏外贴,三日1次。

六诊:患女精神食欲增加,行走正常,患膝疼痛大减,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治以补气温阳除寒、散结化痰软坚的抗骨痨丸。

党参100g 黄芪150g 骨碎补100g 边桂30g 麻黄30g 蜈蚣30条鳖甲100g 熟地150g 白芥子40g 姜炭40g 甘草30g 鹿角片150g 百部150g 山慈菇100g 汉防己50g 浙贝母100g。

炼蜜为丸,每丸重6g,一日3次,开水送服。

外用药停用。

七诊:服药一料后,身强体壮,患膝已恢复正常,无肌痿。X片复查:正常,无骨质破坏影像。右膝行走自如。为巩固疗效,防止再度复发,嘱将原方加黄精100g,牛膝100g,山楂100g,山药100g,炼蜜为丸,每丸重6g,一日2次,开水送服。

一年后随访,体健如常,运动自如,已上学读书,从未复发。

按:鹤膝风,又名鹤膝痰,近代称之为膝关节结核。中医学认为是寒痰凝聚于骨关节间引起的一种阴证,病程迁延难愈,《诸病源候论》云:“喜着大节解间……喜着鼠蹊髂头胫膝阀,婴孩嗽儿,亦着髆肘背脊也。”《外科心得集》云:“附骨痰者,亦生于大腿之侧骨上,为纯阴无阳之证。小儿三岁五岁时,先天不足,三阴亏损,又或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隐隐切痛,遂发此病。”又云:“鹤膝痰,鹤膝风者,以膝肿而胻腿枯细,如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明确地论述了本病的发生、命名、症状、体征,至今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例患女是典型的膝关节骨痨、鹤膝风症,因外伤后,筋络受损,寒湿泛伏,以致三阴虚衰,患膝肿胀,上下消瘦,潮热盗汗,体倦乏力,神倦食少,一派阴寒凝聚之象。先父选用家传的抗骨痨汤,配合先贤各种验方,随证施治,再配合家传外用经验方,因而内外兼治,得心应手,疗效较速,最后以家传抗骨痨丸两剂而收全功,治愈未复发。

5. 骨折迟缓愈合案

柳某,男,54岁,农民。患者于1958年2月7日上山打柴不慎从树上(约2米高)跌下,左上肢先着地,当即左上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自觉有听到骨折声,左上肢不能抬举活动,无昏迷及恶心呕吐。经人救起送往本地骨科医生治疗,诊断为左肱骨中下段骨折,经手法复位、外用小夹板固定、内服中药等治疗三月,患肢上臂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但骨折处自觉有左右移位感。可闻及骨擦音,左上肢活动仍受限,不能抬举,又到本县医院诊治。拍X片为左肱骨中下1/3处骨折,无骨痂生长。诊断为左肱骨中下1/3处陈旧性骨折,迟缓愈合,又给予手法整复,给予左上肢石膏固定。三月后拍X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尚可,但仍无骨痂生长。又固定三月,并给予打针、服西药治疗等仍无好转,于1969年3月1日转来我院诊治。

查:神清合作,扶拐而行,慢性病容,表情憔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左上肢肌肉稍萎缩,左肱骨中下1/3处有骨擦音,成假关节活动,左上肢功能障碍。X片复查左肱骨中下1/3处陈旧性骨折,分离约0.3cm,无骨痂生长,但髓腔仍通,无硬化征。

治疗:患肢骨折处用舒活散加热调敷,用桐子树皮夹板成筒状固定后,再外用纸夹板4块超肘关节固定。用木托板及宽布带托住患肢,左肘呈90°固定。每天叩击患肘向上10次,每次5分钟,使患肢被动活动,左肩、肘、腕及手指仍可功能锻炼,但不宜负重、抬举、旋转活动。每日用活血酒按摩患肢1次,骨折处固定不做按摩。

查患者陈伤日久,气血耗伤,肝肾亏损,筋骨不强。骨折复位时牵拉太过,骨折处分离,严重影响了骨折愈合,故骨折新骨不生,久不愈合。治宜内外用药合治,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的补肾壮骨汤加味:

狗胫骨30g 羊胫骨30g 鹿角胶(兑服)15g 枸杞子20g 大枣10枚 黄精20g 何首乌20g 肉桂(兑服)3g 杜仲15g 续断15g 骨碎补10g 3剂

经服药3剂后,外用中药及双夹板固定,并做纵向叩击患肢治疗后,患者自感患肢骨折处较前稳固,无移位感,但仍感疼痛,不能抬举活动,患肢乏力。效不更方,外治法同前。内服中药原方加党参15g,黄芪20g,以固正气、益气血。5剂。

服药5剂后,患者感患肢比前有力、骨折已无移动感,但仍疼痛、不能抬举、精神及食欲均好。为了巩固疗效,患肢骨折处外用接骨散,五日换药1次,继续双层夹板固定,并每日3次在肘关节底部向肱骨上做纵向叩击100次。外用活血酒按摩骨折上下端(未固定处)及肩、肘关节,嘱锻炼患肢功能活动。

