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羽钧: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凌震三散文集《此生最爱是梅花》序)

    者:袁 羽 钧

    片:作者自选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喜欢梅花,她乃俊美坚韧与自豪乐观。我喜欢梅花大概也就停留在欣赏阶段吧,而有些人喜欢梅花却已经到了近乎于“醉心入髓”的地步,我认识的著名学者凌震三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爱梅花、他品梅花、他学梅花……感觉他已经与梅花融为了一体,学养、风骨、为人等无处不尽显梅花傲雪欺霜的本色,虚怀若谷的情怀。

日前,应凌震三先生要求,为他即将付梓的《此生最爱是梅花》散文集作序,深感惶恐。他不仅是书法名家,在业界尤其是在他的家乡盐城,他的作品一字难求,颇有点“洛阳纸贵”。他还在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涉猎广泛,学养渊深,德艺双馨。他是我非常敬仰的学界名宿,也是我爱人的表叔,于公于私,都不敢为其著作写序,推辞不了,只好谈谈对这部散文集阅读后的感受。思考再三,还是把“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这篇散文集读后感的题目吧,这样可能更加适合这本文集的内涵与外延。

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一气呵成地读完震三先生发给我的书稿,我被他优美的文笔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所深深折服,扑面的生活气息使我情不自禁身陷其中。诗性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一段段经历,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和灵魂深处的启迪;一篇篇水乳交融,富含经历、阅历、学养感悟的美文,给予了我极致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他的作品如一首首诗歌,铿锵的韵律吟诵着古典之美;如一幅幅画卷,优雅的笔触渲染着泼墨之洒脱。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见他与梅花的不解之缘,甚而他把自己的书房也取名为“梅花书屋”。与其说他是对梅花的钟爱,倒不如说他就像梅花一样具有谦逊脱俗的品格,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对困难和挫折犹如梅花一样傲霜斗雪,迎来人生与艺术的春光烂漫。

也是机缘巧合,我们在工作上有所趋同,他是中国书协会员,我是中国作协会员,他从事过电视台记者和台长的工作,我担任媒体总编。他退休前是市级书法家协会主席,我现在是国家战略智库的院长,我们在志趣与价值观上颇为相近,他的影响和帮助对我的成长受益颇多。可以这样说,他既是我的前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和进步的表率!

震三先生从早年上山下乡插队农村,到回城进厂做工,再参加高考,毕业后到电视台工作,这一路走来,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逆境顺境,星转斗移,他一直都未曾放弃对书法和文学艺术的追梦,对事业的追求。“星光不负赶路人”,他终于事业有成,作品等身。震三先生不仅学养深厚,人格魅力更是光芒四射,他具有文人侠士的情怀,对友情、亲情特别珍惜。

这本文集中,对于当年下乡插队的经历,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呈现了乡亲们对他们这帮来自于城市的懵懂青年的呵护,与他们一起“战天斗地”的“战友情义”,以及对他们的无私资助等温情场景,让人读来倍感暖心和震撼,这份情义在当下尤其难能可贵。在《田窝子上的“采访”》这篇文章中,他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去堆砌事实的本身,而仿佛在与你促膝谈心,诉说家常,娓娓道来,平实而又深邃,把他们和蔡五爷之间的友谊和梦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温情四溢,直达人心。

他在书中写道:“等到秋天的傍晚辰光,在家门口墩子上的大槐树底下,摆上一张小四仙桌,一家人团坐在一起。这时候,端上一大盆新棒头糁子粥(农村吃粥都用盆装),白晶晶的,黄灿灿的,香喷喷的。他再三强调说,一定要是新棒头糁子!再来一盘子新炒的蚕豆米子,水一煮,新大蒜瓣子一拍,滴两滴香油,绿油油的,亮光光的。那个棒头糁子粥啊,一喝呼噜一声,么得了,快活煞了……”

岁月悠悠,蔡五爷早已像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过上了比较知足的幸福生活,当年的“梦想蓝图”也早已实现。最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友情一直延续到了蔡五爷的儿子小蔡身上,小蔡告诉他们蔡五爷没有遗憾地走了,农村在变,而友情没变还在赓续。他代表蔡五爷与当年的两位采访人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又一次“采访”,这是一次跨越时代的圆梦,是一次精神层面的追忆与反思,更是一次酝酿很久的友情与梦想的精神饕餮“盛宴”……

