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年,我第一次去北京
userphoto

2022.05.10 山东省

关注

  



北京,祖国的首都。这是多少人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圣地。小时候,我们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儿歌长大。每当看到电视上新闻联播前的几十秒钟、播放国歌时放出的天安门广场的画面就激动不已。雄伟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一幕幕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小时候经常做这样的一个梦:要是我能去一趟北京,到天安门广场,祖国的心脏看看,那该有多好啊!该会有多麽的幸福啊!而在这一年,也就是1993年春天,幸运的光环竟然降临到了我的头上。

  那一年,我在家乡的乡政府里工作。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因为经常舞文弄墨,写些小文章投出去发表,于是便有了一些小名气,通联方式便被外界的人掌握。在外边,有可能不知道我们乡党委书记叫啥名,可是却知道我的名字,这叫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呵呵。这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邀请函。署名落款是:北京《现代作家》编辑部,邀请我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新苗创作笔会,食宿费、路费自理。虽然这样,这在我们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镇也是了不得的事情。这可是老头吃面头一遭啊!我拿到邀请函激动不已。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也替我高兴,当即批准我去参加,还报销我的食宿和路费。你说美不?
夜里11点上了火车。经过十五、六个小时的颠簸,在第二天的下午四点多钟到达北京站。“哇塞!北京,我来了!”以往只是在电视中和画册里才能看到的画面,而今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北京站”几个红色硕大的字体镶嵌在巍峨高耸的建筑物上,十分醒目。北京站的恢宏大气之势,具有中国传统的皇家宫廷建筑的特色。琉璃瓦顶、方形窗户、圆柱门廊,不愧为一国之门啊!
走出车站的大厅,在站前的广场上。人流如织,天空湛蓝。太阳已经西下,给人以温暖惬意的感觉。
接站的人高举指示牌,原来是防止外来人迷路,他们想的还挺周到,我上了他们的接站客车。客车行驶在长安街上。当经过天安门时,我的心激动得好像跳到了嗓子眼,眼睛眨也不眨地朝外看。啊,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我们的圣地啊!夕阳的余晖洒在天安门的城墙上,使原本红色的墙体更加耀眼明亮,平添了一种高雅而神秘的氛围!
 

做好报到登记,安排我们住下了。这里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招待所。以前只听说过北京师范大学,不曾想这里又冒出一个首都师范大学。据说原来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后来北京师范大学太有名了,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名校了,北京市只好又建了一所北京师范学院,隶属于北京市,后来就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这里的校园风景还不错,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有些江南园林的味道,绿化的很好。同舍的舍友来自不同的省份。真可谓来自五湖四海了,说哪个地方的方言的都有,起初大家都相互听不懂,最后都统一为普通话。夹杂着地方口音的生硬的普通话在此起彼伏地响起,很是有趣。来自厦门的庄严成说的是带有福建闽南客家话味道的普通话,听起来像是从香港电视连续剧里走出来的,来自贵州的唐顺福说的是带有苗族音的味道;我说的口音他们还是能够听的懂的,毕竟山东是齐鲁礼仪之邦,离北京又比较近,发音的差别还是少的;最可笑的是来自陕南的那位老大哥,他依然改不了他的家乡腔调,管“我”叫“哦”( è)。一路地“哦、哦、哦……”别人还以为他老是喊“饿”呢。于是则有人产生感慨,可能是他那地方属于革命老区,发展比较落后,人民老是吃不饱,连说话都老是喊“饿、饿、饿……”啊!