内服接骨丸加味一料:

螃蟹(焙黄)8只 乌鸡骨100g 煅自然铜50g 血竭20g 甲珠30g 甜瓜子100g 骨碎补150g 猪下巴骨100g 制马钱子10g 地龙50g 麻黄30g 桂枝50g 丹参100g 续断100g 杜仲100g 黄芪150g

炼蜜为丸,每丸重6g,一日3次,黄酒送服。

经服完上方一料后,X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分离及成角,有少许骨痂生长,但骨折线还是清晰可见。

查骨折处已较前稳固,无异常活动及假关节状,局部肌肉已好转,无萎缩现象,但患肢仍不能活动,功能障碍。因骨痂生长太少,骨连接不坚强,因而活动不灵利。虽然有初步好转,但还要乘胜再进,巩固疗效,方收全功。否则前功尽弃,致骨不连接,后患无穷。

外治法:外用接骨散加舒活散,黄酒、蜂蜜各半加热调敷患处,三日1次。用内外两层硬纸夹板固定,每日用活血酒按摩患肢,并纵向叩击肘关节向上各100次,一日3次。患肢能做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不可超重、超快、超速,以不费力、不痛苦为度。

内治法:嘱一日三餐都要加强营养的摄入,食物变化多样,不可偏食。

内服强筋壮骨丸加味以补气血,益肝肾,强筋壮骨。

紫河车1具 何首乌100g 补骨脂100g 千年健50g 甘草50g 制龟板50g 制豹骨30g 猴骨100g 金毛狗脊100g 鹿角胶50g 三七30g 黄芪100g 红参50g 边桂39g 熟地100g 枣皮100g 枸杞子100g 桂圆肉100g 当归100g

以上一料炼蜜为丸,每丸重6g,一日3次,早晨开水送服,中午、晚上黄酒送服。

如此治疗三月半后,X片复查:肱骨骨折已连接,有大量骨痂生长,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已模糊。解除固定,停用外用药。用中药陈伤熏洗剂洗患肢,每日1次。查患肢已可抬举,无异常活动,可负重,但不能持久。为了巩固疗效,将上方再进一料为丸剂服,以收全功。一年后复查,患肢功能良好,无畸形,活动自如,可负重,已参加劳动,健如常人。

按:此例肱骨中下1/3处骨折,因过度牵拉手法不当、整复多次、内外固定不良,使骨折处分离,骨折段血运不良,致使局部筋骨损伤严重至骨折迟缓愈合,一年多骨未连接、患肢功能丧失、肌痿。患者又年过半百,损伤日久,气血耗伤、肝肾亏损,筋骨不强,故骨不能新生,迟迟不能愈合,此乃骨折患者重症,如治疗不当,可致终身残废,后患无穷。

先父治疗此患,强调要先用正确的手法轻巧复位,再加强局部的外固定,必要时要上双层夹板,先活血化瘀、后接骨续筋外用药,配合对患肢的药酒、按摩、功能锻炼,防止患肢的肌肉萎缩,不利于骨折愈合,并强调一日三餐的营养要加强,不可偏食。在骨折处上下端经常轻手法上下叩击,以防止骨折分离,更紧密地靠拢连接,有利于骨痂的生长、骨折的修复,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不可偏激,也不可偏废;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内治法:先服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汤剂,再服续筋接骨的丸剂,最后以补气血、益肝肾壮骨药丸以收全功。先父强调不管内外治法,首先要针对骨折迟缓愈合的病因,去除妨碍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再因人而异,辨证施治,此类患者只有重补气血、益肝肾、健脾胃、强筋壮骨,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力挽逆势,使骨折重新按期愈合,恢复正常的功能。

6. 骨化性肌炎案

李某,男,9岁。患儿于1960年2月17日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不慎跌伤右肘关节,当即肿胀、畸形、疼痛、活动受限。父母即抱送小儿到本地乡村骨科医生处诊治,按右肘关节脱位处理,手法复位后,外用中药,竹夹板四块固定,一周后解除固定,患肘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本地乡村医生认为未能复位,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一周。解除固定后,患肘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即送本县医院诊治。X片诊断为:右肱骨髁上骨折、远断端向后移位(伸直型)已有少许骨痂生长。即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整复,上石膏绷带屈曲固定肘关节90°功能位,以后肿胀消退,疼痛减轻。2月后拍X片,骨折对位尚可,对线欠佳,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已模糊,解除石膏固定后,患肘肿胀消退,但仍疼痛,弯曲及伸直功能障碍。本地按关节僵直所致又行理疗及推拿按摩一月多,未好转。患肘疼痛加重,功能活动受限而转诊。于5月3日来我院诊治。

刻诊:患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自动体位,一般情况尚可。右肘关节宽布带90°悬吊胸前。查:右肘关节90°屈曲状、压痛,于右肱前肌处,可摸一硬性包块约1cm×3cm,压痛、无移动,边界可及,随肌肉运动而活动。弯曲及伸直活动均明显受限,患肢肌肉亦轻度萎缩。舌苔薄白,脉细弱。拍X片为右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伸直型),对位尚可,对线欠佳,已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在肱骨髁上前侧可见一骨化阴影约为1cm×2cm。