震三先生的散文有诗性的灵动,诗意的架构,且富于诗的想象力。同时在结构上开阖自如,深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精髓,更为可贵的是一直贯穿其间的高远立意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那年,那月,我知青》,震三先生把广角推进到了五十年前的知青岁月,然后再把镜头拉回到五十年后当年的“那些人”,齐聚那年那月那个知青点。细腻的笔触、饱满的情感,他所表达出来的友情、乡情、恩情感人至深,让人泪目。时光荏苒,芳华不在,但情感依然,在当下犹为弥足珍贵。从青春年少的“插友”到年逾花甲的重逢,回忆与追溯,青丝与白发,拥抱与热泪,歌声与忧伤,感恩与呼唤……绘成一幅穿越时空历史与现实相融的人生画卷。

震三先生是位非常富有情感的人,阅历丰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些特质,在他的文字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在这本散文集中,对生活和生命感悟的题材是一大亮点,诸如《又闻那年粽飘香》、《我的插兄叫“大四”》、《相见时难别亦难》等,都写得情境交融,情真意切,文情并茂,引发共鸣。

“清风凉夏生笔意,风流风华皆是他”。在第三章里,他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纵论古今,彰显了他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出类拔萃的智慧,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一位位先贤从浩瀚的历史苍穹中缓缓走来,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祖国灿烂的文明妆点成中华长卷,把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情于山川大地。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人生、友情的篇章里,他写出了与诸多艺术家、文化学者的深入交流及对传统文化的共情。震三先生还就艺无止境,水滴石穿方面剖析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让人读来倍受激励和启发。

对故乡盐城串场河的热爱,更是他这位游子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最长情的告白。《串场河,我的母亲河》这篇散文,他深情地写道:“啊,串场河,你流过了千百个春夏秋冬,流过了无数的风霜雨雪。你用坦荡的胸襟,承载了多少盐民的血和汗,承载了多少盐阜儿女的欢乐和忧愁……”

他虽然现在南京生活,但时刻也不敢忘记生他养他的母亲河,他已经把生命紧紧地与母亲河融合在一起,他们一起共赴风雨,一道见证彩虹!一声声对母亲河的呼唤,一句句对母亲河的祝愿,一幕幕对母亲河的记忆……一腔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让在外的游子不由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初心的拷问。

纵览这次他要结集出版的这些散文,写作时间跨度较长,收进这个集子里的篇章无论篇幅长短、形态各异,它们都是他一路走来的初心记录,从这些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大可窥探到他崎岖的人生足迹和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这其中,亦包括他对生活的感悟及对某些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无论是重温家乡风土人情、家庭亲情和插队友情,还是漫谈文化点滴感悟、人生思索和多元价值……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亲情、友情、赤子情。

每一条河流都有生命的图腾,每一条河流都蕴涵着人间的喜怒哀乐。而震三先生他认为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都是一朵朵浪花,只有永不停息,才能从大海的老家溪流出发,汇聚成河,通江达海,到达理想的彼岸。震三先生的散文,或融情于山水,或寄情于事,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既包含人生的哲理,也寄寓文化的情怀。用真情写出的文章往往是朴素无华而情真意切的,它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与良知一起去颤动、去唤醒、去共鸣……

震三先生把生命里那些最幸福、最悲伤和最热闹、最寂寞的时光,都交给了书法和文字。那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交予,包括他的彷徨与坚毅,包括他的喜悦与忧愁。我不知道他希望我写一篇怎样的序,感谢他给我这个机会,走进他的散文世界所呈现的各种场景和美好意境;感谢他的文字再现了那段时光,让我在他的回忆中了解那些未知;更感谢他让我找到一个切入的视角,谈谈我对他的为人与为文的一些理解和尊重。

我不是画家,我画不出梅花俏丽的傲骨风姿,我不是艺术家,我无法妆扮梅花的魅力。我只能用一个作家的笔触,粗浅地写出对梅花的崇敬与赞美!

祝愿震三先生文墨常新,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袁羽钧,江苏人,管理学硕士、法学博士。著名经济学家、法律专家、资深媒体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郭之欣【宝剑锋从磨励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三行先生翰墨因缘作品欣赏
梅花香自苦寒来[7P]
应 枫:苦寒梅香
梅花香,自苦寒。
梅花香自苦寒来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