第二天上午的开班典礼是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礼堂内进行的。组织者请来了代表北京当代文学水准的大家汪曾祺、江牧岳等老先生。当时因为年轻,对北京文坛也知之甚少。所以也并没有觉得他们有多麽的名气大。只觉得坐在主席台上的几位老者慈眉善目,很和善。别人都呼啦啦地涌上去请求签名,我也跟着跑上去,乘机请他们给签了一个。有汪曾祺、江牧岳等人的手迹。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汪曾祺乃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执笔者。感情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阿庆嫂、刁德一都是他创作的啊!厉害不?江牧岳老先生也很是了得,乃是《中国日报》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孔子文化的研究,是孔子学会的掌门人之一。(参加笔会回来不几年,还专门拜读过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文笔隽永、蕴意深远,大家风范,可圈可点。不幸老人几年后便作古。江牧岳老先生则默默地“陪伴”我们走过了近20年的岁月,于2012年方才驾鹤西去。当时见江牧岳老先生头顶已秃,他年纪也确实较汪曾祺稍长,本以为江牧岳老先生能先去,不料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真是人生岁月无常啊!人的寿命都是上天安排的啊!)


  开班典礼结束,离中午吃饭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刚到北京,处处都好奇的我们,自然耐不住寂寞,结伴乘公交车,一窝蜂地涌向了天安门广场。一开始天空阴着天,后来索性下起了毛毛细雨,但丝毫不能减弱我们浏览圣地的豪情,来自全国各地的我们就像一块块干瘪的海棉,在尽情地吸纳着上天赐予的甘霖,又像是一只只饥饿的小羊羔,在吸吮着祖国母亲的乳汁。一切都是神奇的,恨不得将看到的每一处每一景都深印在脑海里。当时照彩色相片还是个稀罕物,全是用胶卷相机。我带的一块青岛6A半自动相机不算太先进,没大派上用场。倒是来自厦门的庄严成带的相机先进,是全自动的,他的摄影技术也不错,“咔嚓、咔嚓”给我们做起了摄影师。到北京,来自一个省的人就显得亲切啊!我们山东省的在一起合了一张影。

    当我们在游览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忽然看见一群便衣警察在急冲冲地往外推搡游客,是在清场。因为时间紧迫,警察们也不顾得多解释,只顾飞速的将游客往人民英雄纪念碑外推,像是推庄稼地里麦草個子一样,有的游客被推的一个趔趄一个趔趄的,往后退。我们为了不受其“辱”,也知趣的退在后边。远处一排黑色轿车停了下来,从其中的一辆车上下来一个个子不高穿着黑色衣服的小老头,在众人的陪同下,缓步走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因为隔得远,我们看不清老人的面容,只看到他的步伐很是矫健从容。旁边有人说:“这是萨马兰奇考察北京申办奥运会,顺便来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哦。”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警察那麽着急地清场啊,感情是来了大人物啊!
    毛主席纪念堂是我们去的又一圣地之一。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虽然不用门票,但有“给毛主席献花”的倡议。刚到毛主席纪念堂的门口的台阶下,就有导游员手擎扩音喇叭高喊:“有给毛主席鲜花的,请到这里来!”花是塑料做的,三元一束。出于对伟大领袖的倾慕和敬仰,人们纷纷过去掏钱购买。几乎每一个人都手捧一束花走进了纪念大厅。大厅正中安放的是毛主席正坐的汉白玉雕像,后面是“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壁画。彰显英明领袖的风采和我们伟大祖国的魅力雄姿,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将花放到领袖雕像前的案几上,不多时就放满了。马上有工作人员过去抱走,似乎又抱回到了屋外那个擎喇叭的导游跟前……
走进存放毛主席水晶棺的室内,卫兵持枪站立,毛主席慈祥地躺卧在透明的水晶棺内。人们静静地走过他的身旁,深怕惊醒了这位世纪伟人。无人出声,只有卫兵在急急地催促人们快点走。至此我才感受到“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跨过天安门的金水桥,走进紫禁城。看脚下方砖片片,高墙林立,大门宽阔,感受到皇家之巍峨,帝气之浩大。也算沾了一把皇气儿。


