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邱丕民:竹林大饭店随想(中)
竹林大饭店随想(中)


作    者:邱 丕 民
图    片:作者自选


竹林大饭店开业几个星期了,据说一直很热闹,人流如潮。开业当天来了一次,但因为人太多,因为看到东侧的楼梯又陡又窄,望而生畏,所以没有到上面几层楼去浏览。今天得空,再次来到了这里。

已是接近中午时间,一楼来参观的人明显在增多,各种风味小吃的从业人员明显地在忙碌, 品尝小吃的人在增加,从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大多是第一次来或来过又带一些没来过的人再来。

上二楼我没乘电梯而是攀那又陡又窄的楼梯。感觉这楼梯又高又陡,又狭又长。我不敢朝上看,只能扶着粗糙的楼梯拦杆,一脚脚、一级级沿着泗门汀的楼梯朝上爬,脚下的每节楼梯有缺角的,有凹陷不平的,也有磨光亮的,似乎这羊肠小道式的,贴着高大墙面的楼栈道,已走过了千军万马。

当我吃力地,小心地爬到楼梯终点处,竟发现已高于二楼,已达二楼半。有点茫然不知所措。而且眼前近乎黑暗。我不得不佩服设计人员的创意,我揉揉眼睛,定下神来隐约看见不远处有若干级下沉式台阶,走了过去,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时光隧道。在忽暗中摸索前行。直到前面东南方向有丝丝阳光透入,才知道这是二楼。


随着光线越来越亮,一幅非常熟悉的宣传画,一间似曾相识的教室展现在面前,那不是我的母校江苏省盐城中学吗?不由欣喜,刚才的紧张恐惧随着宣传画上那意气风发驰骋球场的少年小子而瞬间消失。大幅标语“发展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映入眼帘,这话不错!再细想这不是领袖的原话哦?领袖的原话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都没错!


看着这大幅宣传画,我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体育班委的我,每当集合整队(包括上体育课)由我集中喊口令:立正,向右看齐(文革后相当长时间是喊向左看齐了),那时不管多少次地这样喊口令,全班同学都要跟着我的口令立正,向右转而绝不会向左转或向后转的。

  
而宣传画中那踢球小子仿佛就是我当年在球场上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临门一脚,应声入网。作为盐中足球队主力队员之一,那时我们和校篮球队,乒乓球队一样,有固定的集训日,李慎球老师带我们。暑假则由原省队的欧阳明老师带我们。训练每天要跑5000米,要做基本动作,特别是带球和过人动作。欧阳明教练的单飞,双飞和倒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记得最后一场告别赛是在1968年春,因文革两年未训了。盐城军用机场当兵的几乎和我们一样年龄的战士,和我们在体育场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我们是临时凑合,晏国荣老师守门,我司职后卫(因我开球远),尽管我们0:2输了,但收获了友谊,每人获得一枚机场赠送的大大的毛主席像章(他们说是用飞机蒙皮做的)。看着这大幅宣传画,我在想,隐隐感觉有伤的膝盖在咯咯吱响,小腿在抖动,脚似乎要挪步,似乎有跃跃欲试的冲动!那画上的青春小子,不正是当年的我吗?

再看那青砖的走廊墙柱,紫色的多格高窗和门,米黄色涂料的墙,日光灯白炽的光亮,一排排学桌椅,有游客坐在学桌椅上体验,这是最东边的一间教室,东边是黑板(水泥的),西边是墙报。刹那间,这不是我们1964年至1965年读初二时的西南楼一楼最东边教室吗?情不自禁地找到当年自己的座位,只不过那时是连排木质双人桌椅,打扫和排桌很费劲的,沉浸在思绪和回忆之中……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俄语老师冯志刚则穿着吊带裤,白衬衫,颇有学者和绅士风度,提前来到教室门口,等待上课铃响。他照例要抽上一支飞马烟,冯老师烟瘾很大,如果发现时间不够,他会猛烈地抽上几口,伴随着干咳几声和铃响,他迈着微内八字的碎步,来到讲台前,环顾左右前三面,用略带鼻音的俄语问同学们好。咱们也齐刷刷地用俄语回应老师好! 可惜现在学的俄语除了“好”之外全忘掉了。冯老师吃了不少苦。八十年代初我做司务长时对他生活上的关心力所能及,落实政策后他回北京之前还特地向我告别,还特别提起1966年去董伙(董加耕家乡)劳动时的一些细节。