诊断:①右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伸直型);②右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治疗:患者肱骨髁上骨折近愈合、定型,已有大量骨痂生长,对位尚可,属于康复恢复期。目前主要是骨折并发重症骨化性肌炎的治疗,内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经活络为治则。以通络伸筋汤加味:

桂枝5g 木瓜8g 牛膝6g 羌活6g 独活6g 丹参10g 三七粉(兑服)3g 川芎8g 续断5g 海桐皮3g 伸筋草3g 香附5g 苏梗6g 大贝8g 鸡血藤8g 3剂

外治:外用活血散加舒活散各一半,酒醋加热调敷患处,二日1次;骨折上下按摩,每日1次。

服完上方3剂后,患肢肘胀已消失,疼痛减轻,但是右肘部骨化性肌性包块仍坚硬不消,压痛,右肘关节功能仍障碍,患肘仍酸痛、乏力。治以壮筋养血,祛湿化瘀,以活血强筋汤加味:

丹参10g 三棱6g 莪术6g 当归6g 生地6g 骨碎补8g 威灵仙10g 桑寄生6g 续断5g 甘草3g 大贝5g 苡仁20g 黄芪10g 祖师麻8g 3剂

外治法:同前。每日用活血酒按摩患肢,右肘部骨化性肌炎处禁止按摩,嘱自动加强患肘伸屈功能锻炼。

服完上方3剂及配合外治后,患肢酸痛减轻,肌肉萎缩已好转,右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处稍软,压痛减轻,右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稍增加一些,但仍活动不便,右肘关节功能障碍。效不更方,上方去骨碎补、桑寄生、续断,加桂枝5g,血通6g,伸筋草3g。3剂,外治法同前。

上方服完后,患肢活动较前好转,肌肉较前增强,无萎缩,右肘部包块稍软化,但仍压痛,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活动。考虑患儿损伤日久,久服汤剂易伤脾胃后天之本,于患儿生长发育不利。嘱服舒筋活络、活血通经的展筋散加味:

桂枝20g 木通30g 伸筋草20g 竹根七30g 落得打30g 路路通50g 见血飞40g 桑寄生30g 丹参50g 三棱30g 莪术30g 浙贝母30g 橘络30g 川芎30g

共研细末,每服5g,一日3次,蜂蜜开水送下。

外治法:外用活血软坚膏:

三棱30g 莪术30g 甘遂80g 大戟80g 生南星30g 生半夏30g 生大黄20g 白芥子20g 藤黄80g 芒硝50g 黄丹30g 山慈菇80g 甘松50g 丹参50g 红花30g 血竭10g 桐油200g 菜籽油500g

依古法炮制成软膏,每日外敷骨化性肌炎包块处,每日1次,加热调敷患处。

服完上方一料并1月外治法后,患儿感患肢疼痛已减大半,患肢屈伸活动较前有力,活动范围增加。查:右肘前方骨化性肌炎包块消退1/2,压痛减轻,局部较前软化,右肘关节伸屈功能较前增大,但屈曲活动仍受限,效果好转。思之患儿年幼,又改服活血强筋、舒络通经的活络强筋丸加味:

落得打80g 筋骨草30g 熟地60g 当归50g 龙骨30g 碎蛇3条杜仲50g 桂枝30g 千年健80g 鳖甲30g 制远志20g 土鳖30g 丹参50g 川芎30g 红花30g 松节30g 甘松30g

炼蜜为丸,每丸重5g,一日3次,每服1丸,开水送服。

外治法:外用活血软坚膏,加醋加热调敷患处,二日1次。

上方丸剂45天服完后,配合外治,患肢疼痛已消失,活动有力,屈曲度增加,已可伸直。查:右肘骨化性包块已消失,无压痛,关节伸屈正常,肱骨髁上骨折线已查看不清,无骨性包块。

此患儿骨化性肌炎骨化块已消失,仅屈曲功能稍差,一般情况良好,停用内服药,外用熏洗药行经活络,通利关节:

桂枝10g 羌活 独活各10g 二乌各3g 苏木10g 甘松10g 细辛6g 白芷8g 赤芍10g 红花10g 六月寒15g 陈艾10g 石菖蒲10g 伸筋草3g 桐油15g

75%酒精200mL,开水1000mL,加热熏洗患肘,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患肘功能恢复正常。

一年后随访:右上肢无畸形,双上肢对称,功能正常,已上学,无后遗症。

按: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因暴力的连续作用同时发生骨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瘀血严重。又由于整复手法粗暴,并多次手法整复,固定不良,加重了骨折处骨与肌肉的损伤,更致骨膜下的血肿,渗入被损伤的肌纤维之间,血肿机化后,通过附近骨膜化骨的诱导,逐渐转变为软骨化骨,在肘关节附近的软组织中可产生广泛的骨化,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活动。X线拍片,可见到明显的骨化阴影。这是骨折后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屡见不鲜。

