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好文!区域曝光法原来这么简单!

安塞尔·亚当斯

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区域曝光系统是一个极其有用的摄影方法,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

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摄影者就会学会分析景物,对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对景物的视觉印象忠实地或者创造性地再现在照片上。

——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掌握了区域曝光系统,无论是暗部细节还是高光细节,你想要的,都有。

下面都是安塞尔·亚当斯的名作:

下面这幅月升在Photofairs in Shanghai艺术展,其5*7寸的复制品都出价高达68万!

羡慕吗?嫉妒吗?那就认真读一读下面的内容,一定会有收获哦!

Zone System(分区曝光系统)上手其实很简单,坏就坏在有些老法师过于执着一些很深的技术细节。

今天有毒君就拿掉一切复杂晕眩的理论,最简单粗暴地教你怎么去学会掌握它!

这里说明一点,因为每个拍摄的场景反差都有不同,所以区域曝光系统需要对每一格底片进行单独冲洗,所以使用大画幅散页片是最方便的。

但是120和135胶卷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用。

120可更换后背的相机,可以使用多个胶片后背,每一个后背里的卷都只拍摄同一种反差,遇到不同反差场景更换后背,冲洗的时候就可以对整卷反差相同的底片进行统一处理。连亚当斯本人在晚年的时候也使用相对于大画幅更加轻便的120可换后背相机进行创作。

有图有真相:

截图自油管视频Ansel Adams: Making of Moon and Half Dome

135相机的使用相对要更麻烦一些。首先必须使用能够手动退片的机械相机。每一卷都拍摄同一种反差,当遇到反差不同的场景时,纪录该卷拍到了第几张,反差是多少,然后手动退片,保留片头。下次再碰到相同反差场景时,把胶卷安装上,光圈最小,快门最快,盖上镜头盖,空拍到上次纪录的张数,再多空拍两张防止叠片。这样的方式会浪费一段胶片长度,但是可以保证同一卷曝光的底片能得到同样的处理和上乘的质量。

曝光

Exposure

首先第一步是学会如何曝光。

Zone System把黑白灰分了从0到IX共10个区,0是纯黑,IX是纯白。

III到VII区是细节保留最完整的5个区域,所以我们要把想保留的暗部和高光分别落到III区和VII区。

标准反差N

首先我们要先使用点测光表测量暗部的读数,假设读数为f/5.6、1/60s。

测光表测得的读数统统都在V区,所以暗部曝光应该是测光表读数再缩小2档光圈或提升2档快门速度,如f/5.6、1/250s,这样就落在了III区。

决定了暗部的曝光,这时候还要纪录高光的读数,假如以暗部III区为参考,高光区域是f/5.6、1/4000s,则高光区域落在了VII区,这样一来冲洗底片不需要压缩反差也不需要扩大反差,我们标记为N,你可以理解为Normal。如下图:

反差压缩N-1

若高光读数是f/5.6、1/8000s,则高光区域落在了VIII区,这样一来冲洗底片需要压缩1个区的反差,,把高光收在VII区,我们标记为N-1。如下图: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压缩反差后原来曝光在III区的灰度向II区靠拢了,所以建议III区的读数下再增加1/2档的曝光,如f/5.6、1/180s。

反差压缩N-2

若高光读数是f/5.6、1/16000s,则高光区域落在了IX区,这样一来冲洗底片需要压缩2个区的反差,把高光收在VII区。我们标记为N-2。如下图: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压缩反差后,III区移向了II区,这样以来肯定会损失一些暗部的细节。解决方法就是把暗部III区再增加1~1.5档曝光,如f/5.6、1/125s

再多的反差压缩就需要使用双液补偿显影法来弥补暗部损失的细节,关于这块内容下节再讲。

反差扩张N+1

若高光读数是f/5.6、1/2000s,则高光区域落在了VI区,这样一来冲洗底片需要扩大1个区的反差,把高光拉到VII区,我们标记为N+1。如下图:

反差扩张N+2

若高光读数是f/5.6、1/1000s,则高光区域落在了V区,这样一来冲洗底片需要扩大2个区的反差,把高光拉到VII区,我们标记为N+2。如下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冲印后,II区靠拢了III区,III区落在了IV区。

为了保险III区还是按照测光读数减少2档曝光,负片宁可过曝也不要欠曝光。

回家再根据每一个胶片标记的N+X/N-X,按照对应的N+X/N-X流程冲洗底片。

可是,说了这么多,一定会有人问:N+X/N-X啊什么鬼的,到底显影几分钟?怎么个冲法啊?

现在就要贡献出有毒君私藏已久的《九阴真经》了!

对以下测试环节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到最后,有现成测试好的数据提供给大家。

测试

Develop test

最佳感光度测试

首先是测试胶片的最佳感光度。

最佳感光度是什么意思?Tri-X 400难道不是400度?TMAX 100不是100度吗?

其实一款胶片和每种显影药水搭配都会有不同的密度反映,厂家给出的只是兼容性最好的建议值,而针对特定药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Delta 100使用雷电路的最佳感光度是ISO 50,而使用XTOL的最佳感光度是ISO 80。

言归正传,干货来了!

首先需要的设备:

  1. 一台有手动模式的专胶片相机;

  2. 一块4*5或者更大的灰卡,推荐柯达的;

  3. 三脚架;

  4. 一块测光表,最好是1度点测光或带有入射测光的;

  5. 透射式黑白密度计;

  6. 蓝色灯泡两盏,5000K,500W泛光灯;

  7. 显影罐(135或120可以选择AP或百得信,大画幅页片可以选择佳宝或百得信);

  8. 暗袋;

  9. 配置药水的储液罐、量筒、温度计等..

  10. 消光剂;

  11. 笔记本一个。

将灰卡贴到墙上,与眼睛齐平。蓝灯泡放在灰卡中心点左右两侧45度各一个,与灰卡同高。

灰卡照明需均匀,用点测光表测量灰卡中心和边缘,两点曝光差值控制在1/10光圈内。

如果灰卡有局部反光,用消光剂消光。

相机架设到三脚架上,让灰卡充满取景器,且灰卡和焦平面完全平行,对焦设置在无穷远。这里不推荐旁轴相机也不推荐广角镜头。

若测试相机为135相机,调整灯光使测光读数为f/4,1/125s;测试相机为120相机则取f/8,1/60s;测试相机为大画幅相机则取f/11,1/60s。

将测试胶片的厂家建议感光度提升一倍作为曝光起点,如测试胶片为TMAX 400,使用显影液A,则将测光表ISO设置为800。

由于机械快门会存在不精准的顾虑,所以调整光圈逐级曝光比较安全。

测试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数据都需用笔记本纪录下来。

以135相机为例,为了测试数据更加精准,建议使用带有1/3档调节光圈的镜头:

(1)f/16,1/125s - ISO 800的Zone I;

(2)f/13,1/125s - ISO 640的Zone I

(3)f/11,1/125s - ISO 400的Zone I

(4)f/10,1/125s - ISO 320的Zone I;

(5)f/8,1/125s - ISO 200的Zone I

(6)f/6.3,1/125s - ISO 160的Zone I;

(7)f/5.6,1/125s - ISO 100的Zone I

(8)f/4.5,1/125s - ISO 80的Zone I;

(9)f/4,1/125s - ISO 50的Zone I

(10)盖住镜头盖,光圈设置最小,快门速度最快,空拍两格;

(11)从步骤(9)到步骤(1)再倒序曝光一遍。

(12)剩下的用f/4,1/125s拍完,为了平衡显影液的正常消耗。

拍摄完毕后,胶片可以使用个人常用的常规显影方式进行显影,或者使用厂商建议显影时间*0.8。

空拍两格,取平均值计算片基浓度。

使用密度透射仪测量每一格的底片浓度,减去片基浓度为银盐的浓度。

Zone I净浓度值要求在0.10(0.09~0.12之间),0.10出现在第几格,最佳感光度就为多少。如:0.10净浓度值出现在第五格,则最佳感光度为ISO 200;若出现在第四格,则最佳感光度为ISO 320。

