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民禄莱-雅西卡 Mat 124

    “只要40英镑,但测光挂了,不打保票”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走进了我老家那边的一个相机店,想问一下有没有中画幅的机子。当时我在和我一个朋友度假,他有一台Mamiya 645。当我第一次看到腰平取景器里那清晰明亮的画面,我就下定决心自己也要买一台!


    我看上了一台Yashica Mat 124,看起来状态不错。快门和光圈都很好,还有一个很好的皮套,就是有点旧了。我有一个手持式测光表,所以我觉得值得一试。于是我就买了下来。那还是1998年的夏天,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台相机的热爱从未减弱。这是我买过的最物有所值的一台相机。

相机介绍

    Yashica Mat 124是Yashica生产的系列中画幅双反(TLR)的倒数第二款,显然是“致敬”了Rolleiflex 。最后一个版本是124G,基本上和124相同,不同处在于124G测光表某些部位镀了金,因此加了个“G”。我也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说是124用的是金属齿轮,而124G是塑料的,但我也不太确定。

    双镜头反光相机,顾名思义是有两个镜头。两个镜头竖直排列,上边的镜头用来取景构图,将图像反射到用来对焦的磨砂玻璃屏幕上;下边的镜头是真正用来成像的镜头。这样的构造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视差,但拍摄距离不要太近就问题不大。构图的时候在取景框顶部留出一些空间,就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Yashica用的是80mm f/3.5 Yashinon镜头,等效于135格式的50mm。镜头上都有凸起的卡扣,用来安装滤镜,在eBay上很好找到,这个稍后会讲到。

    双反相机在现在看来似乎已经不太跟得上时代了,也不是我拍照时的首选,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用到它。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就会了解这款相机究竟适不适合你。拍体育?打鸟?运动场景?那就算了吧,这并不适合你。但如果你倾向于一种更能够沉心静思的摄影风格,那么这款相机绝对符合你的胃口。不过你基本上就得告别那些快速运动场景了。

为什么选择中画幅?

    既然受限颇多,为什么还要选这么一台相机呢?就图个乐子?当然不是,之所以用124是冲着它的成像面积去的,它可以拍6×6cm的格式。但你要是刚入门胶片,你可能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有多重要。

    135底片的尺寸是36x24mm。然而中画幅相机使用120或220卷胶卷,根据相机不同成像面积也不同。有6×4.5cm、6x6cm、6×7 cm,6×8 cm,6×9 cm,甚至6×12 cm、6×17 cm等不同的格式。如果你没见过,那下次你拿着135的底片时想象一下,如果底片是6厘米、12厘米甚至17厘米宽,那得多爽!

    Yashica相机是一台6×6画幅的相机,所以它拍出的底片尺寸应该是60×60mm。实际上,120胶片最早用的是英制单位,当时被称为2¼英寸胶片。相当于57x57mm,但这仍然是135底片成像面积的近4倍。

    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底片越大,细节和色彩就越丰富,还能拥有更浅的景深。因为想要获得和135相机同等的视场,就得用更长焦距的镜头。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最重要的是,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打印更大的照片。我喜欢在暗房里打印16英寸×20英寸的照片,效果真的太棒了。我还打印了一些海报,质量也很出色。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中画幅,甚至是更大的大画幅,至于大画幅我们以后再说。所以说玩胶片就得体验一下中画幅。

    另外就是66画幅是正方形,而其他画幅大多是长方形。这也就不用考虑旋转机身拍横向还是纵向的问题了。这一点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就完全见仁见智了。方形构图显然并不适合拍全景风景照,但很适合拍人像,或者是集体照(比如婚礼)。这样一台机子,为我提供了不同于135相机的另一种拍摄思路,这么一来对丰富我的想象力是极有帮助的。

    大多数中画幅相机质量都不错,但不是全部。我用过一台69画幅的Agfa Clack,画质惊人。但在当时只是一台廉价相机,只有一片弯月透镜,用了就不想再用了。我也用过Lubitel,虽然还可以,但漏光严重,显得不是很好。我从来没有用过Holga和Diana,就不多做评论了。总之对我来说,中画幅就意味着高质量。

    不光是质量问题,还有其他方面。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疯狂迷上了Sunny 16这一节目,其中的两位主持人Ade和Graeme是Bronicas的超级粉丝。Bronicas的结实耐用和功能强大已经是众所周知,而且价格也合理。所以我在相机店里看见了ETRS,就进去看了看。这个相机重的很,而且对焦有点太紧,不和我的口味。除了这个,用645画幅竖拍的时候我还得装一个眼平和一个把手。显然这不是我的菜。Sunny16里的的Ade不喜欢双反。谁对谁错呢?因人而异吧。当然,各人的工作和使用场景不同,并不意味着中画幅就是适合所有人的。选择之前应该多了解一下,自己适合什么相机,喜欢什么相机。