先父治疗此患,强调要首先正确使用轻巧、熟炼的手法复位,切忌粗暴,固定要适度,不要过紧过松,内外用药要紧密配合,活血化瘀,行气为先。因而临诊50余年,自己一手整复治疗的患者未发生此类并发症,贵在防患于未然。

先父治疗此类患者,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为先导,再则软坚散结,舒筋活络,通利关节,并创用了熏洗药、活血软坚膏外用药,配合内服丸、药剂,嘱自动功能锻炼,以不痛为度,严禁骨化包块处进行推拿、按摩、牵拉及搬运。内外用药,自动功能锻炼,骨折上下处按摩,因而收效甚佳,防止了关节僵直。

7. 腰椎骨折并截瘫案

患者朱某,男,33岁,于1958年7月3日上山打柴不慎从约高5米的崖上跌下,当时昏倒在地(时间不详),苏醒后感腰痛。腰及双下肢不能活动,无恶心呕吐,经呻吟呼救被人发现救起,护送本县医院诊治,经X片及临床检查,诊断为第一腰椎骨折并截瘫,治疗2月无效而转送我处诊治。

刻诊:神清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回答切题,仰卧位。苔薄白,舌质红,脉弦。上腰部微肿、压痛,腰肌紧张。第一腰椎后突畸形。腹膨隆,肠鸣音存在。第二腰椎下感觉消失,腰及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肌张力消失,腱反射减弱,瘫痪肌群有萎缩现象,无病理反射。腰椎X片示第一腰椎体前缘压缩1/2。无脱位征。诊断: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并截瘫(弛缓型、软瘫)。

治疗:患者伤后血瘀气滞,大便秘结,损伤经络,脏腑阴阳失调,先用过伸手法复位后,卧硬板床,腰部骨折处置软枕垫,保持脊柱过伸位。治以活血祛瘀,疏通督脉。散瘀活血汤加味:

刘寄奴15g 地锦草15g 三七粉(兑服)10g 泽兰15g 三棱15g 莪术15g 穿山甲10g 血竭(兑服)10g 赤芍15g 乳香10g 姜黄10g 见血飞15g 九香虫10g 蛇难爬15g 酒军(后下)15g 生地10g 红花10g 桃仁10g 2剂

外治法:外用洗手丹药酒擦涂腰部,外敷消肿散;每日用活血酒擦双下肢,并推拿按摩臀部及双下肢,手法稍重,防止肌肉萎缩,截瘫常规护理,防止受凉感冒、褥疮;防止尿路感染,先留置导尿管;鼓励患者多做自我腹部按摩及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促进气血流通,加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锻炼肌力,为恢复肢体下地活动做充分的准备,以利修复。

经上述处理及服中药2剂后,自感腰部沉重感减轻,痛减,大便已二日1次,小便仍失禁,双下肢无感觉。效不更方。上方去乳香、泽兰、见血飞,加丹参15g,茯苓皮15g,3剂。外治法同前。

腹胀消退,大便已通,腰痛减轻,但仍感小腹部胀、小便失禁、双下肢无感觉。治以行气利腑,活血通淋,通调水道。通腑利淋汤加减:

白茅根30g 牛耳大黄10g 鸡矢藤10g 马鞭草12g 琥珀(兑服)10g 前仁20g 木通15g 猪苓15g 海金沙15g 甘草6g 王不留行15g 丹参15g 地龙15g 3剂

外治法:加强臀部及双下肢推拿按摩,自我腹部按摩,外用活血散加热酒调敷腰部,二日1次。多食鱼汤、鸡汤、水果类,加强营养。

经服上方后,自感小腹胀消失,大便二日1次。仍感腰痛,身软乏力,双下肢无感觉。治以益肾活血,利腑逐瘀。利肾化瘀汤加味:

生地15g 杜仲15g 茯苓15g 泽泻12g 琥珀(兑服)10g 桃仁10g 参三七10g 火麻仁10g 瓜蒌仁10g 石韦15g 泡参30g 黄芪20g 3剂。

外治法同前。

经服上方3剂后,小便通畅,大便成形,二日1次。先活血化瘀,调节大小便之道路,使瘀血气滞得解,以图后效。原方再进3剂。外治法同前。

患者因受伤后近三月,双下肢瘫痪未好转,二便不能自理,自感不能治愈,对治疗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烦躁不安,因而气滞肝郁作痛,腹胀满,食少,二便亦少,身软乏力,舌苔薄黄,脉弦紧。此乃久伤思虑悲观太过,肝郁不舒,脾胃失调。治以舒肝理气。逍遥散加味:

当归10g 炒白芍15g 柴胡12g 川芩15g 薄荷10g 炒白术12g 甘草5g 佛手12g 广香10g 砂仁(兑服)8g 山楂20g 谷芽15g 苡仁15g 3剂

外治法同前。

服逍遥散加味2剂后,患者情绪好转,已能安静入睡,食欲增加。但双下肢仍无感觉,二便失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久病卧床,肝肾虚损。治以补肝益肾,通经活络。治瘫汤加味:

小鸽子1只 羊腿骨50g 制豹骨10g(研末冲服) 猴骨15g 附片10g(先煎) 黄芪20g 桂枝10g 当归10g 地龙15g 党参15g 杜仲10g 熟地10g 牛膝15g 鹿角片10g 狗脊12g 白术10g 五味子8g 炙甘草5g 枸杞子10g

3剂

二日服1剂,小鸽子煮熟后去药渣,服药汁,吃鸽子肉。小鸽子以不足1年的为佳。

外治法:腰部外敷活血散,腰部及双下肢用活血酒按摩,每日1次。并加点穴按摩,选穴华佗夹脊穴、关元、肾俞、命门、阳关、阳陵泉、大肠俞、次髎、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涌泉等穴,每天酌情轮流选用,重手法。

嘱患者在床上加强自身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自我按摩及活动腰部、腹部、会阴部,搬动双下肢。

经过上述处理,服上方3剂后,患者自感精神转佳,神清气爽,并感下腹部有热胀感,时而有尿意。已拔除导尿管,有尿感时可及时配合使用便壶。患者自觉康复有望,因而信心增强,锻炼更加主动积极。效不更方,原方加泽泻15g,茯苓皮15g,以通调水道。经络通达有度,使大小便能自控,以利阴阳开和,气血畅通,促进肢体感觉恢复,原方再进5剂。

外治法:同前。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腰痛大减,精神食欲正常,大小便已能控制,并能有规律地自解。感觉、冷热觉已恢复到双下肢大腿中段。勤翻身,勤锻炼,勤按摩,临床未见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双下肢肌肉无萎缩。表明经络得通,气血得畅,筋骨得养,再生有道。为了促进瘫痪的根本好转,选用通利关节的经验方枳马二仙丹(又名跳骨丹)加味:

枳壳30g 制马钱子50g 穿山甲30g 蜈蚣10条 全虫30g 地鳖虫30g 九香虫15g 血竭10g 麝香0.5g 鹿茸3g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2g,一日3次,黄酒送服。

内服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的补肾壮骨汤加味:

狗胫骨30g 羊胫骨30g 鹿角胶(兑服)20g 枸杞子15g 大枣10枚 黄精30g 何首乌20g 党参20g 熟地15g 边桂(兑服)5g 黄芪20g 5剂

二日1剂,一日3次。

外治法:腰部停敷外用药,涂擦活血酒,按摩腰部、腹部、双下肢,经穴按摩同前,重手法,轮流选穴。

患者服用枳马二仙丹加味散剂10天后,感觉躯干及四肢肌肉有抽动感,时而双下肢不自主抖动。双下肢感觉、冷热觉、痛觉已逐渐恢复,二便已能控制。已可坐起,并能自己翻身,仅感双下肢沉重,不能抬举。

药已中病,继服原方药剂,并嘱患者在床边坐起垂足,并由人扶着做双杠内行走,防止摔倒,循序渐进,每日锻炼以能耐受为度,不宜操之过急,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并加重身体新的损伤。

经服枳马二仙丹加味一料,35天后检查双下肢,其感觉、痛觉、冷热觉已恢复,肌力恢复,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腰部X片无后突畸形。已可扶双拐下床行走。但仍感双下肢乏力,行走时轻飘如踩棉花,不能远行。此乃督脉受损,脾肾阳虚,气血衰弱所致。应补肾强身,壮腰健骨,固本培元。以补筋壮腰丸加味缓图之:

煅螃蟹10只 鲢鱼肚100g 虎骨20g 豹骨50g 狗骨100g 猪下巴骨100g 海马30g 海龙30g 边桂30g 制马钱子20g 麻黄30g 牛膝100g 龟板100g 枸杞子100g 补骨脂100g 川断100g 肉苁蓉100g 鹿衔草100g 碎蛇30g 九香虫30g 菌灵芝50g 红参30g 黄芪100g 熟地80g 穿山甲30g 制香附50g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一日3次,早晨淡盐水送服,中午、晚上黄酒送服,饭后服。

外治法:同前。嘱患者加强腰背部及双下肢功能锻炼,在亲人陪同下到户外锻炼,逐渐丢弃拐杖,站立行走,自理生活。

经服上方丸剂四月后,患者双下肢感觉、知觉、触觉、冷热觉均已恢复,腰部活动自如,无后突畸形,拾物试验(-)。双下肢行走自如,无畸形,无肌萎,肌腱反射正常。神经反射存在。可做轻家务劳动。

两年后随访,体健如常。虽可参加一般农业劳动,但挑、抬、搬运等重体力劳动尚不能参加。

按:《灵枢·寒热病》云:“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早在古代,先贤都明确认为,外伤性截瘫与督脉损伤相关。伤后由于血瘀气滞,手、足三阳经失去总督,诸阴经失去交会而发生阴阳失调,出现肢体瘫痪、知动觉丧失、二便失禁等重症危候。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凡挫脊骨,不可用手整服,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便自归窠,未直则未归窠,须要待其骨直归窠,却用接骨膏或补血膏敷,以桑皮一片放在药上,杉皮两三片安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这就是我国治疗胸腰椎屈曲型压缩性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比欧美用此法早500多年,现在都广泛应用,效果良好。