显影时间测试

按照之前的方式架设灰卡、蓝灯和相机,测光表感光度设置在最佳感光度,空拍一张。

1.对灰卡测光,假设读数是f/2.8,1/125s,纪录下来;

2.曝光参数设置为f/16,1/125s(Zone 0),曝光一格,然后保持快门速度不 变,光圈依次加大一档曝光至f/1.4,1/125s(Zone VII);

3.保持光圈不变,快门速度设置为1/60s,曝光一格(Zone VIII);

4.保持光圈不变,快门速度设置为1/30s,曝光一格(Zone IX);

5.从步骤5到步骤1再倒序拍一遍;

6.以区域V把剩余格数拍完,或者再循环一遍;

7.按照以上方式,拍摄7卷;

按照厂商建议显影时间的50%、70%、80%、100%、125%、150%、200%作为显影时间冲洗这7卷底片。

最短显影时间不要小于4分钟,若时间太短,可以选择加倍稀释药水来延长显影时间。

用密度透射仪测量测量这7卷的Zone 0到Zone X浓度,并记录下来。简单检查一些数据是否有误,如同一卷底片上Zone VII浓度一定要比Zone VIII浓度高才对。如果不对,检查其中某个步骤是否出错,然后再拍7卷重来一遍... 

根据记录的数据(见下图),绘制坐标图。横坐标是Zone,纵坐标是净浓度。每个区域之间的净浓度差在0.30左右。

1.50以上超出浓度控制范围,所以不用绘制出来。

把每个胶卷绘制的浓度散点连成曲线。

从纵坐标找到0.10和1.25,画出两条平行于横坐标的横线,与各曲线交叉。

假设测试胶片感光度为ISO 100,以5min、7min、10min冲洗的3个胶片曲线图为例:

浓度0.10时,10min和5min的胶片都不是正好坐落在Zone I的位置,7min曲线则符合要求,则7min的曲线为N。

相邻两个区域曝光相差一倍,其他条件均不变,只改变ISO的情况下,II区为 50度;0区为200度;再把每个区间三等分,则从0到II依次为ISO 200、160、125、100、80、64、50

5min显影,I区的浓度为0.07,不足0.10。把ISO降低1/3,也就是80度,刚好满足浓度0.10。

横坐标区域向右移动1/3,I区正好时0.10,IX区正好是1.25,简直就是典型的N-1。

同理,横坐标区域向左移动1/3,10min这条曲线在I区浓度为0.10,VII浓度为1.25,N+1无误了。

N+2、N-2同样的方式可以得出。

如果运气好,得到N+3、N-3也不是不可能,但可遇不可求,测不出来也不必太过纠结。

其实说白了,区域曝光系统就是通过精准的曝光和显影控制,实现精准的底片反差控制。

只有保障了上乘的底片,才能印制上乘的作品。

数据提供

Zone System Dev data

测试过程是不是很麻烦呢?没关系,有毒君早就已经把数据测好为大家献上了!你只需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我!

点击下面卡片,进入小程序,共包含9种胶片5种显影药水,共40多组测试数据,一定有你需要的~

这些数据都是经过实际检验,稳定可靠,身经百战!

你只需要曝光准确,剩下的按照小程序给出的对应数据冲洗即可!和普通黑白冲洗一样没什么操作难度。

最后再给大家献上几张有毒君自己拍摄冲洗的样片。

135

135

120

参考文档

《进阶黑白摄影》——蒋载荣

本号态度较主观,追求科学请见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区域曝光法——四
想成摄影专家必读 大师教你曝光秘诀(下)
怀念黑白经典原理
照相机的曝光
摄影技巧1
测光表 世光758D使用经验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