下午参加听课却不是很顺利。我们以为还到上午开班典礼的地方。待去了一看,已经安排了别的授课。我们被告知去了另一个楼。待到了这个楼座,说又改了地方了。我们顿时感到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他们在租赁大学的教室办学习班赚钱啊!难道是有人借伟大的祖国首都的名义敛财行骗?同来的有人开始骂娘。好不容易来到授课的教室,却已经开讲了一段时间了。(后来上大学才知道,原来大学的教室都不是固定的,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天更换教室是常有的事,这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固定在一个教室里可不一样啊!)
  授课的老师却不一般,在这里值得交代一番,原来他是一位诗人。凡是写诗的人都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和高度,是心灵升华的体现,如果把小说比作肉,把散文比作皮肤,那麽诗歌就是一个人的铮铮铁骨!心灵不升华到一定层次的人是写不出好的诗歌的。给我们授课的这位诗人,他留着稍长的头发,我记得好像那种分头形式,前额有些秃,但是双眼炯炯有神,仿佛穿透世俗雾霭的两道闪电。虽然诗人的个子不高,但是站在那里就像一尊挺拔的铁塔。诗人讲课的声音铿锵有力,结合他创作的一些诗歌的历程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来授课,讲得非常精彩。时而如浪涛汹涌,时而象细流涓涓,让人闻之感动,为之震撼。在讲座中,他引用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在1979年,全国正拨乱反正走向正轨时,一位曾经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建国前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军竟为了建自己的豪华私人宅邸,勒令拆掉一个小孩子们赖以上学的幼儿园。诗人在诗中满怀激情地写道:“……为了你的'现代化’,    
幼儿园都拆掉了,      
后人都不管了!   
满头飞雪呵,  
你还能舒适几年?   
 
明天是孩子们的    
是孩子们的呵!   
孩子们都不要了,    
谁来捧你的骨灰盒?
……”
诗人的这首《将军,不能这样做》的长诗发表在《诗刊》上。这在当年中央还未实行反腐倡廉的时候,不啻于一声惊雷,轰开当时社会的迷雾。诗歌由于过于激进,受到了当时中央军委领导人的点名批评,诗人因此而丢掉了军籍。但是诗人无怨无悔。继续象一个斗士,昂扬地站立在社会时代大潮的最前沿,一任烈风吹来,风吹浪打,纹丝不动。继续创作出富有战斗力、鼓舞人心的诗篇。那是三个多小时的讲课。诗人讲的口吐狂沫,却一口水未喝;从未坐下歇息一小会儿,自始自终保持站立的姿态讲课。他说:“我只有站着给你们讲,才能讲出诗歌的汹涌气势和犀利的语言来!”据私下里有人介绍,诗人平时创作时也总是站着,从不坐着写诗,因此他写的作品都斗志昂扬,铿锵有力,每一字每一句都洋溢着铮铮铁骨的硬汉精神!真是令人钦佩,令人敬慕啊!记住他的名字吧,他就是当年与北岛、顾城、谢烨、舒婷等齐名的著名诗人叶文福!
以后下来的几天里,陆续听了一些关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讲课,其中一位中国青年报的文学编辑对当今中国诗坛的一位女诗人的敢于自我剖析的写作风格大加赞赏,还现场朗读了女诗人的一些作品。许多的内容都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女诗人的一句“我的臀部尖尖,我的大腿修长,今夜,我与你同居……”的诗句令《诗刊》的老编们大跌眼镜,惊呼诗歌竟然还可以这样写!
 学习之余,我们还游过天坛。参观了祈年殿、回音壁、圜丘。站在圜丘坛上,仰望苍天,思想皇帝当年,在此祭天时叱咤风云乎?来去乘的公交车上,听闻到的尽是袅袅京音,跟收音机、电视里听到的一模一样,很是羡慕。北京人非常文明,上下车秩序井然,毕竟是祖国的首都,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啊。
 在学习期间,还要求每个人都提交一篇习作,我的一篇《和事老》还获得了二等奖。真是不虚此行耶!   北京是美丽的,生活在北京的人儿是幸福的!非常羡慕生活在北京的人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都北京】我爱北京天安门
没去过北京?进来带你先领略下首都天安门的风采吧!
生活杂记 | 我爱北京天安门(20150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雄伟的天安门》
【2016-10-01】我爱北京“天安门”
【内蒙】王姝晗《北京的天安门》指导教师:田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