双反的使用

    那如何使用双反呢? 首先得把它举到腰部附近,然后俯身观察。也可以用运动取景框,举到与眼睛齐平的高度,但我觉得这样的话干嘛不用单反。打开顶盖,就能看到磨砂玻璃的对焦屏。顶盖上有一个放大镜,往里一推就能弹出来,然后就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构图了。但要记住双反的对焦屏上和实际是左右倒置的,如果向左移动,图像就向右移动。所以构图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有点像船舵,想向左移动就得右打舵。

    适应了构图后就可以装卷了。124用的是120或220胶卷,但我只用过120胶卷。方法如下:

    ·旋转底部旋钮打开后盖;

    ·如果之前有用过的胶卷,应该有一个空的120卷轴。拉开片轴固定旋钮,把胶卷安装在上边的槽里,松开旋钮就固定好了;

    ·抽出胶卷的头部,插到底部片轴的槽里;

    ·用过片把手过卷,直到黑色箭头与起始点对齐;

    ·关上后盖,锁好,然后继续转动过片把手直到转不动。然后把过片把手再反方向转大概半圈,放进凹槽,就可以开始拍摄。

    拍摄的时候打开取景器和放大镜。镜头两侧的两个拨轮分别用来调节快门速度和光圈。测光没挂的话则只需设置好ISO,然后调节两个拨轮,直到测光表窗口中的两根指针重合。

    通过放大镜观察是否合焦,对焦旋钮在机身左侧。对焦不像单反裂像对焦和旁轴黄斑对焦那么容易,前前后后来回调整才能对好焦,我说过它的对焦确实慢的很。

    快门按钮位于相机的右下方。如果快门没有反应,就拨动一下它旁边的那个小拨杆来解锁。

拍完一张后就向前转动过片把手,直到转不动了就向后转半圈,然后折回卡槽,这样就过了一次片。这样重复11次。

    拍完12张后,一直转动过片把手,直到感觉到过片的阻力变小了,就可以打开后盖,取出胶卷里。大功告成!

    上文说到过它只适合拍一些相对静的场景。我一开始用的时候都是架在三脚架上,用快门线,最好是这样,因为我拍的最好的一张护工的照片就用了三脚架。当然我也手持拍过,快门速度就得高一点。毕竟我的孩子跑来跑去的,别指望着他们能安静下来用三脚架拍,等他们大一点再说吧。

镜间快门

    相比于单反,双反的优势之一是它的叶片镜间快门。单反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位于反光镜后面,有两个快门帘,分别水平和垂直移动。按下快门,第一帘打开,胶片暴露出来。在1/125秒之后(或者是设定的其他快门速度),第二帘也打开。快门帘移动得足够快,快门速度不高时整个底片能立刻曝光。然而如果速度高了,第二层快门帘还没等第一层快门帘完全打开就开始运动了,这样一来底片的曝光不是同时的,会在画面上留下一条狭缝。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除非想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应该在底片全露出时再闪光。对大多数相机来说,闪光灯同步速度应在1/60到1/250秒之间,这取决于相机自身。超过了最大同步速度,成像就会一块亮一块暗。

    双反的叶片镜间快门是放射状开启,而不是水平或垂直开启。也就是说,不仅是在较慢的速度下,任何快门速度下整个底片都是同时曝光的。所以,在双反上你可以在1/500秒的速度下使用闪光灯;而在中画幅单反上,闪光同步速度可能会被限制在1/60秒。

    棚拍可能影响不大,但在室外,当你想用闪光灯,这是一个优势:闪光灯不会照亮整个场景,而只是补了一点光,减少阴影。这一点在阳光明媚的场景下特别有用,一点补光可以减少人们脸上的阴影,让他们的眼睛闪闪发光。如果眼睛完全笼罩在阴影里就有点死气沉沉的了。

    我发现闪光灯条件下调低三档最合适。比如你的闪光灯告诉你把相机设置为f2.8,而你把它设置为f8,慢了三档。换句话说,图中只有1/8的光来自闪光灯。它足以照亮所有阴影,而又不至于太亮。

    还有一点就是124有一个冷靴,不是热靴,也就是说,你可以把闪光灯放在相机上,但还得用一根配适的电线把它连接到PC同步插座上。注意不要让电线挡住拍摄镜头。拍的时候可能注意不到,洗出来你就惨了。还得将小XM拨杆设置为X(用于现代电子闪光灯),而不是M(用于60年代的灯泡)。

近摄镜

    这种双反的缺点之一是镜头不可更换。Mamiya C220和C330倒是能更换镜头,但它们太重了! 不过还是有办法改变Yashica的焦距,那就是使用近摄镜。有三个档位 :+1,+2和+3,放大倍率依次增加。不能对焦到无限远,但能聚到更近的地方,而标准镜头最近对焦距离只有3英尺。可用于肖像照(+1)甚至是微距拍摄(+3)。