先父治疗外伤性截瘫,早期因督脉损伤,而督脉又为阳经之会,督伤络阻、气血逆乱,故“四肢懈惰”,不仁不用,肢体麻痹,多为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宜活血化瘀,疏通督脉,舒筋壮骨。内外合治,加强按摩及被动下肢功能活动,防止了截瘫的常见并发症。截瘫三月后,多属脾肾阳虚,督伤络阻,阳气不能温煦透达四末。治宜补肝益肾,助阳补火,温经通络,以治肢体不仁不用。后期气血两虚,肝脾肾俱弱。治宜大剂补养,固本培元,扶正除邪,以利康复。先父在治瘫汤、补肾建骨汤、补肾壮骨丸中加入大量血肉有情之品,以补养筋骨、通调经络。在外治法中又加经穴重手法按摩,以疏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大肠经。配合马钱子等药以镇痉息风,养血柔肝,以利于肢体感、知、动觉恢复。

本例患者为壮年农民,思想负担不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无并发症出现,又自觉积极加强肢体功能重建,坚持不懈地努力锻炼,使患者肢体未废用萎缩,知、感觉及动觉逐渐恢复,二便能自我控制,功能恢复良好,截瘫也得到了治愈,表明了内外结合、医患结合、主动与被动结合,而能互相完善、补充、提高,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8. 股骨头骨软骨病案

苏某,男,7岁。患儿于1956年3月5日行走不慎跌伤右髋部,当时微肿疼痛,经本地医院按软组织挫伤治疗半月而愈。一月后因贪玩过久,汗出受寒而感冒,恶寒发热,经治痊愈。但感右髋部疼痛,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好转,反复发作,继而出现患肢大腿上段肌肉萎缩,稍跛行。本地按“骨痨”治疗未见好转,3个月后来我处就诊。

查:患儿为形体消瘦,先天不足之象。神倦喜卧,右髋关节压痛、微肿、轻度屈曲及内收畸形,内收肌群紧张,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及内收活动受限明显,大转子稍向外凸。右臀部及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下肢行走轻度跛行。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数无力。右髋外展试验(+),右下肢“4”字外旋试验(+)。右髋关节X片示:右髋关节囊阴影稍扩大,关节间隙稍增宽,股骨头骨质轻度致密,股骨颈上端骨质稍疏松。未查见骨质破坏影像。

诊断:右股骨头骨软骨病。

治疗:患儿有外伤,又感寒劳损而发病,故先解其表寒,再图后治。以驱风散寒汤加味:

荆芥5g 薄荷6g 苏梗6g 白芷5g 防风5g 大葱2根 生姜2 片 大枣5枚 甘草3g 柚树叶3片 红糖10g 牛膝6g 1剂

外用:活血散用酒醋各半加热调敷患部,并将右下肢做悬布吊皮牵引,卧床休息。

服药2天后,表邪已解,寒邪已除,再治其本。因有外伤及劳损史,故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以散瘀活血汤加味:

刘寄奴6g 地锦草6g 竹三七5g 泽兰6g 三棱5g 莪术5g 甲珠(兑服)3g 血竭(兑服)3g 赤芍5g 乳香3g 见血飞5g 九香虫3g 蛇难爬5g 牛膝5g 丹参6g 3剂

外治法同前。

服上方后,患肢已无肿胀,疼痛减轻,但仍感右下肢沉重,右髋阵发性酸痛,舌苔薄黄,脉细数。治以宣痹通筋,祛风逐湿。通络伸筋汤加味:

桂枝3g 木瓜8g 牛膝8g 羌活 独活各5g 丹参10g 三七粉(兑服)3g 川芎5g 续断5g 海桐皮5g 香附5g 苡仁20g 甘草3g 3剂

外治法同前。

服上方后,患儿自感右髋酸痛减轻,已无沉重感,但活动仍受限。治以养血壮筋,化瘀祛湿。活血强筋汤加味:

丹参10g 当归8g 生地6g 骨碎补6g 五加皮5g 威灵仙5g 桑寄生5g 续断6g 甘草3g 牛膝5g 黄芪10g 鸡血藤10g 3剂

外治法同前,并嘱在床上功能锻炼。

经服上方后,患肢疼痛减轻,活动较前好转。肌肉已无萎缩,但仍感身软乏力,患肢活动无力。此乃病久筋骨萎软,气血虚弱。治以温补和阳,散寒通滞,强筋壮骨。补肾壮骨汤加味:

狗胫骨10g 羊胫骨10g 鹿角胶(兑服)10g 大枣5枚 黄精10g 何首乌10g 边桂3g 麻黄3g 熟地8g 党参10g 黄芪10g 牛膝10g 甘草3g 仙灵脾10g 女贞子10g 5剂

外治法同前。

服上方5剂后,患肢萎软减轻,精神增加,食欲好转。已解除牵引,可下床行走,走久了稍显跛态。因患儿系纯阳之体,素体虚弱,久服汤剂易损脾胃后天之本,以丸剂服之缓图而收效。跌打大力丸加味:

豹骨30g 红参20g 黄芪100g 黄精100g 制龟板50g 桂圆肉50g 煅狗腿骨50g 煅公鸡骨50g 龙骨50g 牡蛎10g 五味子30g 桂枝20g 枸杞子50g 仙灵脾50g 白芍50g 何首乌50g 狗脊50g

将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g,一日2次,开水送服。

外治法:停敷外用药。外用舒筋活络,祛风除湿,软坚散结之洗油水药熏洗右髋关节。

白附子10g 南星10g 防风10g 二乌各5g 甘松10g 白芷10g 赤芍10g 细辛10g 红花10g 陈艾10g 桂枝10g 牛膝10g 石菖蒲10g 荆芥10g 薄荷10g 苏木10g 桐油20g 5剂

每日用50%酒精800mL加开水1000mL,煎煮熏洗右髋关节,至酒水煎干为度,每日1次。1剂药可用7天,然后更换另1剂。

患儿服丸药35天及患髋熏洗后,体质增强,右腿活动较前好转,行走自如无跛行。X片复查:右髋关节间隙正常,无骨质破坏影像,未发现异常,与前片比较已恢复正常。

为了巩固疗效,再服药二月,患儿不仅右髋病变已愈合,而且体质好转,精神好转,食欲正常,已能上学读书。

一年后随访,体健如常,未复发。

按:本病类似古代医籍所属“骨蚀”范畴。始见于《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内枯……内伤骨为骨蚀。”阐明了本病的发病机理与症状,当代又称骨骺炎,又多倾向于为骨骺无菌性坏死。现代研究认为,本病是由于骨骺软骨血循环障碍,不是炎性改变,因缺血而坏死,故多称为缺血性坏死。临床常见于少年的股骨头、胫骨结节,多有外伤史、受寒史及劳损史。

治疗此病,先父先解表除寒,再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又加重补养气血、补肝益肾的血肉有情之药强筋壮骨、固本培元,以丸类药图效。因而防止了病情的恶化,截断了坏死的途径。外用舒筋活血、除湿祛风、畅通经络药,使肌肉得健,气血运行,筋骨坚强,恢复功能,因而内外兼治,类似本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9. 历节风案

黄某,男,25岁,汽车司机,退伍军人。患者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曾埋伏于雪地,停战后则周身疼痛,以双手、双脚为甚,活动不便,曾在部队医院治疗好转,于1956年2月复员回原籍,在某汽车队开车。因劳累后受寒感冒,4月初发病,四肢关节疼痛、肿胀,以小关节为甚,与气候变化有关,天寒或下雨时则疼痛加剧。以肘、膝关节显著、活动受限,曾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服西药治疗稍好转,曾服激素类药症状稍缓解,停药又复发,人又发胖变形,因而不愿西医治疗而转诊。7月28日初诊。

刻诊:神清合作,跛行来诊,表情憔悴,稍呈满月脸,手、足微肿,指、趾稍呈梭形,两肘弯曲不直,两膝屈而难伸。测血沉90mm/h,类风湿乳胶试验阳性。胃呆纳少,全身轻度浮肿,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黄腻,脉象弦细。证属着痹。风寒湿邪久损经络,脾胃失运,肝肾精血亏耗,气血俱虚。治先祛痹化湿,行经逐寒。化湿止痛汤加味:

苡仁30g 姜虫15g 草果仁10g 厚朴10g 通草6g 细辛8g 白芷12g 甘草6g 千年健15g 苍术20g 钻地风15g 麻黄根10g 木防己10g 制首乌15g 制南星(先煎)10g 5剂

另以全虫30g,白花蛇2条,蚣蜈5条,黄芪30g,共研极细末,一日3次,蜂蜜开水兑服,五日服完。

外治法:风湿骨痛酒加热,每日涂擦肿痛部位,并做按摩肘、膝关节及指、趾关节外用舒活散加热敷贴,二日1次。

经服上方及外治后,肿胀稍消退,四肢关节疼痛减轻,但仍活动受限,胃纳欠佳,天寒冷则疼痛加剧。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治以健脾燥湿,祛风散寒之风湿骨痛汤加味:

制马钱子(先煎)3g 地龙15g 麻黄10g 茅术20g 细辛8g 苡仁30g 络石藤15g 海风藤15g 石楠藤15g 穿山龙15g 活马根20g 桑树根15g 砂仁(兑服)6g 白豆蔻(兑服)6g 大枣10 枚 生姜2片 泡参30g 10剂

另以全虫50g,姜虫50g,胆星30g,蜈蚣5条,白花蛇3条,黄芪50g,共研细末,一日2次,蜂蜜开水兑服,10日服完。

外治法同前。嘱将煎汤用的内服药渣用布包好,酒水各半煎煮2000mL,熏洗四肢关节,并加强四肢关节功能锻炼,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微汗即止。

经上方治疗后,四肢关节肿痛减轻,胃纳好转,满月脸已消失,手、足肿胀已消,仍感四肢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时而麻木,体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补益肝肾,健脾祛痹,舒筋通络。补肾汤合风湿骨痛汤加味:

黑芝麻10g 党参15g 白术12g 枸杞子10g 桂圆肉10g 熟地12g 天麻粉(兑服)15g 地龙10g 麻黄10g 茅术10g 细辛6g 苡仁30g 海风藤15g 活马根15g 桑树根15g 络石藤15g 老鹳草15g 大枣10枚 15剂

另以制马钱子12g,全虫50g,姜虫100g,胆星50g,蜈蚣10条,白花蛇5条,豹骨30g,黄芪80g,共研细末,一日2次,蜂蜜开水兑服,半月服完。

外治法:四肢大关节用风湿骨罐拔火罐后,外用风湿油加热涂擦;按摩四肢及手、足小关节处,一日1次。肘、膝关节用舒和散加酒、风湿油加热调敷,三日1次。

经上法治疗后,四肢关节酸痛大减,肿胀已消失,四肢活动较前好转,面色转红润,胃纳已复,精神好转。但肘、膝关节活动仍受限,跛行。药已中病,守原方再进15剂,外治法同前,并嘱患者加强营养,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潮湿受寒,注意自身保暖。

服上方一月后,患者四肢酸痛已大减,无肿胀,无小关节变形,手指、足趾活动正常,无麻木。仅感肘、膝关节酸痛,屈伸不利。久服汤剂,影响肠胃,胃纳不佳,故改用丸剂以图根治。治以祛风逐湿,散寒通络的宣痹马钱丸加味:

制马钱子20g 制二乌各30g 老鹳草100g 丁公藤50g 桑枝150g 豨莶草100g 活马根100g 祖师麻80g 麻黄50g 细辛50g 钻地风100g 虎骨30g 苡仁200g 桂枝50g 木瓜150g 牛膝150g 白花蛇10条 乌梢蛇150g 党参200g 黄芪200g 全虫100g 姜虫200g 天麻200g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8g,一日3次,开水送服。

外治法:外用风湿药酒涂擦四肢,并用重手法按摩,以通利关节,活血强筋。

外用洗油火药加味:

白附子10g 马钱子10g 生二乌各5g 生南星10g 防风10g 甘松10g 白芷10g 赤芍10g 细辛15g 红花10g 陈艾10g 桂枝10g 牛膝10g 石菖蒲10g 荆芥10g 薄荷10g 苏木10g 松节10g 麻黄10g 桐油50g

用白酒1000mL,开水2000mL,在铁锅内加入上药,加热熏洗肘、膝关节及手足,至药液熬干后,第二天再用,每剂药洗5天,每次熏洗约10分钟。熏洗后,以龚氏舒络排筋法活动四肢关节,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2天,再开始第二疗程,以此类推。

经服上述丸药四月后,配合洗油火药熏洗按摩。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精神、饮食正常,四肢关节亦无酸痛肿胀,肘、膝关节及指、趾关节活动自如,无畸形,无功能障碍。复查血沉20mm/h,类风湿乳胶试验阴性。为巩固疗效,以十全大补丸善其后。2年后随访,健如常人,已恢复司机工作,曾感冒受凉亦未复发,四肢关节功能正常。

按:《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云:“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圣济总录·历节风》云:“历节风者,由气血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节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节风也。痛甚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着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云:“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亦有气血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气血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这些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历节风病因病理为风寒湿邪侵袭入里,所致骨节不红不热,但觉肿痛的病症,今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着痹、骨痹、筋痹的范畴。经脉阻滞,内有肝肾精血虚弱,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留连久着,病邪逐渐渗透深入,导致肝肾两伤,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伤则筋骨失养,病邪首先侵犯四肢小关节,逐步恶化,至关节僵硬、畸形,病情迁延难愈,甚至终身。

治疗此病,先父强调发表散寒,祛除寒湿风邪为先;再用调补脾胃,燥湿化湿;然后疏经通络,补养肝肾,培补气血,温通血脉。要内外合治。外治法以风湿酒按摩,洗油火药熏洗,对通利关节、恢复关节功能十分重要,不可缺少。

本例患者因受风寒湿邪入侵而发病,属于风寒湿痹型,为痛痹。因治疗不及时,劳累受寒又发病,因而手、肘、膝关节肿痛较甚,肢体关节脉络不通,久病耗阴伤血损髓,致使经脉、骨髓失养,从而致关节肿胀变形、屈伸不利。先父先解表散寒,再祛风通络、调补气血、温通血脉、补养肝肾、扶正祛邪。重用了马钱子、二乌、全虫、姜虫、白花蛇、乌梢蛇等祛风除湿药,又外用风湿酒、洗油火药涂擦按摩,疏导关节,活动筋骨,治其本而根除邪,内外合治,加强自身功能锻炼,因而相得益彰,截断病情的迁延恶化,以病邪得解。正气得复,因而收效甚佳。(龚桂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痹证症状与用药
腰背疼痛良方:“芎胡独生汤”
痛风辨治
痛风中医药治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虚痹证研究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全集)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