物理老师练宏林,东台人。身材高大,若不是腿有点毛病,绝对是篮球高手。尽管腿脚不便,仍未少见他在球场的身影。上课时走到学生面前总是弯下腰来指点。当他讲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掉在地上而不是空中,让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引力和发现者的定律。周荣秋老师也上过我们物理课。周老师的黑体字写得很好,刻钢板是他拿手。有段时间我跟他曾一起刻钢板,学到了不少。


化学老师宗盟,刚分到盐中,也才二十多岁。上化学课还有点腼腆,有时还会被调皮的学生“戏弄”和刁难,宗老师虽面色发红但不愠不怒,把课上到底。

音乐老师雷碧霜,虽身材矮小,但精神䦆烁。当她背着手风琴进教室的那一刻,全班同学仿佛全身注满了音乐细胞,随着雷老师的节拍,唱响革命歌曲,催人奋进,应该说好多好的歌曲都是她教会的。

而生物老师徐明柳、贺艳玉两口子都是当年师专撤销后进盐中的。老俩口教学严谨,做生物实验一丝不苟,特别是做青蛙和鲫鱼的解剖,讲得细实,动手能力极强。而徐老师因是大学教师,在制作标本方面可以说是苏北的牌子!而贺老师曾是胡锦涛的老师。老俩口低调,朴素。堪为楷模。

还有,还有其他学科的老师,在我的思绪和思忆中一一而过。当朱荣生老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时,则是无尽的惋惜和难过。这样一位多才多学科的老师,难得!但也难以摆脱文革命运的打击,英年早逝。而杜仁年老师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他活了下来。那时的盐中,无论是校领导薛一藩还是邵沛,无论是王正风,潘宗祥,还是万恒德,沈正操,还是团委书记的刘于寿,办公室的李步嘉等等领导,以及全体老师,都把党的教育方针放在第一位,都把教育关心学生,提高素质放在第一位。老师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还比较困难,但师生团结一心,共克维艰,学校呈现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校友为什么对母校情感之深,情结之重的原因。

坐在这间教室的桌椅上,思绪还在延续……尽管有抱怨,尽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尽管有客观的因素等等。尽管中断学业离开了母校,但母校的老师,母校的山水,一草一木仍记忆犹新,不能忘怀。而班主任魏素云老师,当年也不过二十几岁,正值芳华。跟班五年。如今她老人家巳八十有六,虽头发花白,仍精神䦆烁,思维清晰,口齿清楚,走路稳而有力。想当年她带领我们阅读朗诵,讲语法、背古诗、写作文。我记得有好几次我的作文被红笔打成传阅的标记。晚自习,她也坐班备课和写小楷。她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而飘逸洒脱,我多少受她的影响。下晚自习还要到宿舍照看住校生,如慈母般地对待她的学生。记得她带我们去串场河博击风浪,带我们去南洋农村劳动实践,班级的小菜地抗旱浇水……几乎不离。

既是巧合也是缘份。当年她在阜宁中学上学,我父亲是她的老师。而此时我成了她的学生。而多少年后老师和我又同框成了优秀教育工作者…….。

一点点,一幕幕,坐在这仿教室里,思绪连绵,眼睛湿润。想起了八十年代初,学校为了提高后勤青年职工的文化,举办了职工夜校。我成为召集人,也是在这间教室,卢广庭老师成了我们的夜校老师。


如今,位于解放北路的江苏省盐城中学校名没有了。除了共青山,少先湖,正北楼(瓜井凤凰墩划外了)还在,数十年的大树还在,其他都没有了。当我坐在竹林大饭店盐城中学的仿教室里,让我多少有了母校的实感。母校没有消失,她在竹林大饭店里再现。在我的记忆里永存!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邱丕民,男,江苏盐城人,1951年生。盐城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1968年下放盐城县南洋公社新乡三队插队。1971年至1979年任会计。1979年回城,先后任盐城中学司务长兼招待所所长,住校生辅导员兼司务长。2003年任新校区司务长。2014年卸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习作]唯愿岁月可回首
感谢您,我的母校
邱司务长的岁月记忆
贾秀全丨伍中,魂牵梦萦的母校
小作家:刘博宇 别了,母校
【西散原创】鹿晓兰作品 | 梦回母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