    每组近摄镜都是一对,薄的加在成像镜头上,厚的附在取景镜头上。之所以取景镜头的厚一点是因为它不但能放大场景,还能起到视差矫正的作用。不然取景和成像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安装的时候你得保证近摄镜上的标记得正对机身的上方,否则会有很大的视差。

成像质量

    这方面我就不大懂了,毕竟镜头评测我不是特别专业。但我用这款相机已经将近20年了,可以说它的成像质量比我用过的任何135胶片相机都要好。即使是小尺寸的印刷品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尽管它不是Bokeh King,在大光圈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相当浅的景深,从而将拍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以我的经验来看,最好是使用f/5.6或f/8来确保对焦,让拍摄对象离背景远一点。如果你想要把底片印成大的照片,随便,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有一点得多注意,逆光的时候会出现眩光。如果你拍摄的画面里有部分高光,那就得多注意了。这台机子在强光比环境下的表现可能不是很理想。Mamiya 6和Hasselblad 500cm 这类相机的表现当然会好得多,但也不看看他们是什么价格,Yashica又是什么价格。这么一比这点缺点也就情有可原了。

肖像照

    这么多年来我用这台相机拍过各种各样的场景,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肖像照。这是我最喜欢的摄影主题。朋友们炫耀他们刚出生的宝宝,一些婚礼,我的孩子和教子,这个相机让我可以记录我周围人的生活。我不是一个艺术摄影师,所以就算是我也会拍一些风景照,也纯粹只是为了记录。我想这可能是因为那本绿色相册,里面包含了我童年时所有重要时刻的照片。这本相册不仅记录了我年轻时的生活,也记录了我们住过的地方(我父亲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所以我们在塞浦路斯、德国和英国都住过)。

    我一生中平均每两三个月就会拍一张照片,遗憾的是我很少有自己十几岁时的照片。我在“镜头后面”花的时间太多了! 30年后你可能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我是Sunny16节目的忠实粉丝,去年夏天我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补了之前的节目。在一期节目中,Ade和Graeme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一个人拍照,你会选谁,会用什么相机?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当时他们在讨论Yousuf Karsh给Winston Churchill拍的那张著名的肖像照。Churchill不愿意配合,Karsh就一把抢走了Churchill的雪茄,就在Churchill生气的那一刻他按下了快门。我觉得我是没有勇气这么做。

    当Ade和Graeme讨论他们的想法时,我脑子里立即有了答案。我想用我的Yashica相机给我六岁的儿子拍一张照片,胶卷就用ILFORD XP2。这可能是我离开人世后他会珍藏一辈子的东西。为什么是我儿子,而不是我三岁的女儿?我也想给她拍,但给她拍照更容易。她不像我儿子那么好动,平时我就能用我的双反给她拍。而我儿子很不配合,他不喜欢爸爸用胶片相机给他拍照,因为照片拍好后不能像数码相机那样立即能看到。但我会继续努力的!

“孤岛相机”

    把你放在一个孤岛,只能选一台相机,你会选哪台呢?我的选择可能是佳能A-1,这是一款功能强大用起来又十分舒服的相机,适用于所有场景;也可能选我最近刚买的纯机械的尼康FM2n,它的质量和使用时的舒适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觉得感性会盖过我的理性,让我选择Yashica。其实我很清楚它的使用场景十分受限。甚至都难以捕捉到荒岛上飞鸟的掠影。鸟儿总不可能被钉在天上等着我拍吧。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emulsive.org ©️ 

    但这对我还是很有好处的,毕竟我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人像摄影师,但前提是岛上还有其他人我可以拍。每次我要是拍到了一张满意的照片,我都会高兴好久,哪怕是几年后看到,还是会很满足。这么一台相机会对我摄影技术的进步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用它拍照我就不得不慢下来,去仔细思考我想要的、想拍的究竟是什么。 

写在最后

    这是一台“慢节奏”的相机,一台价格合理素质出色的相机。更重要的是,它对我的触动非常大,鼓励着我让我在成为一名更好的摄影师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我用这台相机已有二十年了。它让我变得更好了吗? 也许没有。相比于135相机我用Yashica的时间可能更短一些,但它也给我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只带这么一台相机,在荒岛上待上20年,也不失为一段不错的经历,当然这并不现实。我写这篇测评的时候,就越发觉得,我更应该去多用一下这台相机。

    它可能会让我成为我真正想要成为的摄影师。

原文:《CAMERA REVIEW: THE YASHICA MAT 124》–MALCOLM MYERS

翻译:是洋芋不是芋头

编辑:是洋芋不是芋头

微信号|TOXICHROME

从胶片重新结识摄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第一台中画幅选购清单里,一定不要错过它
兰拓破产后 1750件相机镜头 每件售价仅为247元
温柔无味的 6x6,Yashica Mat
你不可不知的各大传统相机厂商发展史
[图文]“穷汉”的中画幅相机 雅西卡Mat 124G
适马FPL,最小全画幅微单相机,专业的人不会种草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